个人资料
正文

4月9日 列王纪上十三章

(2010-04-09 03:41:37) 下一个

从犹大来的神人

列王纪上十三章一至十节

    1那时,有一个神人奉耶和华的命从犹大来到伯特利。耶罗波安正站在坛旁要烧香;2神人奉耶和华的命向坛呼叫,说:“坛哪,坛哪!耶和华如此说:大卫家里必生一个儿子,名叫约西亚,他必将邱坛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烧香的,杀在你上面,人的骨头也必烧在你上面。”3当日,神人设个预兆,说:“这必破裂,坛上的灰必倾撒,这是耶和华说的预兆。”4耶罗波安王听见神人向伯特利的坛所呼叫的话,就从坛上伸手,说:“拿住他吧!”王向神人所伸的手就枯干了,不能弯回;5坛也破裂了,坛上的灰倾撒了,正如神人奉耶和华的命所设的预兆。6王对神人说:“请你为我祷告,求耶和华——你上帝的恩典使我的手复原。”于是神人祈祷耶和华,王的手就复了原,仍如寻常一样。7王对神人说:“请你同我回去吃饭,加添心力,我也必给你赏赐。”8神人对王说:“你就是把你的宫一半给我,我也不同你进去,也不在这地方吃饭喝水;9因为有耶和华的话嘱咐我,说不可在伯特利吃饭喝水,也不可从你去的原路回来。”10于是神人从别的路回去,不从伯特利来的原路回去。

(一)

    神人受命从犹大到伯特利去的故事里充满了潜在意识与寓意。事情的发生始于第十二章的结尾,耶罗波安在他的南面王国伯特利上坛烧香。对于一些按字面意义理解的读者来说,这种行为本身显然会受到责骂,因这仪式的执行是祭司的责任。但是,圣经上也有关于所罗门这方面的记载(九25)。我们必须假定的是下列的二者之一,若不是国王肩负着仪式上的职务,便是这段经文假定他在崇拜方面的安排至少负着一般性的责任。总之,问题的得失攸关不在耶罗波安在坛上做了或不做什么,而是以这祭坛正式取代了耶路撒冷的祭坛。这位不道姓名的使者在犯罪现场人脏并获。

    两部列王纪在下卷结束部分进入高潮,王下廿二至廿三章叙述勤政爱民的约西亚王作宗教改革的事。在这两章里,我们会读到犹大与以色列分家期间每一次宗教仪式的滥用在这里得以纠正。耶罗波安的不合法祭坛是报导中属于最滥用的一个。这一点,以后几章将代表性的简略叙述,来作为将来的更正标记。纠正方法是既凶残又血腥:在祭坛上唯一讨上帝喜悦的祭品,是用在那里任职的祭司来作活祭。

(二)

    从错误的对象常不容易听到事情的真象。对外人的批评我们也常是过分敏感。如果我们能说服自己将讲者当为同党及缺乏同情的人,我们就可以省得去衡量他对事情真象所说的话。耶罗波安示意人捉住犹大来的好管闲事的人(4节)。于是故事有了戏剧性的转折。

    这位神人行了一个“奇迹”(wonder,3节),即是祭坛随时破裂以预告约西亚时代的最后毁灭。这一点实际上发生了,但现在藉着上帝权力在国王身上的表现作了补充,因国王没有领会到神人所说的话是上帝给他的讯息。当然上帝能力的直接表现是在手的枯干(4节)与复原(6节),甲它来强调肩负上帝的使命的神人的认真程度。发生于王本身的事也能发生于整个王朝及它的一切物质的排场,包括伯特利祭坛。

    上一段的开头,作者故意用“奇迹”一辞取代标准修订本第三及第五节的“预兆”(sign),这一辞是从希伯来文Mopheth翻译过来的,一般来说也是指希伯来文的Oth,这两个字常成对的出现,尤其是在申命记用的术语里。两个字在意思上显得重复,却是有各自的作用:它们的用法籍着在圣经经文内不同的地方出现,而得到最佳的分析。出埃及记在这方面的研究提出最好的资料。这里的“预兆”需要含有洞察力的成分去了解上帝的手在其中运行,有了这种识辨力,就可藉着预兆去树立对上帝的信心。对宗教之奉行形式也能够称为预兆——例如出埃及之后在圣山上的崇拜(出三12),或如守安息日(出卅一13、17),都是极能助长信仰的。

