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合二而一 与 一分为二】

(2017-07-22 20:42:38) 下一个

 

一分为二,辩证法, 都不是毛泽东的首创和独创。

中国古典哲学, 德国,希腊哲学都有其根。

合二而一,也不是杨献珍的发明,它是明朝人 方以智 首先提出的。

1964年初,杨献珍在中央党校讲课中,引用了 方以智 的 合二而一说法,引起了一场争论和运动。

 

 

方以智
方以智

方以智像

(1611年-1671年)

方以智(1611年-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後改名大智,字无可,別號弘智,人稱藥地和尚南直隸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思想家、科学家。

自行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出家为僧,改名換姓,人稱“藥地和尚”。因“粤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狱,又押往广东对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万安惶恐滩头,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迹,自沉于江殉国

---------------

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方以智的哲学用语。意指对立面的交感、同一。

见于《东西均》一书:“交也者,合二而一也”,“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者。”

方以智说:“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认为“合二而一”是以“一必有二”为前提,

每一事物皆有对立的两个方面,相反相因,由此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

“所谓相反相因者,相相胜而相成也”。表达了矛盾双方既互相斗争又互相依赖的思想。

与“合二而一”相联系, 方以智又提出“交、轮、几”的公式说

“交以虚实,轮续前后,而通虚实前后者曰贯,贯难状而言其几”。

列宁曾指出:对立面的统一,

“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我国古代哲学家也提出物必有两、物必有对

张载:“有象斯有对”;程颢:“万物莫不有对”;程颐:“天下无不二者”;朱熹:“一中有二”)。

但统一物之分为两部分或一分为二,除了可以说明物必有两之外,

还兼有一层不同的含义,就是矛盾形成的方式,即事物分裂为矛盾着的两部分,从而形成矛盾。

这正是它区别于合二而一之所在。

应当承认,统一物一分为二是矛盾形成的一种普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

许多矛盾是由对立着的或矛盾着的两种(或多种)事物或方面互相联结、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而形成的,

用我国明代哲学家方以智的话来说,就是“合二而一”。

只讲一分为二,不许讲合二而一,是片面的、武断的。

事实上,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都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中普遍存在的,而且往往是交互作用的现象。

-------------

Related image

杨献珍(1896年7月-1992年8月25日)

 

杨献珍 注意到 明朝 方以智 的著作《东西均》里有“合二而一”的提法,认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的说法可以用“一分为二”来表达,“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说法可以用“合二而一”来表达。

1964年4月,杨献珍在给高级党校新疆班学员讲课时,

讲述了毛泽东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既讲了“一分为二”的表述,也提到“合二而一”的说法。

  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教员艾恒武、林青山根据对杨献珍观点的理解,写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文章。文章说:“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一分为二’的两分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文章认为:“事物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古人是用‘合二而一’来表达的。”“‘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事物本来是‘合二而一’的,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就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认识事物。”文章说:“用什么方法来分析。研究 ‘合二而一’的事物呢?这个方法就是‘一分为二’的两分法。” “正因为事物是‘合二而一’的,所以认识事物的方法就是‘一分为二’,这是普遍的。”文章说:“我们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分析事物,认识了 ‘合二而一’的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要根据客观事物本来的规律来制定改造世界、办理一切事业、处理一切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办法等等,贯彻到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去,推动事物转化、发展。”

艾、林的文章在1964年5月29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


6月5日《光明日报》《哲学》专刊刊登了项晴的《“合二而一”不是辩证法》,这场讨论就开始了。

http://www.gmw.cn/history/2007-11/30/content_935588.htm

康生有目的地要整杨献珍,对于这场合二而一的争论,毛泽东其实没有提出任何学术上的参与,所引他在6月8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说:“‘一分为二’是辩证法,‘合二而一’恐怕是修正主义,阶级调和论的吧!”

