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红军红一师红一团强渡大渡河 是18勇士,甭争了!- 1935-5-25】

(2019-12-22 19:13:21) 下一个

 

1863年5月14日黎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两万大军来到四川省越巂厅署紫打地。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横亘在他的眼前,这就是大渡河。1902年,紫打地附近的大渡河发水,水退后,居民们搬了家,为了祈求不再发水,他们把居住地改名为安顺场

1935-5-25, 72年之后,红军来到了石达开覆没的同一渡场。

 

Image result for 强渡大渡河时红一师 师长是谁

强渡大渡河”是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1935年5月24日至25日在西康省冕县安顺场(今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彝族乡)强渡大渡河的军事行动。

1,强渡大渡河安顺场的奋勇队17人全部来自二连,是由营长孙继先挑选定下来的。

2,第一船趟9人,熊连长带领;第二船趟9人,孙营长带领,加强。

3,两船共18人。孙 很可能是 后来又决定由孙亲自出马带领的。(也许是孙自己决定的,要亲自出马)

【若是一条船过去的,17人,孙应该不再其内。事实是就只有一条船来回摆渡两次过河的,孙在船上,没有理由不算不包括孙继先。9+9=18人,18勇士。】

-----------

   1957年,杨得志上将口述,张重天记录,最早刊载于1957年7月《红旗飘飘》:

"十八个勇士(连孙继先同志在内)每人佩带一把大刀,背一支花机关枪(冲锋枪)、一支短枪,带五、六个手榴弹,并且带着工作器具,以二连长熊尚林同志为队长。"

 

   1982年,杨得志说:当时我们从敌人手里先搜缴到一条船(有的文章说两条船,此情不确实)。因大渡河水深流急漩涡多,没有八,九个船工撑这条船是不敢过河的,加之船身又小.除船工外,每次只能乘八,九个人。我们挑选了十七名同志组成奋勇队,分两次强渡,第一船由连长熊尚林带队,过九人,第二船由营长孙继先同志(现任济南军区顾问)带队.又过九人,我是第三船过去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奋勇队十七位同志称为勇士,若把当时的营长孙继先同志算进去,称十八勇士也没有错。


                                                                                                                                     杨  得  志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七日

 1985年,杨得志撰写了长篇回忆录《横戈马上》(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年1月,《杨得志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也与广大读者见面。有关强渡大渡河部分,杨得志都进行了认真校正,澄清了大渡河战斗的史实。他特别写道:“由于船太小,一次容不下十七位同志,我们决定分两次强渡。第一船由熊尚林同志带领。为加强领导,第二船派营长孙继先同志掌握。”

 

1990年,孙继先逝世时,新华社播发了《向孙继先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南举行》一文,文中提到:“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他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孙继先本人写的《强渡大渡河》(《星火燎原》第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强渡大渡河》一文中,

    写到第一船次渡河勇士时说:

  在连长熊尚林带领下,一班的八个同志跨上了小船……小船便靠上了对岸。突击队的勇士们从船上跳下来。我紧张地望着他们,看看有多少伤亡。一个,两个,……八个,九个,个个都生龙活虎般地扑上敌方渡口。

  写第二船次渡河勇士时说:

  船又靠岸了。我带着二班和两挺轻机枪、一挺重机枪共八个战士跳进船里。

  接着写道:

  我和熊尚林同志的九个同志会合了,查查人数,我们十八个人,除了一两个负重伤的,一个也不少。

 

【根据孙继先所写,够明确的啦!一条船,摆渡两次,首次熊连长带领,二次孙营长带领。】

船又靠岸了” 就是第一次运过去9人,船又划回此岸。

红一师强渡大渡河 时间: 1935-5-25 晨9时

熊尚林 二连连长

孙继先 一营营长

杨得志 红一团团长  黎林  政委

李聚奎 红一师师长 耿飚 参谋长 政委 邓华?(或当时缺如)

刘伯承 中央先遣纵队司令  聂荣臻 政委

 

-----------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杨得志上将 会见当年的老船工们
聂荣臻 视察导弹基地 中为 孙继先中将司令
红军强渡大渡河时所用木船
这艘船 载不了10个以上的战士(还不算船工)
当年运送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船工
 
 
刘伯承、聂荣臻亲自向1营营长孙继先部署任务,要求他们迅速夺取渡口,找到船只,并做好渡河的一切准备,并规定,找到渡船,就点燃火堆报信。
 
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在历史书籍中看到这一战斗的描述后,感到难以置信。1981年7月,专门到安顺场实地考察。他后来写道:“在我们走近大渡河前,曾经一度怀疑它是否真的像长征战士在回忆录中描述的那样水流湍急,险象环生。及至目睹,才知并非虚言。这条河水深莫测,奔腾不驯,加上汹涌翻滚的旋涡,时时显露出河底参差狰狞的礁石,令人触目惊心。”他所得出的结论是:“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以匹敌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