    但是“奇迹”或“预兆”(portent)都是表现上帝有权强迫人同意——或至少是能够这样做,使相反的抑制力无法得逞。这一方面最好的例子是出埃及记四章廿一节用的关键字眼“奇事”。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回到埃及的时候要留意,将我指示你的一切奇事,行在法老面前;但我要使他的心刚硬,他必不容百姓去。”

    这就是故事中所指的祭坛破裂的奇妙事迹,再加上王本身遭受痛苦,确实收了效。

(三)

    故事的最后这一部分有许多方面值得细心思想。我们是否应该把耶罗波安对神人的邀请看为出于自发性、真正的慷慨和感恩心情(7节)?是否因手臂得以复原及开始看到南方的评论令他的来头提高?或只是一种阴谋,像蜘蛛邀请苍蝇进入它的居所?至于这件事是否帮助或妨碍我们去想到其他的圣经故事,那就不太清楚了。希律王对待那些来朝拜婴儿耶稣的东方访客,以及圣灵警告他们选择另  一条路回家的事,当然令我们怀疑其中有阴谋。但笔者认为用这个态度对待耶罗波安不公道。

    有关阿摩司及亚玛谢两者间关系(摩七10—17)的简介早已引起注意。两人都与伯特利及犹大来的神人有关。两个故事中所指的以色列王都是耶罗波安,也都谈及上帝与王权之间的冲突,同时也提及“吃饭”及“糊口”的事。为什么不准神人在伯特利期间吃饭喝水?是因以色列北面王国,或至少是伯特利地区有严重污染问题以致任何社交上的接触都会受毒害?笔者找不到证据加以证明。是不是故意阻止他接受王室的款待?有可能,但是禁令是在邀请之先便已发出。

    笔者认为这可能只是为了强调服从。有时候也可用有弹性的方法将情况改变。但也要留意上帝的特别禁令和愿望!神人毫不保留的服从,这一点就是有效的“预兆”,值得耶罗波安王三思。

伯特利的老先知

列王纪上十三章十一至卅四节

    11有一个老先知住在伯特利,他儿子们来,将神人当日在伯特利所行的一切事和向王所说的话都告诉了父亲。12父亲问他们说:“神人从哪条路去了呢?”儿子们就告诉他,原来他们看见那从犹大来的神人所去的路。13老先知就吩咐他儿子们说:“你们为我备驴。”他们备好了驴,他就骑上,14去追赶神人,遇见他坐在橡树底下,就问他说:“你是从犹大来的神人不是?”他说:“是。”15老先知对他说:“请你同我回家吃饭。”16神人说:“我不可同你回去进你的家,也不可在这里同你吃饭喝水;17因为有耶和华的话嘱咐我说:‘你在那里不可吃饭喝水,也不可从你去的原路回来。’”18老先知对他说:“我也是先知,和你一样。有天使奉耶和华的命对我说:‘你去把他带回你的家,叫他吃饭喝水。’”这都是老先知诓哄他。19于是神人同老先知回去,在他家里吃饭喝水。20二人坐席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那带神人回来的先知,21他就对那从犹大来的神人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既违背耶和华的话,不遵守耶和华——你上帝的命令,22反倒回来,在耶和华禁止你吃饭喝水的地方吃了喝了,因此你的尸身不得入你列祖的坟墓。”

    23吃喝完了,老先知为所带回来的先知备驴。24他就去了,在路上有个狮子遇见他,将他咬死,尸身倒在路上,驴站在尸身旁边,狮子也站在尸身旁边。25有人从那里经过,看见尸身倒在路上,狮子站在尸身旁边,就来到老先知所住的城里述说这事。

    26那带神人回来的先知听见这事,就说:“这是那违背了耶和华命令的神人,所以耶和华把他交给狮子;狮子抓伤他,咬死他,是应验耶和华对他说的话。”27老先知就吩咐他儿子们说:“你们为我备驴。”他们就备了驴。28他去了,看见神人的尸身倒在路上,驴和狮子站在尸身旁边,狮子却没有吃尸身,也没有抓伤驴。29老先知就把神人的尸身驮在驴上,带回自己的城里,要哀哭他,葬埋他;30就把他的尸身葬在自己的坟墓里,哀哭他,说:“哀哉!我兄啊。”31安葬之后,老先知对他儿子们说:“我死了,你们要葬我在神人的坟墓里,使我的尸骨靠近他的尸骨,32因为他奉耶和华的命指着伯特利的坛和撒马利亚各城有邱坛之殿所说的话必定应验。”

    33这事以后,耶罗波安仍不离开他的恶道,将儿民立为邱坛的祭司;凡愿意的,他都分别为圣,立为邱坛的祭司。34这事叫耶罗波安的家陷在罪里,甚至他的家从地上除灭了。

(一)

