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醫不科學的迷思
中時健康 鄒丹雄/台北報導
身體有了病痛,究竟該看中醫還是西醫?是不少現代人的煩惱,有人說西醫治病快、狠、準,認為中醫藥不夠科學,但偏偏就是有西醫瞧不出端倪、治不好的疑難雜症非得到了中醫手上才有得救,又讓人不得不陷入西醫好,還是中醫好的抉擇。之所以有很多人始終對中醫、中藥抱有懷疑,中醫師李深浦認為,這全是因為中醫藥並沒有採用西醫、西藥的方法去研究它們的科學證據。即使中醫比較缺乏科學實證,但是並不影響中醫或中藥的療效,因為事實上,大家所談的科學法則、自然法則脫離不了經驗法則,從古到今,中醫藥的效用已經流傳幾千年了,這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驗法則。李深浦強調,中醫是以人體的氣化為主導性的治療,所以中醫很注重人體的氣候學,所謂的氣化、氣候學,就是把體內的上升流跟下降流、陰跟陽的觀念,做為調治人體病變、病痛的方法,讓體內的陰陽五行可以重新回到原來自律自然的系統。
中醫的藥大部分來自於天然的藥味,可分為辛、甘、苦、鹹、酸五味。李深浦說,這五味就是在調氣,譬如說辛味、甘味會成為陽,把體內的熱往上升,補充體內的陽性的酵素,鹹味、酸味則是收斂跟下降,包括胃、小腸、大腸就是一種上升流的能量,像桂枝、薑、甘草等,是幫助熱量往上升起的,又有可以打開毛細孔的毛黃,中醫就是這樣在調整體內的氣、排除氣化障礙。人們應該很科學的去研究體內酵素群的陰跟陽、上升流跟下降流,而不是一再討論中醫的藥是不是合乎科學,中醫的藥已經吃了幾千年,絕對沒有不科學的問題,而是我們的科學還沒有辦法能夠完全認識人體氣化咝杏绊懙饺梭w生病不生病的問題。
有很多病人試過許多方式治療後,還是想轉投中醫,李深浦說,因為這些病例就是需要氣化調整,接受中醫治療不需要吃消炎、抗生素等藥物,透過調整方式達到自然健康的中醫,是未來社會應更努力去研究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