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军事纪实】鸭绿江边的“陆军水兵”

(2010-04-05 19:03:52) 下一个


鸭绿江边的陆军水兵

辽宁省丹东市是我们《军事纪实》栏目到中朝边防一线采访的记者所达到的最繁华的一个城市,也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

之前,我们从图们江的防川哨所出发,沿图们江逆流而上,到达长白山天池哨所和维东哨所,而后顺鸭绿江南下,途经了良民、老虎哨、调压井和浑江口哨所,如今我们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位于丹东的辽宁省军区某边防团巡逻艇队。

和我们之前到达的哨所不同的是,巡逻艇队没有营区,就在鸭绿江岸边,而江中的这艘巡逻艇就是官兵一年四季的家,他们被称为陆军水兵。

这是巡逻艇队战士一次普通的换岗,也许您会好奇,巡逻艇的战士怎么会在市中心站岗呢?

和其他边防部队不同的是,巡逻艇队驻守在鸭绿江畔,他们除了担负界江鸭绿江的巡逻任务外,还要担负码头岸边的警戒执勤任务。尤其是每年的11月到来年3月,鸭绿江封冻后,艇队的主要职责就是岸上警戒。

而艇队上游1公里处,就是著名的鸭绿江断桥和中朝友谊桥,这两座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遗迹,也吸引了不少各地游客。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鸭绿江断桥,它是一座长944.2米,宽11米,钢架结构的12孔桥。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入朝做战的重要通道,1950年11月被美军炸毁,如今成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景区。

而在鸭绿江断桥上游100米处就是同样经过战争洗礼,却被幸运地完好保存了下来的中朝友谊桥,现在它是连接丹东和朝鲜新义州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也是中朝贸易丹东口岸,每年有来往于中朝两国的二十多万人,十多万辆客货车,从大桥通过。

在繁华的市中心站岗,对于巡逻艇队的边防战士来说,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记者:“经常会有游人过来问路吗?”

战士刘材霖:“是,现在天气还属于冬天,比较寒冷,所以还比较少,如果到夏天的时候,到七八月份,基本上十几分钟就会有一次,相当频繁。”

可是在战士站岗执勤时,也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同期声 战士刘材霖 艇长 于敬水 E7-0717

刘材霖:你好同志有什么事情吗?

游客:“哦,下去看看。”

刘材霖:“同志,这个地方是军事码头,如果擅闯的话违反国家规定。游客:我是人民不?你是保护我的不?躲开行不?有它的规定。请出去。请出去。游客:为什么?不好意思,我不懂,别跟我说没用的,赶紧躲开,听没听见。”

游客:“好,我马上走行了吧……”

于敬水辽宁省军区边防某团巡逻艇队艇长:“你这会判刑的知道吗?我马上打电话给警察,马上来逮你来信不信,不要再闹事。”

游客:“好,我走了,你们记着,等着你们……”

在巡逻艇队驻地,战士们的执勤岗哨是24小时不间断的,到了夜晚,他们需要担负的职责就更重了。

辽宁省军区边防某团巡逻艇队艇长于敬水:“晚上跟白天不一样,第一个我们的岗白天是固定岗,要求形象,到晚上,晚饭后,七点之后,就变成流动岗哨。为什么呢?因为到晚上的时候,如果还是站固定岗的话后面有死角,看不着,如果站流动岗之后兼顾角度大,包括江面上的情况。”

但由于夜间可是范围比较小,战士们在站岗执勤时,都练就了一双千里耳,可以耳听八方。

李永旗:“比如说小渔船,小渔船就像咱们拖拉机那声音,声音比较响,比较尖,大货车一般声音比较沉,比较发闷,传来的距离比较远,朝军艇就是没有什么声音,就是说水花那种声音,比较轻微的,很难判别,晚上的时候假如动力小的情况下很难发现。”



巡逻鸭绿江

对于巡逻艇队的官兵来说,岸上的站岗执勤,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同时他们还担负这保卫界江鸭绿江安全的警戒任务。

