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天下第一雄关 - 天下第一关 - 天下第一雄关】------- 两个 天下第一雄关 为何?

(2016-04-05 19:22:51) 下一个

 

 

居庸关


  此门楼上高悬的“天下第一雄关”大匾,何时始挂,何人所题,不知。

其依据是 清康熙年间一文人之所记,此公名叫钱良择。

康熙二十七年 (公元1688年) 五月,钱良择随军去蒙古,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写,书成《塞外纪略》流传于世。

在《塞外纪略》中,有关居庸关关城门额的部分是这样写的:

初三日甲戌,天晴无风,山行竟日,石路崎岖,时蹶马足。两峰壁立,中为通衢,愈登愈高,不知其所止极。

十五里至居庸关城,城门额曰:天下第一雄关’。” 

---------------

明朝中叶 也称 居庸关为“天下第一关”。

现居庸关南门外马神庙东南的山坡草野中有一 明朝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立的“重修隆庆卫儒学碑记”,

碑记中称居庸关为 “东连古北、辽海,西接上谷、云中,南通京师,北枕永宁,为京师之北门,乃天下第一关”。

此碑文收录在《西关志•卷十》。现在八达岭关城西门门额上书“北门锁钥”就是居庸关是“京师北门”的呼应。

--------------------------------

唐朝边塞诗人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诗(三首)曰: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绝坂冰连下,群峰云更高”。

北宋派往金上京的使官资政殿学士宇文虚中“过居庸关”诗曰:

“峭壁从天折,悬流赴壑清。路回穿云细,崖裂与藤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居庸关峡谷的描述是:

“绝谷累石,崇墉峻壁,山岫层深,侧道偏狭,林障邃险,路仅容轨,晓禽暮兽,塞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莫不悲伤。” 

 

------

 

 

zsssaa2

嘉峪关


  现“天下第一雄关”的匾,是1988年至1990年修复西门关城城楼后挂的,为赵朴初前辈所题,笔力遒劲 大气宏波。

这座关楼1924年被军阀马仲英部拆毁时,原有的匾也就此失踪了。

那块匾,据当时在世的见过的老人们回忆,题写的是“天下第一雄关”,书者为左宗棠。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嘉峪关关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65年以关名建市。 

嘉峪关关城西门外 现还矗立着刻有 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肃镇总兵李廷臣书写的“天下雄关”四个大字的石碑。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遭贬发配伊犁,沿途每日记述所行里程、经由山川道里、官员酬酢往还等见闻。以后,他将西安至伊犁途中日记删削整理为《荷戈纪程》一书。书中记述九月初八日出嘉峪关时曰:

今晨起行,余策马出嘉峪关,先入关城。城内有游击、巡检驻扎。城楼三座,皆三层,巍然拱峙。出关外,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  这是目前所知有人亲眼目睹嘉峪关悬挂此匾额的最早记载。

据《左文襄公在西北》一书记载, 清同治五年(1866年), 左宗堂出任陕甘总督,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初次驻节肃州时,发现嘉峪关失修已久,边墙四处坍塌,已是有关等於无关。於是左公下令一律整修,并亲题“天下第一雄关”横额,安置於关头,字大于斗。有人写诗赞美左公所写这幅匾额曰:“左侯昔日受降归,酾酒临关对落晖。额书六字神飞动,想见如椽大笔挥。”(见《午阴精舍诗草》卷七)。

由此可知林则徐所见的匾额, 此时已经不存,左宗棠又重写了一幅。

左公所写匾额亦有人亲眼目睹,公元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温文英因组织救国运动赴京请愿,被发配新疆,他在《昆仑旅行日记》中云:“余与折君登沙坡上见关外三面皆高山环抱, 一面则雄关屹峙, 真有一夫当关 万夫莫敌之慨。诚险要也回望关上城楼三层额书 天下第一雄关 ”。以后,由于战火,嘉峪关西城楼焚毁, 左宗棠所书匾额也已失没。

 

---------

 

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1990年,辽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被发掘出来后,考古界认为虎山长城才应该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

1961年,万里长城—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关公1700年历史的青龙偃月刀刀锋向东,现存放在山海关城楼上,成为镇关之宝。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中山王 大将 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长城的东北起点,境内长城26公里, 位于秦皇岛市以东10多公里处。

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

 

   明末女将军秦良玉镇守过山海关。诗人陈志岁游山海关,在其《山海关》诗中发出如下感慨:

“不再控山海,尚存雄伟城。几回摩冷堞,想象昔陈兵。”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明 成化八年(1472), 宪宗朱见深下旨,要在山海关的东城门上悬一“天下第一关”的横匾。

镇守山海关的兵部主事不敢怠慢,派人爬上城楼丈量尺寸,随即请人制成一块长一丈八尺、高五尺的匾额。

 

天下第一关是山海关的东门,又名“镇东楼”。

据《临榆县志》载:“东门建楼,高三丈,凡二层,上层高五丈,下层六丈,深各半之。有额曰 天下第一关 额为 明 剑事 书。”

 

写字 选请进士出身,然已辞官归隐的 萧显 老先生。

据山海关当地的《临榆县志》记载:“天下第一关匾传为邑人萧显所书”。

“邑人”就是指山海关的当地人,这样就为萧显写匾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萧显是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进士,还是明代32位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造诣颇有成就,就连朝鲜使臣途径山海关都要去临摹他的书法作品,然后带回朝鲜献给国王。这幅“天下第一关”可以说是整个关城的“点睛之笔”。

现在我们看到的匾已不是萧显题写的原匾,而是民国九年(1920年)由山海关人杨保清篆刻的,为了防止风化,原匾陈列在城楼里面供大家欣赏。这块举世闻名巨匾。

匾大约6米长,1.5米宽,写有“天下第一关”五个正楷大字。笔力凝重,骨气遒健,气势豪壮。

 

天下第一关”五字写罢,兵部主事赶忙上前,将萧老先生扶到椅子上坐下,并奉上一盏香茗伺候。就在人们啧啧称道之时,忽然有人说:“下字少了一点。”众人一看,果然“下”字写成了“丅”字。人们的目光又集中到萧显身上。萧显微微一笑,将脸上的汗擦了擦,不慌不忙地扯过一把素绢,揉成一团丢进墨缸。等素绢浸饱了浓墨,他抓出墨团猛地朝巨匾掷去。
墨团不偏不倚,正好补上“下”字的一点。再看那一点,周围墨渍四溅,气韵充沛,竟成神来之笔。
 
这个小房的匾  呵呵 不是萧显老进士所题, 出自何人手笔 不知, 写的也不错,注意字 与 萧书截然不同。
 
 
居庸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