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4月7日 列王纪上八章

(2010-04-07 04:10:12) 下一个

约柜的安置与上帝的宝座

列王纪上八章一至十三节

    1那时,所罗门将以色列的长老和各支派的首领,并以色列的族长,招聚到耶路撒                                                           冷,要把耶和华的约柜从大卫城——就是锡安——运上来。2以他念月,就是七月,在节前,以色列人都聚集到所罗门王那里。3以色列长老来到,祭司便台起约柜,4祭司和利未人将耶和华的约柜运上来,又将会幕和会幕的一切圣器具都带上来。5所罗门王和聚集到他那里的以色列全会众,一同在约柜前献牛羊为祭,多得不可胜数。6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就是至圣所,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7基路伯张着翅膀在约柜之上,遮掩约柜和抬柜的杠。8这杠甚长,杠头在内殿前的圣所可以看见,在殿外却不能看见,直到如今还在那里。9 约柜里惟有两块石版,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耶和华与他们立约的时候摩西在何烈山所放的。除此以外,并无别物。10祭司从圣所出来的时候,有云充满耶和华的殿;11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12那时所罗门说:

        耶和华曾说,

        他必住在幽暗之处。

        13我已经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

        为你永远的住处。

(一)

    献殿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抬“约柜”进内殿。将约柜从大卫城即锡安搬到新的上帝都城的报导,本章一至十一节与历代志下五章二至十四节几乎完全相同;历代志作者只在叙述的结尾插进有关歌唱者和吹号者两节(11—13)。但是约柜绝不仅是搬进殿里最后或高潮性的一件器具。把它从大卫城搬上所罗门的新殿,本身就含有改变全国性宗教中心之意。这样,它是在从以色列各支派的首领中选出的代表面前施行(1节)。

    虽然这件事令我们首先想起大卫带领大队人马(撒下六)去见证搬约柜进耶路撒冷,两个叙述并不完全相同。撒下记载约柜放在新车上,而这里是由祭司抬着走,这种情形令我们想起约柜过约但进入应许地的渡河仪式(书三至四章)。祭司亲自这起约柜,而利未人则负责将会幕及会幕的一切圣器具带上去。(无可否认的,民三章的记载的部分细节与这里的劳力分配之间引起了多少紧张局面。)

(二)

    约柜在某些传统中出现时,虽然看来因为它的重要性而使其意义获得承认,但在以色列的初期历史中它并不常出现。有关它角色的证据散漫,很不容易加以系统化。事实上其中有两个主要的组合成分:第一部分在某些传统中较为显著,第二部分则出现于另一些传统。

    第一部分中,例如与申命记及列王纪有关的传统,约柜最先是一个箱子,一个容器。这一点在王上八章九节提及,说里面只有两块虽上十诫的石版。(我们或会留意到来九4写的是另一传统,提及里面有出埃及时代的另一种遗物。)事实上约柜是从上帝旨意的典型纲领中,取得它一向的名称;因为申命记中的“约柜”是指十诫,上帝在何烈山上亲自将他的旨意向全以色列人启示——与妥拉(Torah)“律法”不同,律法的颁令是渐进式的,而且是以色列人因上帝突然出现而震惊时,由摩西担任中间人来领受。

    但在其他传统中,则是清楚表示上帝藉着约柜身临以色列人中间。因此,连大衮也仆倒在约柜前(撒上五2—4),可怜的乌撒只因伸手扶住约柜而被击杀(撒下六6—7)。因此,约柜前行的时候,摩西自言自语好像是跟上帝说话(民十35—36)。事实上,稍为仔细读圣经上提及约柜落入非利士人的手中,对于解释本段经文的其他细节会有帮助。举例来说,诗篇七十八篇五十九至六十一节有这样的记载:

        上帝听见,就发怒,

        极其憎恨以色列人。

        他甚至离弃示罗的帐幕,

        就是他在人间所搭的帐棚,

        又将他的约柜交与人掳去,

        将他的荣耀交在敌人手中。

    非尼哈之妻,以同样的心态,称她所生的婴儿为以博迦(失去荣耀)作为对同样危机的回应,说:“荣耀离开以色列了,这是因上帝的约柜被掳去”(撒上四21—22)。

    “荣耀”一词对现代人来说是表示温暖,不是没有特殊意义的。它是一个我们常用的字,却不易下定义。但是在重要的圣经传统上,它与上帝约柜的连系密切而且清楚。它一旦进入新殿里,“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殿”(八11)。

