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 在 张家口
“卡拉根”,是一百年前张家口的国际称谓。当时,国际上把张家口称为“KALGAN”(音:卡尔干,考尔干,考干)的情况十分普遍。俄罗斯(微博)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恰克图市博物馆藏有一张俄国商人一百年前绘在羊皮上的茶叶之路地图,图中用俄文标出了中国的北京,标出了黄河、长江,标出了库伦(乌兰巴托),也标出了茶叶之路的起点张家口(калган 音:卡拉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华大辞典》和宣统三年(1911年)出版的《英汉辞典》中,“张家口”一词的对照词条都是“KALGAN ”。宣统元年(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京张铁路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张家口。张家口火车站站舍正门门楼上是詹天佑亲笔题写的“张家口车站”站名匾,站名匾的下半部为英文“KALGAN”。
KALGAN,意思是‘聚集之门’, 俄国人是依蒙语的音译калган】
张家口 蒙古语叫做“喀拉干”意思为 大屏障之门 边城之门
张家口,
是昔日张库商道(从张家口,通往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远可抵达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的南口 ,
对于蒙古人 和 俄国人来说 这是 他们与中国交往的 南门 南口
对华夏来说 北口, 故 张家口 别称 北口
相对便利的交通使这里的商业曾经相当繁荣
“鼎盛时期,大境门内外集中了1500家商号,年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光 羊毛皮张就堆积如山。”
illustration of Zhangjiakou from the 1894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http://www.greatwallforum.com/forum/historical-great-wall-images/2808-entrance-kalgan.html
张家口 也是对朔漠用兵的重要关隘 据点,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
康熙皇帝率领大军第三次平定噶尔丹叛乱时,就是经过大境门向北进发的。
Kalgan , Chinese (Pinyin) Zhangjiakou , (Wade-Giles romanization) Chang-chia-k’ou , city in northwestern Hebei sheng (province), northern China. Kalgan, the name by which the city is most commonly known, is from a Mongolian word meaning “gate in a barrier,” or “frontier.” The city was colloquially known in Chinese as the Dongkou (“Eastern Entry”) into Hebei from Inner Mongolia . It is about 100 miles (160 km) northwest of Beijing . Pop. (2002 est.) city, 688,297; (2007 est.) urban agglom., 1,046,000.
1928
VIDEO
张家口市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又称“张垣”、“武城”。
明宣德四年(1429年),指挥使张文始筑城堡,以为驻军,名张家堡。
城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四面各开一门,后因西、北两门较小,又与外敌兵戎相见,所以将两门堵死。
嘉靖八年(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故称“张家口”,
遂将城门门楣上的“张家堡”三字改为“张家口”。
明清时期,张家口逐渐发展为塞北商贸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北京的“北大门”,素有“塞外山城”之誉。
“口”原指明長城的關口。明朝和蒙古通關互市後,這些軍防關口變成漢蒙貿易的通商口岸,
其中兩處最重要,一是河北省的張家口,稱為東口 ;另一個是山西省右玉縣的殺虎口,稱為西口 。
但关于西口的位置,有争议,在走西口的過程中,“西口”並不專指殺虎口,張家口以西,晉北、陝北與內蒙交界的長城沿線各關口皆稱為“西口”;然而殺虎口是旧时山西省中北部居民通往内蒙古中西部(綏遠省)的一条必经之路。
俗语说“东口到西口,喇嘛庙到包头。”指的就是从张家口到归化城、多伦到包头。
西口通常指的是归化城以西,东西两口之北,皆称 口外 ,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綏遠省)。
西口,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
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
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
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
包括 陕西北部的 神木口,河北北部的 张家口以及 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
西口杀虎口,在明代是长城要塞,名为杀胡口、杀胡堡,从这个名称可见当时长城内与边塞(胡)民族关系的紧张状况。
入清,杀胡口 改名为 杀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