现不能确定其真伪,而且这是唯一有关 毛泽东直接谈论合二而一的一句话。

 

================

 

“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争论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辩证法理论方面一场规模最大、争论最激烈、影响最广的讨论。 


  讨论是从1964年 5月29日《光明日报》发表《“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文章开始的。至 1965年5月,全国报刊上发表讨论文章共 470多篇。争论围绕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含义及其关系而展开,基本上有3种观点:①合二而一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②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通俗的、科学的、完整的表述,合二而一是形而上学矛盾调和论;③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相结合,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完整表述。在当时掌握理论界领导权的康生、陈伯达的指使下,这场学术讨论不久即转变成对“合二而一”的政治批判。1965年 7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公开点名批判杨献珍的“合二而一”观点。8月31日,康生、陈伯达主持草拟的《哲学战线上的新论战》一文发表,指责杨献珍以“合二而一”反对唯物辩证法,“同党大唱对台戏”;“是有意识地适应现代修正主义的需要”,“宣传阶级和平和阶级合作,宣传矛盾调和论”,“是有意识地适应国内资产阶级和封建残余势力的需要,给他们提供所谓‘理论’武器”;指责与杨献珍观点 “大同小异” 者,都是“为‘合二而一’论辩护”。他们定下了对“合二而一”政治批判的基调。“文化大革命”中,康生、陈伯达等人,进一步把“合二而一”定为“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哲学”,使主张或基本赞同“合二而一”观点者,遭到残酷的政治迫害。 
  1979年 5月,中国哲学界重新提出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问题,认为对“合二而一”的政治批判是一桩冤案,必须彻底平反;对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许多理论问题,应当坚决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不同观点的自由讨论。1979年 5月~1980年10月,全国报刊发表讨论文章60余篇。

这段讨论,争论的问题与1964年基本相同,主要有 4种观点:

①认为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都可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理由是:a.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都表达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对立统一”的不同程度的认识。如宋代哲学家朱熹说“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周易本义》)。明代思想家方以智说“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也”,“交也者,合二而一也”(《东西均》)。这两种说法不是矛盾的。b.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对立统一的表述,并不只用“一分为二”而完全否定“合二而一”的说法。如“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一分为二)和“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而一)这两种说法,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并没有把它对立起来。恩格斯说的“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5页),马克思说的“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11页,)都是“合二而一”一类说法。c.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中的“一”指统一物,“二”指统一物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都表达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意思。“合二而一”不是矛盾调和论。 


  ② 认为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相结合,才能表达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理由是:a.一分为二强调的是“分”,即对立面的互相斗争;合二而一强调的是“合”,即对立面的互相联结,各体现了对立统一的一个方面、一种根本属性。b.事物既是“一分为二”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合二而一”的。“分”与“合”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③ 认为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科学而通俗的表述。理由是:a.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是用“一分为二”思想表述对立统一的。如马克思说的“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8页),恩格斯说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7页),都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思想。列宁更是明确地、直接地使用一分为二来表述对立统一规律,他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全集》第38卷,第 407页)。毛泽东反复强调一分为二就是辩证法。b.一分为二包括了对立统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既体现矛盾双方又斗争又联结,也表明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表明事物由于内部矛盾而引起的无限发展过程。c.合二而一强调“合”,难以同调和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划清界线,不能用它来表述对立统一规律。 


  ④ 认为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都不能等同于对立统一规律。理由是:a.辩证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列宁用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概括辩证法的核心时,一再申明需要说明和发挥;毛泽东谈到对立统一规律时,总是强调要深入研究这个规律的丰富的多方面的内容。一分为二或合二而一都只能说明在某种情况下矛盾的某种倾向、特征、趋势或结局,包含不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b.列宁并没有讲“统一物之分为二个部分”就是对立统一规律,他还讲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毛泽东用一分为二形象通俗地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及矛盾分析方法,但他从来没有用一分为二代替对立统一规律这个科学的表述。c.“对立统一”这个概括已很简明科学,没有必要用“一分为二”或“合二而一”这样易产生异议的提法来取代它。 
  有的论者指出,应当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一分为二”与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区别开来。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