    耶和华与他的约柜的关系也以另一方式表达,拿约柜(上面有时候有基路伯)来当做他的宝座或脚凳。他的临格不在约柜里,约柜上面也看不见。讨论耶罗波安与他的牛犊时会回头谈这一点。耶利米谈及耶路撒冷沦陷于巴比伦人手里时,答应将来耶路撒冷本身必被称为“耶和华的宝座”,对于约柜则“不追想,不记念,不觉缺少”(三16—17)。

    即使与宗教的中心原理有关的圣经概念也非静态的,读王上八章时,我们将获进一步证明。

(三)

    据最初的记载,所罗门在这个严肃场合所说的话(12—13)比他主要的演讲辞更特出(14—53)。事实上,本经卷的希腊版本将这段话放在冗长的祝祷辞之后而非放于它前面。它们属于短诗(在希腊版本中被列为“歌集”),非常简洁不易加以诠释。

    第十二节是上帝动态的重要说明。所罗门提出太阳能、热与光是来自耶和华,与许多人以带来生命之太阳为神而向它崇拜的做法成为对照;而耶和华自己的选择是遮盖光辉,住在幽暗之处,人们不能看到、不能理解或清楚认识。笔者感到难以决定到底所罗门自己为这位耶和华建的殿是否完全符合上帝的愿望,或是他认为上帝应得的殿要比他拥有的更好。他为上帝建造的“殿宇”是否与他自己的朴实相违背?或是他认为这殿宇是合乎上帝居住的“圣所”,他可以期望永远在那里居住不受敌人侵犯?

所罗门的祈祷文

列王纪上八章十四至五十节上

    14王转脸为以色列会众祝福,以色列会众就都站立。15所罗门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是应当称颂的!因他亲口向我父大卫所应许的,也亲手成就了。16他说:‘自从我领我民以色列出埃及以来,我未曾在以色列各支派中选择一城建造殿宇——为我名的居所,但拣选大卫治理我民以色列。’”17所罗门说:“我父大卫曾立意,要为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名建殿。18耶和华却对我父大卫说:‘你立意为我的名建殿,这意思甚好。19只是你不可建殿,惟你所生的儿子必为我名建殿。’20现在耶和华成就了他所应许的话,使我接续我父大卫坐以色列的国位,又为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名建造了殿。21我也在其中为约柜预备一处。约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他领我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

    22所罗门当着以色列会众,站在耶和华的坛前,向天举手说:23“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你的!你向那尽心行在你面前的仆人守约施慈爱;24向你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现在应验了。你亲口应许,亲手成就,正如今日一样。25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你所应许你仆人——我父大卫的话说:‘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在我面前行事像你所行的一样,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现在求你应验这话。26以色列的上帝啊,求你成就向你仆人——我父大卫所应许的话。

    27“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28惟求耶和华——我的上帝垂顾仆人的祷告祈求,俯听仆人今日在你面前的祈祷呼吁。29愿你昼夜看顾这殿,就是你应许立为你名的居所;求你垂听仆人向此处祷告的话。30你仆人和你民以色列向此处祈祷的时候,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垂听而赦免。

    31“人若得罪邻舍,有人叫他起誓,他来到这殿在你的坛前起誓,32求你在天上垂听,判断你的仆人:定恶人有罪,照他所行的报应在他头上;定义人有理,照他的义赏赐他。

    33“你的民以色列若得罪你,败在仇敌面前,又归向你,承认你的名,在这殿里祈求祷告,34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民以色列的罪,使他们归回你赐给他们列祖之地。

    35“你的民因得罪你,你惩罚他们,使天闭塞不下雨;他们若向此处祷告,承认你的名,离开他们的罪,36求你在天上垂听,赦免你仆人以色列民的罪,将当行的善道指教他们,且降雨在你的地,就是你赐给你民为业之地。