初春,鸭绿江下游某些流域,江水开化后,巡逻艇队开始沿鸭绿江进行小范围江面巡逻。

2010年3月2日,我们拍摄了艇队官兵的一次出航。早晨8点,我们记者刚一到码头,艇长就带我们去看一块昨晚漂来的浮冰,艇长告诉我们,浮冰就是冬季鸭绿江的最大特点。

为了避免冰排冲击码头,防止冰排和码头冻在一起破坏码头,艇队的官兵们想了很多办法。

于敬水:“这是我们自己研制的一个专用工具,原来就是竹竿,后来使竹竿之后没有这个头推冰很容易滑,用不上力,我们就想加了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铁的,跟冰接触以后就能有一个顶住,省得它滑掉。记者:好用力是吗?于敬水:对,好用力。还有这种钢管,有点太沉了,一个人拿不动……”

可是眼前我们看到的浮冰很少、面积也很小,艇长告诉我们,由于码头附近水域已经过了排冰期,所以浮冰几乎么有了,但今天巡航,在下游水域肯定能看到大量冰排。

艇长说的大量冰排是什么样的?会对我们今天的航行带来影响吗?

巡逻艇起航了……

江海分界线,是鸭绿江进入黄海入海口的一条分界线,也是夏季艇队巡逻的终点。真的像艇长所说的,冬季的浮冰会阻碍船艇前行吗?

大约离开码头30分钟后,我们的确看到江面上漂来了大块冰排。冰排是冬天鸭绿江封冻后,随着春天气温的回升,开始开化,整块的冰层被分割成了无数块,形成了这样的冰排。

我们现在看到一块很大的冰排。

眼前的冰排越来越多,我们的巡逻艇几乎被包围了,继续航行看来已经不可能了。我们今天原计划从码头驶向安民沟口,大约30公里的航程,因为冰排的影响,没有走完,我们的航行巡逻艇开始返航……

船长告诉我们其实除了冰排之外,沙洲在鸭绿江航道里也是经常看到,会对船艇航行造成影响。沙洲受潮汐影响,时隐时现。由于在主航道航行时,我们看不到明显的沙洲,艇长专门带我们去拍摄了靠近岸边沙洲。

现在看到的这些泥沙样的土地,在涨潮的时候会全部被江水覆盖,到了退潮的时候又会显露出来。所以在鸭绿江每次出航,巡逻艇都必须计算潮汐,得在退潮,江水变浅之前回到港口,不然船艇就有搁浅的危险。

跟随艇队官兵出航,我们领略了鸭绿江冬天独有的特点,在艇上待了一天,我们对艇上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冬天巡逻艇上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大股浓浓的柴油味道。

我们也留意到,在巡逻艇航行的时候,会有不绝于耳的机器轰鸣声,艇长告诉我们,那是机电房传出来的声音。

在巡逻艇上,机电房是船上最苦、最累的地方。这里除了机器的轰鸣声,什么也听不到,需要人有极大的忍耐力,才能承受这样高分贝的噪音。

虽然机电房的工作很辛苦,但在和徐建佳聊天的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

每天早上起来,在巡逻艇的窗户上都凝结了一层厚厚的水珠。这是冬天鸭绿江的寒冷、潮湿造成的,也给艇队官兵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困难。

因为寒冷、潮湿,艇上的官兵大部分都有关节炎。

李冰和船员几乎人人都带着厚厚的护膝,关节炎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李滨:“像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基本上都睡不好,睡不着,太疼了。现在啊?一年四季都疼。它不像拳头打一下那种疼,就像蚂蚁在里面咬的酸疼。整个下腿、膝盖都疼。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找不到地方放腿,怎么都难受,那种难受劲没法说,翻过来、覆过去睡不着。每天都是吗?每天都是……”

巡逻艇就是艇队官兵的家,他们一年四季都待在这里。虽然寒冷、潮湿、高噪音、浓重的柴油味儿,使得巡逻艇队的工作环境是艰苦的,但他们依然坚守在这里,因为他们知道在鸭绿江边巡逻、执勤的意义;他们知道作为边防军人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职责……

跟随艇队官兵出航,我们没能如愿看到江海分界线——中朝两国界江的终点,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们打算从陆地驱车前往。

我们的车驶入了丹东大东港货运码头,看到很多大型的吊车和货轮在向我们昭示,这里就是鸭绿江入海口了……

当我们离开的时候,冰封的鸭绿江已经开化,冬去春来,界江的美丽容颜将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守卫在中朝边防一线的边防官兵也将一如既往地在这里站岗执勤,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宁,他们无怨无悔地在风雪中巡逻,他们是忠诚的边防军人……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