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戴笠此 照片 有无猫腻?】

(2018-09-13 14:01:34) 下一个

 

????? ??????

 


标签

 

 

  戴笠一生与军统密不可分。军统局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前身是复兴社特务处。特务处的前身则是军委会密查组,主要成员有戴笠、张炎元、郑锡麟等十人,因此在军统局内部有“十人团”之称。1932年4月1日,复兴社特务处成立,由戴笠任处长,这一天后来成为军统局的成立纪念日。1938年9月,戴笠的特务系统升格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情报和特务机关。


  军统局成立后,戴笠以副局长身份主持日常工作,大部分人都认为戴笠是军统局局长,甚至一些学术书籍和资料也认为戴笠是局长,其实这是错误的。对于此事,原军统少将沈醉在《军统内幕》中解释说:“戴不仅在国民党内的资历太浅,而且在黄埔学生中的期别也低(第六期),蒋介石想要超升他,又怕别的部下不服气,只好叫他任副局长,负实际责任,而由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军统局局长。所以历任侍从室第一处主任的贺耀组、钱大钧、林蔚,都兼军统局局长。这些人也了解蒋的意图,更懂得戴笠的为人,所以这些局长从不过问军统局的工作,全部由戴笠一手包办,直接对蒋负责。每年4月1日,军统举行‘四一大会’(纪念1932年特务处成立而召开的庆祝大会),兼局长才去讲一次话,听听戴笠的工作报告。戴笠脑子里也根本不重视这个局长,一般外勤特务更不知道还有个什么局长,都只知道戴笠是他们唯一的老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成立了中美合作所,具体工作由国民党军统局和美国海军部承办。1943年4月15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签订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戴笠当时没有出席仪式,但文件上给他留了签字的空白,后来戴笠在重庆补签。《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上注明的戴笠职务就是“中国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这份官方文件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戴笠的正式职务。


  关于戴笠的军衔也存在着争议,有人说是中将,有人说是少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沈醉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中说:“他(指戴笠)自己虽然只是一个中将,但他的部下却有十来个中将、30多个少将。”沈醉还回忆,抗战胜利后,原来喜欢穿中山服的戴笠一反常态,经常在一些集会场合,“穿上军服,挂起中将领章”。沈醉是戴笠的亲信,长期在其身边工作。我们今天看到的有关戴笠的资料中,就有他佩戴中将领章的照片,由此可见戴笠的中将军衔不假。


  但据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编印的《国民政府公报》记载,戴笠晋升少将时间是1945年3月8日,和他同期晋衔的还有孙立人等。1946年6月11日,国民政府还发布命令追赠戴笠为陆军中将——这些政府公报说明戴笠生前军衔应该是少将。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呢?


  原来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分为正式军衔(叙任军衔)和职务军衔两种。正式军衔是由国民政府任命的,其格式是军种 军衔,譬如陆军少将、海军中将等;而职务军衔是军事委员会根据军官职务任命的,其格式是军衔 职务,譬如少将旅长、中将军长等,职务军衔只是一种临时衔,随职务的变动而变动。


  戴笠在抗战期间佩戴的中将军衔就是职务军衔,1945年被国民政府授予的陆军少将才是正式军衔。当时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像孙立人、廖耀湘、张灵甫等人担任师长、军长甚至兵团司令时,他们的正式军衔才是上校,与实际职务严重不符,所以他们平时都佩戴少将甚至中将的职务军衔。  

 

   (摘自3月24日《法治周末》 王凯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