    37“国中若有饥荒、瘟疫、旱风、霉烂、蝗虫、蚂蚱,或有仇敌犯境围困城邑,无论遭遇什么灾祸疾病,38你的民以色列,或是众人,或是一人,自觉有罪(原文是灾),向这殿举手,无论祈求什么,祷告什么,39 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赦免。你是知道念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40使他们在你赐给我们列祖之地上一生一世敬畏你。

    41“论到不属你民以色列的外都人,为你名从远方而来,42(他们听人论说你的大名和大能的手,并伸出来的膀臂)向这殿祷告,43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样;又使他们知道我建造的这殿是称为你名下的。

    44“你的民若奉你的差遣,无论往何处去与仇敌争战,向耶和华所选择的城与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祷告,45求你在天上垂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使他们得胜。

    46“你的民若得罪你(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你向他们发怒,将他们交给仇敌掳到仇敌之地,或远或近,47他们若在掳到之地想起罪来,回心转意,恳求你说:‘我们有罪了,我们悖逆了,我们作恶了’;48他们若在掳到之地尽心尽性归服你,又向自己的地,就是你赐给他们列祖之地和你所选择的城,并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祷告,49求你在天上你的居所重听他们的祷告祈求,为他们伸冤。50饶恕得罪你的民,赦免他们的一切过犯,……”

(一)

    所罗门自己的“荣耀”或许已获耶稣的承认(即使与野地的百合花相比只是居第二位!)但他的祈祷文较主耶稣所推荐的长度长了很多,且全部是古代与现代典型领导阶层的公共崇拜。

    他一开头便对以色列民众和上帝正式表示谢意(14—21)。我们常以为祝福或祝祷是仪式隆重的结尾。但祈祷文常以祈求“赐福者”上帝为开始,从路得记二章四节的经文清楚看到宗教用的语根是出自日常谈话,“愿耶和华赐福与你”即是一种问候语。上帝祝福的范围(15—21)已经在整篇祷文的长度表现出来。

    所罗门以大卫的故事与拿单对他默示的神谕记述中(撒下七章),带领我们回忆起他的计划所预期的事。他赞美上帝,因他亲口所应许的也亲手成就了。笔者认为希伯来文第十五节的字面翻译较标准修订本的意思更明朗。在这里,大卫以典型东方式的讨价还价,建议为上帝建“宫殿”,上帝说他不需要,且应许为大卫建立家室——使大卫的后裔能为上帝建造殿宇。在整个事件安排中,所罗门是受益人,他现在执行他的任务。

(二)

    接下的经文中记载着所罗门向天举手对上帝说话,为了要澄清上帝对大卫所作的应许(22—26)。正确的字句是“你的子孙若谨慎自己的行为……就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25节),乃引用自大卫临终之前对所罗门的嘱咐(二1—4),拿单的神谕里没有提及。拿单只对大卫说他的儿子不会像扫罗那样被废弃,且答应“你的家和你的国,必在我面前永远坚立,你的国位也必坚定,直到永远”(撒下七15—16)。大卫临终之前及现在的所罗门都迫上帝履行承诺:找出到底“永远”是修辞上的夸大,成真正指明父死于继,代代相传。或者为了使上帝的话更明确,他们接受了拿单所没有提及的条件:大卫的继承人必须跟随大卫的脚踪。(爱讥诮的读者会认为那是等于向这王室颁发了一张相当重要的执照!)所罗门与我们许多人一样,当我们要求对某事“证实”时,实际上是对第一次所提供的作更进一步的要求。

(三)

    接下的几节经文(27—30)属于过渡性的,介绍祈祷文最后一部分的主题,但祷文所最注重的是宗教正统说法。耶和华与他约柜的密切连系(1—11)可能被误解。谈及耶和华住在世上任何地方,无论怎样尊贵及怎样由神秘的黑暗所保护(12—13),都难免遭受误解。因此所罗门指出这样形式的字句并不代表它们字面的意义。即使天上居所或七重天都不够他居住,地上的宫殿就更容纳不了啦!从这段经文看,天分为不同层面,所用的话语可以与指耶和华为“万王之王及众神之神”的说法相比,而他们的上帝属于最高之处。

