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梅嶺三章 - 赣南游击词 - 再读】

(2017-08-06 14:58:43) 下一个

 

♣ 梅花 ♣

梅,国人多爱之。

梅岭, 以梅 命名山岺者多也。

位於江西省大余縣和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的梅岭 因陈毅而著名

南京梅园 因周恩来而知名

武汉东湖梅岭 由毛泽东儿闻名。

此文 只说 陈毅与梅岭

他与梅岭梅关有不解之缘

1927年10月时分 朱德陈毅王尔琢率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潮汕兵败

不得已折返西北,来到了大(虞)余县梅岭在此休整旬日

据说就是在此处,林彪曾离开部队一天,当晚又折回,被称作是 开小差 - 逃兵。

九年之后,1936年冬

在赣粤坚持游击战的 陈毅 项英等部队被国民党军45师的4个营围困在此近月。

几乎命绝梅岭。

陈毅 在此时此刻 留下了 绝命诗 三首,冠之 梅岭三章,藏于贴身,备殉。

 

Image result for 梅岭三章 赏析

陳毅危難之際的絕筆之作

1934年8月28日,陳毅在第五次反「圍剿」的興國戰役中,右胯骨中彈受傷。同年十月,中央紅軍主力被迫作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項英、瞿秋白,陳毅等同志被留了下來,在贛粵邊堅持艱苦卓絕的斗争三年。

1936年冬天,陳毅的一個部下陳海叛變,他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引誘陳毅等同志下山。陳毅不知是計,一大早來到縣城,當他們距離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遠時發現了危險,最後在一婦女的幫助下撤回梅嶺,後被國民黨四十六師圍困,九死一生之際陳毅寫下了三首詩,是為《梅嶺三章》。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因「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指揮而導致失敗,紅軍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戰略轉移。陳毅因傷奉命留下,擔負起領導江西革命根據地的工農紅軍進行游擊戰爭的重任。當時形勢如黑雲壓頂,敵強我弱,贛南遊擊隊在敵人重兵圍攻中,鬥爭萬分艱苦。陳毅和戰友們轉戰在深山密林中,已有兩個年頭。由於和陝北中央長期失去聯繫,大家非常著急。這時,有個派在敵軍內部做兵運工作的陳海叛變投敵,他寫信上山謊稱中央派人前來聯絡。要游擊區負責人下山前往縣城接關係,妄圖誘捕我游擊區領導人。陳毅接到密信,親自趕往大余城接頭,幸遇我基本群眾報告陳海叛變,於是立即離開縣城。歸途中又遇陳海帶領反動軍隊搜山,只好躲進樹叢,避開敵人的搜捕。敵人聽說山上有游擊隊的重要負責人,便調集了四個營的兵力,將梅山團團圍了20多天。陳毅以傷病之身伏叢莽間,幸得脫險。

這組詩的出名不僅因為它的氣勢和當時的戰役,更多的是能彰顯出陳毅元帥當時準備捨生取義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由於陳毅被困梅山,自料難免犧牲,危難之下寫就了這組帶有絕筆性質的詩篇。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陈毅将此三首诗,藏于贴身,时刻准备带入阴曹地府的。因此这是陈毅最看重,最不寻常时节最重要的诗,也是我最喜欢陈老的诗。

三首組詩充分顯示了陳毅元帥獻身革命的決心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心。

 

梅嶺三章

陳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圍。余傷病伏叢莽間二十餘日,慮不得脫,得詩三首留衣底。旋圍解。

〔一〕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台招舊部 ,

旌旗十萬斬閻羅。

〔二〕

南國烽煙正十年,

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

捷報飛來當紙錢。

〔三〕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

梅岭三章 作品局部放大

陈毅 -《赣南游击词》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

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梅岭三章 - 作品欣赏

《梅岭三章》诗碑

-----------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江西、广东两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第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在掩护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的作战中,遭到数十万国民党军的进攻和“围剿”,受到重大损失。1935年2~3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分散突围转入游击战争。

Image result for 梅岭三章 赏析

(借网图)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1.6万余名红军战士、游击队员以及3万余名伤病员留在了中央苏区,他们在国民党统治区抗击与牵制敌人,保障了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安全转移;他们在绝境中坚持游击战争,为中国革命保留了重要的火种。中共中央分局由项英、瞿秋白、陈毅、陈潭秋、贺昌等人组成,项英为书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由陈毅任主任;军事领导机关为中央军区。突围——瞿秋白、何叔衡等人壮烈牺牲。1936年冬,由于叛徒出卖,项英和陈毅被敌人4个营围困在梅山。邹志成回忆说,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敌人日夜搜山,一无所获,最后竟放火烧山。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面对绝境,陈毅写下了他著名的绝笔诗《梅岭三章》。  “紧急时刻,突然下了一场暴雨。”邹志成说,被困20多天后,项英和陈毅最终脱险。  1937年10月12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群经历过千难万险的不屈勇士跃出巍巍深山,汇成了一股抗日铁流——他们就是新四军!
 

赣粤边红军是在南方8省15个地区坚持了(1934年秋~1937年秋)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主要力量之一。在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中,他们在项英、陈毅等同志的领导下,紧密依靠群众,艰苦奋战,战胜了敌人的连续"清剿"和种种诡计,克服重重艰难困苦,保存了革命力量和基本阵地,并在战略上箝制了大量敌军,配合了红军主力的行动,为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项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以及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赣南少共省委书记陈丕显率领突围余部,先后转移到赣粤边油山山区,同先期到达该地活动的赣粤边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乐天部会合,组成1400余人的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赣粤边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于1937年9月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随后,在大庾县池江集中500余人(后发展到700余人),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2营,奔赴抗日前线。【】【】【】
软笔书法作品《梅岭三章》
 
 

Search Results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

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靠人民,支援永不忘。

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这是陈毅元帅1936年春写的《赣南游击词》中的诗句。

它记下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难忘的史实。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为了加强苏区的政治、军事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分局,由项英、陈毅等领导。

到了1935年元月,苏区地域缩小。面对强大的敌人,苏区中央分局决定分9路突围。 3月,项英、陈毅等先后到达以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地区。项英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封电报,报告部队突围情况,并收到了中央回电。因中央更换了密码,无法译出,项英便命令埋藏电台,烧毁密码。从此苏区红军与中央失去联系,并在白色恐怖中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敌人动用重兵,采取移民并村和赶群众出山的手段,长期搜山、围山、烧山,企图把游击队困死在崇山峻岭之中。红军将士整年整月都在野外露宿,大风大雨大雪天都在森林和石洞里度过。

1936年1月下旬至2月,赣粤边地区出现罕见的大雪封山。游击队的粮食断绝,只能摘野果、采野菜、剥竹笋充饥。面对红军游击队的困境,赣南地下党的同志组织群众利用每月初一和十五开禁进山砍柴的机会,把大米藏在挑柴的竹杠中,把食盐溶进棉袄里,设法丢在山上,转交游击队。陈毅在油山秘密据点吃着从山上“捡”来的大米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赣南游击词》。 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和掩护,我红军将士才坚持了赣南游击战,夺取了反“清剿”斗争的胜利。

正如陈毅同志1942年在一封信中指出的:

“南方的3年游击战争,也同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伟大革命力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