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64)
2011 (255)
2014 (518)
2015 (976)
2017 (946)
2019 (491)
毛泽东签名照片 送人的 凤毛麟角
但是
对一个人一个家
是个例外
毛泽东亲笔签名照片
分赠 陈玉英母女
1957年毛泽东在接见陈玉英(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保姆)后,将这张亲笔签名的照片送给了她,
照片上书“陈玉英同志”,落款为“毛泽东”。
据陈玉英口述笔录:
1926年12月,29岁的她经人介绍,来到毛泽东在长沙望麓园的住处做女工(由于丈夫姓孙,毛泽东一家称其孙嫂)。其时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四岁,二儿子毛岸青快三岁了,杨开慧身怀六甲,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毛泽东全身心投入革命斗争中,需要请个保姆照顾妻儿。“你跟我们帮忙,我们不分彼此上下,我和你是朋友。”来到毛泽东家,杨开慧一席话,让陈玉英倍感温暖。
第二年元月,因工作需要,陈玉英随同毛泽东一家来到武昌。在这里,毛泽东与许多革命同志一起,开展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平日里都是同一张大圆桌上吃饭。“毛泽东每天工作很忙,除了吃三餐饭,就是埋头工作。深更半夜,杨开慧则帮助毛泽东抄写和整理资料。”陈玉英回忆,“就在长沙望麓园到武昌期间,毛泽东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只有一件白衬衣,再没有可供换洗的,要有计划地洗。“有一次,毛泽东要出去开会,我洗了白衬衣还没干,他只好穿着旧灰布长衣走了。”陈玉英不识字,出去了找不到住处。毛泽东就帮她把名字和住址写在一块布条上,让她挂在衣扣子里面,方便问路。
由于大革命失败,1927年,陈玉英带着毛岸青先回到长沙县板仓乡下,随后杨开慧带着毛岸英、毛岸龙回来,毛泽东则上了井冈山。
档案钩沉 主席两次接她上北京同桌吃饭
杨开慧牺牲后,陈玉英离开板仓,回到了宁乡老家。此后,陈玉英一直在长沙做女工,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陈玉英迎来了喜讯。
“1950年看到了毛岸英,分别20年,岸英对我很亲热,非常关心我的生活……”陈玉英兴奋不已,回北京后,毛岸英还给她写了一封长信,代主席和岸青向她问好。
1957年6月和1958年6月,毛主席则两次接她到了北京。
“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毛主席,一见面他就和我亲切握手,谈了长时间的话。”陈玉英幸福地回忆,“隔了30年了,你还是现样子(老样子),还是这样健康啰!”毛主席乡音难改,让陈玉英倍感亲切,看到毛主席身体健康、记忆力很好,陈玉英心里格外高兴。毛主席和陈玉英谈到开慧和岸英两位烈士时,他说:“岸英是个好孩子,开慧是个好同志,都是好人哩……我们都怀念革命先烈!”
在北京,毛主席和陈玉英同桌吃了中饭,并从学校叫来女儿李敏、李讷相陪。陈玉英临别返家时,毛主席还在她的本子上签下“毛泽东”三个字,送给她和女儿每人一张自己的照片,并在上面签名。此后,毛主席在百忙之中多次给陈玉英写信,多次汇款供陈玉英女儿读书。“主席真是体贴入微,无限关怀!”
1982年陈玉英临终前,她对女儿孙燕说:我要走了,去看开慧和毛泽东了……
-------
1944年,毛泽东在延安送给爱泼斯坦的一幅亲笔签名的石版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