    用耶和华之名的居所(29节)是信仰的焦点。“名字”的圣经概念包括两个主要意义,对我们仍然是真实的。第一个意义是拥有权,上面有我名字的就属于我。第二个意义是与人接触的机会:如果我知道某人的名字,与他连络就比较容易。两种概念在这里重叠——耶路撒冷圣殿属耶和华所有,而只要他的名字在那里出现,向他祈祷就更为容易了。

    廿九至三十节所描述的肖像令我们想起现代的卫星通讯工业技术。当两个有意互通消息的传达器转向同一卫星时,双方就起了连系。同样的情形,所罗门求上帝昼夜看顾耶路撒冷圣殿,令导向那殿的祷告不致于没人理睬。

(四)

    现在简述上帝必须看顾的各种场合(31—50)。最初的一种场合(31—32)假定是与诉讼案有关,不能用第三者的证供去解决;被告人可以来到坛前,发誓自己无罪,由上帝担任仲裁人。这种对着上帝发誓的情形,比现在法庭中只是手持圣经发誓的形式更为严重。

    另一个场合(33—34)也包括了在圣殿里为战争败北后的祈祷,及为被掳者获释的祈祷在内。但以下的经文概略的说出从远处面对圣殿祈祷,而不是在殿里或院子里的虔诚祈祷。干旱、饥荒和害虫侵袭(35—40),都是由于犯罪的结果,可以向这殿举手祈祷,灾害便会消除。(留意献筑不是出自要求,而是对圣殿的祈求。)即使非以色列人,也应受鼓励去向以色列的上帝祈祷(41—43)。

    逐渐地,地理上的范围扩大,超越了所罗门自己百姓的领域。在国外服役的军人可向圣殿求助(44—45),人民因犯错被放逐,可在远地向同一上帝求助(46—50)。那些重视及有意发挥自己百姓的古代传统的人,被放逐巴比伦时所需要深信的,正是这一件事。

    明白这一点,我们对廿五至廿六节就能作最后的补充了。所罗门的祈祷也是想将旧日的应许和信念扩展到崭新及令人深思的异国情况。百姓一旦被放逐,大卫之子不再登上王位,上帝的旨意又是什么?

严肃的收场

列王纪上八章五十节下至六十六节

    50“……使他们在掳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51因为他们是你的子民,你的产业,是你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的。52愿你的眼目看顾仆人,听你民以色列的祈求,无论何时向你祈求,愿你垂听。53主耶和华啊,你将他们从地上的万民中分别出来作你的产业,是照你领我们列祖出埃及的时候,藉你仆人摩西所应许的话。”

    54所罗门在耶和华的坛前屈膝跪着,向天举手,在耶和华面前祷告祈求已毕,就起来,55站着,大声为以色列全会众祝福,说:56“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照着一切所应许的赐平安给他的民以色列人,凡藉他仆人摩西应许赐福的话,一句都没有落空。57愿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与我们同在,像与我们列祖同在一样,不撇下我们,不丢弃我们;58使我们的心归向他,遵行他的道,谨守他吩咐我们列祖的诫命、律例、典章。59我在耶和华面前祈求的这些话,愿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昼夜垂念,每日为他仆人与他民以色列伸冤,60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惟独耶和华是上帝,并无别神。61所以你们当向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存诚实的心,遵行他的律例,谨守他的诫命,至终如今日一样。”

    62王和以色列众民一同在耶和华面前献祭。63所罗门向耶和华献平安祭,用牛二万二千,羊十二万。这样,王和以色列众民为耶和华的殿行奉献之礼。64当日,王因耶和华殿前的铜坛太小,容不下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便将耶和华殿前院子当中分别为圣,在那里献燔祭、素祭,和平安祭牲的脂油。

    65那时,所罗门和以色列众人,就是从哈马口直到埃及小河所有的以色列人,都聚集成为大会,在耶和华——我们的上帝面前守节七日又七日,共十四日。66第八日,王遣散众民;他们都为王祝福。因见耶和华向他仆人大卫和他民以色列所施的一切恩惠,就都心中喜乐,各归各家去了。

(一)

    讨论直到如今,王上八章及历下六章有关所罗门的祝福与祈祷文报导实际上类似。但是两处叙述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每个结论反映各不同的神学传统。历代志作者(代下六41—42)引用诗篇一三二(8—10)一部分稍经修正的字句:

        耶和华啊,求你兴起,

        和你有能力的约柜同入安息之所。

        愿你的祭司披上公义!

