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诗经学习(七十二)

(2010-04-12 17:05:24) 下一个
诗经·王风·采葛

题解

情人相思之词。一说朋友相念。

原文

彼采葛兮,①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②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③
  彼采艾兮,④
  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整月长啊。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秋季长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
  一日不见她,
  好像三个周年长啊。

注释

三月:指三个月
  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三岁:指三年.  

赏析

赏析一:
  《采葛》抒写热恋中的男子度日如年,渴望与恋人相见的强烈感。诗仍然主要是重叠的复沓形式,“采葛”、“采萧”、“采艾“都是劳动的生活,但思念的情感的却一层比一层更深,从“三月”到“三秋”、“三岁”。夸张却不失真,非如此说,不足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赏析二:
  诗中提到三种采集对象,在《诗经》其他篇目中也出现过,《周南·葛覃》叙述女性家奴割取加工葛,用来织布的情况。《王风·葛羸》以葛藤起兴,引出流浪汉的不幸。《小雅·蓼萧》以萧起兴,歌颂贵族君子。《大雅·生民》叙述进行祭祀的场面时写道:“取萧祭用旨,取羝以较。”把萧和牛羊脂肠一起焚烧,发出浓烈的香气。诗中出现的植物都是常见的采集对象,给人亲切感。
  作者抒发对所爱女子的眷恋,展示的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巨大差距。由于思念深切,所以一日如三月、三秋、三岁,采用的也是盘升排列的方式。《郑风·子衿》也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诗句。
  萧、艾在《诗经》中都是作为正面物象出现的,到了《离骚》中,萧、艾则成为负面的对象:“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此次萧艾也。”萧、艾是常见植物,因此,屈原对它们进行贬抑,用以突出香草的可贵,和《诗经》对萧、艾的肯定呈相反的审美取向。

学习材料来自网络,敬请赐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