    神人在第一次试探中成功地跨越了障碍,但是不幸在第二次遭遇障碍时却大大地失败了。上帝的仆人又有谁不受这经验的磨折?不论我们对这位英雄在伯特利的第二次遭遇怎样想法,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这故事为流放后日渐变小的犹大宗教社会提供有力而且重要的警告。单是告诉他们自己说消除异端的北国以色列和版教的祭坛是不够的。单是记得他们自己前任的国王没有尽所能的服务人民或事奉上帝也不够。我们必须牢记,藉着宗教象征去包围宗教社会所得的安全感实际上没有安全可说。连来自犹大的神人也在面对第二次试探中失败了。

(二)

    这故事的一部分内容是对预言的论点提出警告。我们总认为先知,至少是一般先知,都是“好人”。抱持这种态度是很容易理解的。初期的基督教讯息许多是藉着预言的实现去表达。将“先知”身分提高的就不仅限于基督教的圣经。我们已经注意到,希伯来文圣经也形容约书亚记至列王纪这部分,即我们现在所研究的部分为“前先知书”。这一切都是事实,但在旧约圣经或希伯来文圣经里,有好几个有关先知的传统说法含擎惕之意,甚至含有敌意。整段圣经期间,“先知”一辞的意义也改变了——实际上是改善了。许多我们认识的“先知”人物只在与他们有关的经卷书名上冠以这个称谓,但这不是经卷本身对他们的称谓。这故事是属于慎重的一类,也是笔者所指的“先知”含意有所改变的一个好明证。

    故事中的主角是“神人”,那位来自伯特利才是“先知”。我们不必认为后者是个大坏人,他只是因儿子提及祭坛前所发生的争辩而感到大惑不解。或者他只是想从这件事学习,希望对自己的“职业”有所帮助,或可能只是为了要对到城里来的同行工作者表示盛情,他骑上驴,向南面出发去追寻神人。

    他心目中的客人仍然忠于上帝的吩咐,拒绝了他的邀请,且解释他拒绝的原因。伯特利的先知于是说明自己的同等“先知”身分(18节),且进而利用权威制服权威,声言(一)他是奉了“耶和华的命”,而且这命令直接来自“天使”或上帝的使者。这位筋疲力竭的“神人”除了接受耶和华进一步的命令之外,又能做什么?特别是这种满足身体需要的做法,可能是用来酬谢他较早时候的一片忠心?

    其实,这老人是在撒谎——第十八节末语气爽快而且直截了当。这故事所强调的不是指“先知”都不忠实。根据故事的发展,这位先知后来传递给客人的“话”确是来自耶和华(20—22节)。先知可能是上帝所派遣的使者。问题是怎样在事情发生的现场证实他的背景及身分与他所说的相符。

(三)

    申命记也有类似的说法——

    你们中间若有先知,或是作梦的起来,向你显个神迹奇事,对你说,“我们去随从你素来所不认识的别神,事奉他罢!”他所显的神迹奇事,虽有应验,你也不可听那先知,或是那作梦之人的话,因为这是耶和华你们的上帝试验你们,要知道你们是尽心、尽性,爱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不是。                                 (申十三1—3)

    在我们的故事与这条准则两者之间,我们能看到一种关系。一方面是这准则证实了我们这位主角在祭坛边面对耶罗波安的行为。这样做是呼召耶罗波安回到那正向他显露的丰富恩典中,回到现在崇拜之地,即神人使用他的“预兆”之处。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在申命记谈及的一般原则中,查明我们在前一部分所描述的同一基本讯息。服从已从上帝所得的讯息是对新发现作优先考虑,无论这发现显得多么强劲有力及显示了上帝的旨意,用来表达的是“视觉教材”。

    这是对乏味的保守主义最平淡的特许状。它指明了摩西五经在合乎规范的犹太教里与圣经的其他部分,显然有了一致性的跃进,即是圣经中其他部分的每一件事,都得藉着摩西律法(torah)去检讨及了解。文士对有关的犹太传统礼节有所质询时,常作直截了当的回应,即是说问题不在我们的了解或能否作出解释而加以实践,而是因它属摩西律法。

    这自然是耶稣以及后来的教会从一开始面对犹太教时的主要使命。在希伯来文圣经中,耶稣的教训是否加强了有关上帝的神圣教导及他对人的指引?或只是利用各种有力的表达方法去转移虔诚的犹太信仰?从神迹中找论点常是危险的。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