        愿你的圣民欢呼!

        求你因你仆人大卫的缘故,

        不要厌弃你的受膏者!

    诗篇一三二篇正配合此情况,同时谈及锡安的约柜及上帝对大卫的应许——即使与大卫在新都初建殿堂的事关系较为密切。事实上,它不仅是配合场合,也使拿单在撒下七章所说的上帝为大卫提供的条件更显得清楚(诗一三二12)——

        你的众子若守我的约,

        和我所教训他们的法度,

        他们的子孙,

        必永远坐在你的宝座上。

    这与所罗门的报导相同。

    但是我们的经文结尾不同。王上八章五十至五十三节的内容较集中于全以色列民,这个民族自从逃出埃及即属于上帝,而较少提及国王与上帝对王位承继的保证。历代志的典型作风是以大卫传统为根据,而列王纪(与约书亚记、士师记及撒母耳记相同)则以摩西事迹为根据。当然还有其他有关的事情。流亡中的百姓对于恢复王朝可能感到犹预不决,但是他们对于民族的新解放(第二次逃出埃及)大致上怀着同一希望,因而对摩西的期望也随着加强。

(二)

    列王纪及历代志报导最重要日子中的事件所表征的传统,随后是关于所罗门结束他的祈祷的简记(54节上等于代下七1上)以及大祭礼的记述(62—66等于代下七4—10)。然而,两经卷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及调整这一个传统。历代志作者(七1上—3)报导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上帝作为,有闪光(火从天上降下来)发出及烧尽燔祭,以色列众人俯伏叩拜,且用我们所知道的诗篇一三六的开头句子作回应。这件事令我们想起上帝在迦密山上以利亚与巴力争胜时怎样向他的仆人提供保证及支持(王上十八38—39)。

    奇怪的是一连串祈祷结束之后,我们在列王纪找到所罗门的另一段祝福辞(54下—61)。其中记述了一些后来才具有的特征,例如说国王屈膝跪着祈祷,而旧约时代祈祷的正常姿态是站立、伸出双手,或趴在地上以额头点地。像许多以后的祈祷(或以前的)一样,它对圣经传统中的一些主要时刻加以采用及调整。

    他最初选用的题目“平安”(56节)在好几处的经文中出现。这个字有时是指仍未达成的目标,就像摩西提醒以色列人(申十二9)还没有到达所赐的应许地,或上帝警戒悖逆的世代(诗九十五11)说他们断不得进入他的安息。所罗门差遣人去见推罗王,说,“耶和华我的上帝使我四围平安,没有仇敌,没有灾祸”。约书亚也在类似情况之下夺取迦南(书廿一44)。所罗门所想的可能正是那种“平安”。当然在约书亚记的下一节(廿一45以及廿三14)的下一个主题中提及“应许赐给以色列的话,一句也没有落空”。

    所罗门于是用旧约圣经上少用而为我们所熟悉的字眼。他祈祷“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与我们同在”的时候,很可能是想起诗篇四十六篇的话:

        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

        雅各的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

    也或者是他想起以赛亚为期待中更后期的大卫后裔所取的奇妙名字以马内利——“上帝与我们同在”(七14)。但这是乐观主义的措词,是不可多得的宗教经验高潮。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觉得与基甸一样对上帝使者的反应产生共鸣,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么?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那里呢?”(士六13)。所罗门期待着平安的日子再临。

    最后(八60)他再次提醒我们迦密山的以利亚及众民对降火烧燔祭的反应(王上十八39),即是“耶和华是上帝、耶和华是上帝”,还有以赛亚所说的话:“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赛四十五5—6)

(三)

    其后王与以色列众民一同在耶和华面前献各种大祭(62节及以下),作为圣殿奉献礼。献这些祭时需用殿前院子里的特大祭坛,有些人认为这祭坛在岩石顶,是奥玛圆顶大寺仍然可以见到的部分。按历代志作者的观点(代下三1)及回教传统,这块岩石正是摩利亚山,亚伯拉罕几乎在那里杀死他的独生子做燔祭献上(创22)。

学习材料来自神家,感谢主的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