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 忆秦娥 . 娄山关 7个版本】

(2016-04-03 22:52:51) 下一个

 




【悲壮 恢弘 娄山关 苍山 残阳 佳句传】





 

 


毛 泽 东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公开发表 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忆秦娥.娄山关》手迹大约书于1962年或更晚,这幅作品被书家视为毛泽东草书精品。
书家评这幅手迹“和而不同,违而不犯”,自然流畅,毫无雕凿,乃书法之上品。

 

    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有些书赠身边的工作人员,有些书法大家求毛泽东墨宝,
毛泽东都欣然应允,命笔赠书,
故而一些真迹流传至今。

毛泽东生前多次手书《忆秦娥 .娄山关》,现有多件(至少6版本)真迹传世。

 

 

 

版本 2

 

版本3

此幅和下幅 极为相似 同一时间 先后两幅??

版本4

这幅 也许当时走神或突被干扰?  词牌写错了, 忆秦娥 误写为 菩萨蛮

注意: 第二句  梧桐叶下黄花发

 

版本5

注意: 梧桐叶下黄花节

 

版本6

 

 致 葉大夫书

版本7

这幅 可以确知 是 毛泽东所书

 

梧桐叶下黄花发”版本,另一稿作“梧桐叶下黄花节”。

经过长期反复斟酌,毛主席在正式发表时将其改为“长空雁叫霜晨月”。

 

-------------

 



 

【赏析】

毛泽东 这首《忆秦娥·娄山关》被有些大家称为 毛短句小令中的杰作,
词的后八个字 更是 震古烁今 空前绝后,据说 周恩来 就十分欣赏此词。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的得意之作。他非常看重自己的这首词,
曾经把郭沫若《喜读毛主席(词六首)》中关于这一首的解释全部删除,
然后以郭老的口吻,亲自写了一段解释。
这是毛泽东对自己诗词罕见的 自注自解 最长最详尽的一篇。

从毛泽东自己的解释来看,《忆秦娥》作于1935年2月底重新攻占娄山关之后,
并不是具体实施了战斗的26日当天,更不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的第一次攻占娄山关时。

朱君向前 曾将此令与李白同牌词,《忆秦娥》相比。
据考证,《忆秦娥》词牌为李白所创,原词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一首好词,尤其最后八个字为王国维所激赏,认为“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说的是不错。 我们再看看毛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显而易见,毛词脱化于李词,韵脚一样,风格迥异,一为高古悲慨,一为豪迈沉雄。
毛词最妙处也在后面八个字,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
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如果大家有傍晚登高望远的经验,看群山如浪奔来,在夕阳的晖映下由黛青到
钢蓝到绯红 再到血红,景象何其壮观。然后再由此想到毛泽东缔造的
人民军队血战无数,血染山河,从江西到遵义,雄关如铁,都已迈过,
但“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即便如此,也还要杀出一条血路,勇往直前。

情景交融,衬托出了这首词的格调之悲凉,气韵之慷慨,意境之阔大,画面之壮美,
色彩之艳丽,它的情感、力度,我认为比李白有过之。
不是说毛泽东的诗歌才华超过李白,而是毛的战争生命体验为李白所未有。
这就造成他们的重要区别,李白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发思古之幽情,

而毛泽东是一个亲历战争的统帅,以笔蘸血,用生命在写诗。
这也是他和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骚人墨客的最大区别。
我们不能总体上说毛泽东的诗词达到了李白的水平,
但就说这一首,尤其是这个结尾,是超过李白的。


。。。。。。。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
(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
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
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

“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
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
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
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
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
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

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
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
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
这时已近黄昏了。
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

词是后来追写的,
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
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
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
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
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由此看来,
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小生 撰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