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 2字 各有其义。
即使是林1号命令,也只是指令, 指示,根本不牵涉到 调 或 动。
林 国防部长, 本职工作,未僭越,无越权!
只是 闫副总长,拍到马蹄子上去了~!
• 1969年他隐瞒太祖调动全军想要干嘛?
阎仲川(1922年2月-2002年6月22日),河北保定定兴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军事将领、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38年6月,参加冀中徐涞分区抗日游击队,历任分区3团5连见习排长、冀中军区司令部1科参谋。
,,,,
1968年2月,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69年5月,任副总参谋长,林彪于九一三事件外逃后,阎仲川被囚禁牵连。
1983年按正兵团职待遇离职休养,1988年7月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2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
---------
他在总参谋部工作2年零4个月,隔离审查的时间则是7年零6个月。最初的3个月仍在机关驻地,从1972年1月之后,便转移北京卫戍区3师,由1个武装班单独严密看管。审查期间不得与外界包括亲属有任何联系,连住处的玻璃窗都用黑纸糊得严严实实。阎仲川认为自己和
林彪、黄永胜等完全是正常的工作关系,没有什么可揭发的,更无所谓交代。审查者与被审查者经常出现“顶牛”。总参机关开过几次处以上干部参加的批斗大会,想打打阎仲川的“态度”。揭发批判者都是奉命发言,却又拿不出真材实料,连会议组织者也觉得尴尬。于是不再开大会,只由专案组和他保持小范围的接触。既然阎仲川不肯主动交代,专案组便提出许多认为可疑的问题,要他逐个回答。他全凭记忆笔写口答,居然对每年的来龙去脉都说得清清楚楚,专案组已经感到没啥可问的了。
1973年,重病中的
周恩来对阎仲川的问题作了指示,在总参谋部党委研究一下:是否过去把阎仲川的问题看得太重了?如果不是紧接着
张春桥来到总参谋部,“放火烧荒”,说参谋部“批林”不力,包庇
林彪死党,也许阎仲川早就可以“解放”了。
阎仲川的绝大多数问题陆续都排除了,但在“一号号令”问题上却长期过不了关。阎仲川认为,林彪发布紧急战备指示,是否别有用心,他不得而知,那是林彪的事;他负责向全军传达林彪指示,完全是奉命行事,在组织上符合原则、程序,在政治上他不可能怀疑,因为是军委办事处五名成员向他下达任务。如果说自己在承办此事过程中有错误,那么,第一是编号可以不从头另编,以免引起误会,但这只是技术问题;第二是在传达指示时,没有提醒下面注意保密,但这属于考虑不周,是在时间紧迫下的疏忽;第三是没有向
周恩来报告,这确是重大失误,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以
黄永胜为首的军委办事成员应负责任,因为按工作程序,理应由他们向周恩来报告和指示军委前指报告,他们却马虎了,当然,倘若自己想得周到一些,能主动提出建议,也可能就不会有以后的问题了。阎仲川的上述认识被认为没有抓住要害、实质。
1971年底,负责对阎审查工作的副总长
张才千、
陈继德同他谈话时,郑重严肃地告诉他:“总理已经讲了,‘一号号令’是
林彪进行反革命政变的预演啊!你要充份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作深刻的反省交代。”阎仲川问定性的根据何在?“总理亲自问过主席:知不知道林彪发过一个‘一号号令’?主席说,什么‘一号号令’?我没听说过。”“这一点也不奇怪,”阎仲川坦然地说:“主席那里那么多事情,怎么会去记一个电话稿的编号?再说林彪向主席那里的报告根本就没有编号。别说主席不知道什么‘一号号令’,就连军委办事组的
黄永胜等人,开始也不知道这个电话稿的编号。”对阎仲川的答辩提不出新的论据予以批驳,谈话无法继续进行。此后,双方长期处于顶牛状态。再往后,专案组人员很长时间都不和阎仲川见一次面。他的问题被吊了起来。
照理,既然立案审查的问题大部份已经排除或查清,剩下的个别问题虽有怀疑但并无充足的证据,就没有理由继续隔离审查。但是,立案容易销案难。“四人帮”横行时更是如此。直到1979年4月,即“四人帮”垮台一年半之后,阎仲川才被解除监管。但还留了个尾巴,说是回家后还要继续审查。又过了3年有余,一位副总长才代表组织向阎仲川宣布了对他的审查结论。结论却又根本未提“一号号令”问题,只笼统地讲阎在总部以及此前在广州的“支左”工作中犯有错误,有的错误还是“严重的”。这表明对阎仲川隔离审查是有理有据的。阎仲川随即按大军区参谋长的待遇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