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军事纪实】中朝边境陆路接壤地段,虎山秘密

(2010-04-03 20:11:19) 下一个


中朝边境抓白鹅

2010年2月28日是元宵节,我们《军事纪实》栏目到中朝边防一线采访的记者将要前往的是虎山哨所。根据事先了解的情况,虎山哨所是整个中朝边境线上仅有的几个陆路接壤地段之一。

从辽宁省宽甸县浑江村出发,全程大约二百公里。我们乘坐的越野车一路前向,最初车窗外的景色并没有引起记者的注意,在将近一个月的采访中,每次乘车看到的几乎都是天然的冰雪景观,而在140公里处,显然还没有到虎山哨所,我们却突然发现道路的前方竟然矗立着界碑。看到记者好奇,陪同记者去虎山哨所的边防连连长带我记者来到界碑前介绍情况。

界碑是国家与国家分界线的标志,中朝两国全长1334公里的边境线以长白山发源的图们江、鸭绿江为界,在我们的印象中,中朝两国的边境线都是以江为界河,那么这种陆地接壤情况是怎么回事呢?

辽宁省军区边防某团四连连长谢若兰:“因为这块1962年中朝两国签订边界条约的时候,水口岛是离我们有一段距离,但是经过长期江水的冲刷,河沙的淤积,慢慢这块地和我们陆地就连在一起了,在1990年我们在这儿立了四块界碑。”

这里也是这个边防连的管控区域,古楼子乡和朝鲜水口岛的陆路接壤的边界只有185米,而虎山哨所的管控区域却达到了4公里,那里不仅管控区域大,并且由于是个风景旅游区,对官兵们来说,站岗值勤都面临着很多的难题。

这里就是虎山哨所,路边的这幢二层小楼就是哨所的营区,营区后面的这块土坡外,就是朝鲜了。哨所的南面就是鸭绿江,那里是以江为界的,而哨所的西面就是4公里陆路接壤的边界线。

记者到达虎山哨所的时间是下午四点,本想马上就去拍摄,但没想到,哨长杨海峰跟记者只见了个面,就没有了人影,这是怎么回事?

在哨所的后院,记者见到了这样的场面。

经过了解记者得知,由于这一天是元宵节,哨所官兵决定晚上多做一道菜酸菜炖大鹅改善伙食,可是半个小时前要杀鹅的时候突然发现鹅不见了。一番寻找之后,官兵们发现大白鹅不知是怎么回事,竟然越过了哨所后面那道陆路接壤的国界线,跑到朝鲜去了。

虽然动物越境不算是越境事件,可哨所官兵总不能越境抓鹅,那么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此时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天就要黑了,到那时如果还没有抓到鹅,那么晚上加菜的希望就要破灭了。

眼见着大白鹅越走越远,手中工具无法派上用场,杨海峰他们有点着急,天黑以前他们能抓到鹅吗?

然而,一会儿的工夫,杨海峰他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把鹅从陆地接壤地段驱赶到南面的鸭绿江江面上,由于江面是中朝两国共有的,如果在那里抓鹅,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四十分钟后,经过杨海峰他们的努力,终于把大白鹅赶到了鸭绿江的江面上,到虎山哨所的第一时间,记者就切身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边塞生活。



什么是“一步跨”

每天,哨所官兵都要在西面的4公里长的距离上执勤。这一天,哨长杨海峰和士官孙波要去的是这4公里距离上最远的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是我国明代长城的东端起点,距今已有540年的历史。中朝界河鸭绿江在虎山长城的脚下流淌,对岸就是朝鲜,既有长城景观又有边境风光,使得虎山长城早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

跟着杨海峰和孙波,记者到了虎山长城的执勤点,这里是号称中朝两国边界最近的地方,“中朝边境一步跨”的特殊地段。

记者很难想象眼前是中朝边境线。在记者看来,这里顶多可以称得上是条小溪,但它的的确确是鸭绿江的支流,也就是中朝两国的边界。这里的鸭绿江最宽的地方只有三四米,并且已经封冻,而最窄的地方一步就能跨到对岸。

跟着执勤战士,记者去见识一下更窄的中朝边境“一步跨”。

记者张璐:“这个地方就很窄了。”

杨海峰:“整个这一线都是景区的‘一步跨’。”

记者张璐:“这块有很多石头,算不算陆陆接壤啊?”

杨海峰:“石块是夏天当地的老百姓洗衣服为了方便,因为“一步跨”本身水非常浅,洗衣服不方便,堆点石头,水涨起来,洗衣服就方便了。”

这里的“一步跨”的距离也就是二三十厘米,可想而知,走在这里稍微偏了一点儿方向就要误越国界了。而虎山景区,每年都会接待很多游客,在如此特殊的地方,游客们自然会在这里照相留念,但要防止游客误越国境的事情发生,可以说哨所官兵在执勤时,精力高度集中甚至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