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party饭后的闲聊中,有一位坐在桌对面的男士突然问我,你读书除了作为饭后的谈资以外,还有什么用途呢?一桌人安静的转向着我,而我却好像很含混,不能有一个明确的回答。我一辈子都这样,大概是一份懦弱吧,或者不喜欢针锋相对,对别人很尖锐的问题,天生是回避的,跟不上话。事后会脑补会反复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读书的渴求对我是如此之自然,就好像你需要空气,而突然说不上来它的理由。很久,我在反问着自己。我这个笨笨的脑袋瓜,阅读是为了什么呢?
我来试图回答,第一层意思,就是我太渺小了,做不了什么。但是至少,我要看明白,看清楚这个世界。比如,我会去找那些量子力学的通俗读物,比如万维刚老师讲的量子力学,去试图理解那些高精尖的物理学家在干些什么?只是试图去理解,作为人类的精英们是如何去探究,以至于一步步地推进对这个物质世界的理解的。尽管,读完了以后,还觉得他们的解释很牵强,和世界感觉到的世界,相差挺远的。
还有一层意思,很庸俗。就是要找个主心骨。试图寻找在这一切都是那么多的不确定性的人生中,找到一个确定的,所应持有的态度。这样,我就不再恐慌。比如,像古希腊悲剧中所描述的,尽管人们免除不了悲剧的命运,你可以悲痛,但不要忧伤,平和的面对厄运和死亡。这样的态度很让我欣赏,也让我感到力量。“虽然知道路的尽头是无尽的黑夜,但是欢笑地走完这条路和愁眉苦脸地走完则是人可以选择的。”(吴军)就好像在波涛里奋力游泳的我,在体力不济时,突然抓到了一个船的船帮。它会给我带来一份稳定感,安全感,依靠感。让我攒足了力气之后,可以再次奋力向前。
还有一层,更庸俗。我觉得,人活着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越活越容易。这是最底层的目标。你不希望总是在挣扎吧?不希望总是做不得已的事情吧?人,肯定是逃不脱这些事的。但我们的目标是,随着我们自己的努力,这样的情景会越来越少。我幸亏啊,不是个当今中国送外卖的快递哥,因为送到一半时我自己一定先低血糖先饿了。要不,就是迷路找不找地方先急死了,或者被交通事故撞死了,或者被老板炒了因为晚送到了5分钟。我知道我的低能的地方。忘不了我初三下乡和同学们割麦子,一人一垄,我拼尽吃奶的力气还是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的手在抖,筋疲力尽,喘着粗气,直起腰来绝望的看着前面的人们。那是一份定格,那是15岁的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定格。如果永远是这样,不如死了算了。那么,我的出路在哪里呢?我一辈子都不停的去摸索,读书,也为此。如今能够在床上躺着,在手机上打着字,在这里胡扯,而不用去整天去送外卖,做我不擅长的事儿,一方面是运气,另一方面也是归结于自己的不停努力和寻寻觅觅的结果。
最后一层,是愉悦。好的作品,就像吃一块蛋糕,或者像欣赏一个精美的雕塑。你可以做不出来,但你有能力去欣赏,也是一份满足。而且这个欣赏能力是随着你的学习而逐步加强的。这是一个正循环,当你的欣赏能力增长的时候,你就会感到更多,更丰富的世界。就好像是在让你选择,是愿意关在在单调的房间里,还是愿意去看看精彩的世界?当然是后者。人可以有很多“触角”,比如,你有味觉,可以品尝好吃的,是视觉,可以去看好看的。这可以是旅游给人们带来的基本体验。但读书,会领你进入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和很多精彩的灵魂对话。而且,你是主动的。看不懂,可以放下,去找别的看。多好呀。在这个世界里,不需要扛着行李,买机票,赶轮船,便可以海阔天空,四处翱翔。
最好的地方是,咱不用拼体力,也不用拼脑力呀。这里是一个自由世界,你愿意去哪里都随你。翻开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吴军说他在20岁的时候读尼采的这本书,就明白了悲剧的力量,和人面对悲剧所应有的态度?20岁?我60岁都看着云里雾里的。我不知道要说他炫耀好呢,还是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没关系,放下找别的看呀。我不喜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尽管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距是巨大的,但是,咱各活各的,彼此不妨碍。我高兴,就跟你学习学习,不高兴,扭头走了。嘻嘻!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在这个与自己独处的安静世界里,可以很丰富。
有些事情,不是能从书上学到的。
—————
空生静,静生定,定生慧,慧生从容。
—————
空生静,静生慧,慧生定,定生从容。
----------------------------------------------------
嗯,特别喜欢这一句!其实呢,应该更拓广一点说,不光是阅读,阅读只是其中的一种汲取方式。当然还有一个汲取什么的问题。比如说,听书算不算呢?比如说,跟着活人学,算不算呢。
今天听罗胖的一个讲座,他提到一个概念,就是人的再生产。再生产这个词多数是工业社会讲生产东西的。但,造人也算是人的再生产:)进一步讲,不断的自我重塑,就是人的再生产。那么这个不断的自我重塑,是一个汲取,思考,实践,调整的循环反复的过程。那么,阅读,就在里边是一个很小的一部分。
说到此,想到了和您讨论过的打坐静养的事情。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不断重塑的过程。比如说,我的很多病痛都好了,或者是正在好转中。也许是那个地方的气血通了,某个器官越长越好了。那可是真的自我重塑!很具体很具体的自我重塑!
再拓广,生命是什么,最好的描述应该是不断的自我重塑。你看那植物,又多了一片叶子,又开了一朵花,这种生长就是不断的自我重塑。我希望,头脑也可以这样,越来越丰富。
———————-
实践于思考同样出智慧。
我好像也是这样。
好的作品,就像吃一块蛋糕,或者像欣赏一个精美的雕塑。你可以做不出来,但你有能力去欣赏,也是一份满足。而且这个欣赏能力是随着你的学习而逐步加强的。这是一个正循环,当你的欣赏能力增长的时候,你就会感到更多,更丰富的世界。就好像是在让你选择,是愿意关在在单调的房间里,还是愿意去看看精彩的世界?当然是后者。人可以有很多“触角”,比如,你有味觉,可以品尝好吃的,是视觉,可以去看好看的。这可以是旅游给人们带来的基本体验。但读书,会领你进入另一个精彩的世界,和很多精彩的灵魂对话。而且,你是主动的。看不懂,可以放下,去找别的看。多好呀。在这个世界里,不需要扛着行李,买机票,赶轮船,便可以海阔天空,四处翱翔。
这也是我对喜欢的书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嗯,喜欢这句话!确实,是一种间接的社会体验。因此而丰富。
读书自然是一种享受,也是另一种层次的社会体验。
我特别欣赏你说的这句话
第一层意思,就是我太渺小了,做不了什么。但是至少,我要看明白,看清楚这个世界。
所以我也读百科全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也关注其他科技进展,历史,哲学,美学,这样就可以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真的,越读书,就越觉得自己的渺小,就越想读书。
问好,多保重!
我记得武志红说过,大概意思哈,每一个特殊的灵魂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你在人群中如果永远是随大流的,其实也就是没价值的。要活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也许,只有当你彻底的展现自己的时候,反而,群体正是因为你的不同而受益。我认可这一点,也因此为自己说出观点的时候感到更自信。
这是其一。其二是要对自己有个督促。所有的博文,第一是写给自己的。可谓一种自说自话。这里的几乎每一篇都可以感觉到这个味道。我有时候觉得,每一篇文章,就好像一个钉子,会把一些东西顶在自己身上,不会被时间的大风刮跑。甚至我有一个奇怪的念头是只有写一遍,才是自己的。不然就溜走了。
非常感谢各位的留言,谢谢你们的鼓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感谢你!我感到温暖。嗯,...有时候很尖锐的问题会让我当时不舒服,但会长久地留在脑海里,去一直寻找一个最好的答案。从这个意义上,反而让我更深的去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成全。
I also did "割麦子" job, Man, that was back-breaking work.
从当年通宵排队购买名著开始,书一直是最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