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敦邦
1938年生,著名画家,号民间艺人,江苏镇江丹徒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任《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美术编辑,1976年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后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擅人物,工写兼长,多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主要作品有:《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戴敦邦水浒人物谱》、《红楼梦人物百图》、《戴敦邦新绘红楼梦》、《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等;连环画代表作品有:《一支驳壳枪》、《水上交通站》、《大泽烈火》、《蔡文姬》等。
戴敦邦先生自称“民间艺人”。小时候生活在上海相对贫困的地方,接触的都是贩夫走卒,家里来往的客人也无特别有文化的人,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的底层人。戴敦邦自认绘画上喜欢陈老莲、任伯年两家。“我还喜欢民间流传的美术。反正是比较传统的,甚至说比较俗气的东西,这跟出身有关系,跟我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有关系。我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课外读物,只有到学校才有书。”
偶像是“三毛之父”
读初中时,戴敦邦偏科太厉害了,数学几乎零分,没有办法念高中,后来考进上海艺术师范,其间学校被撤销,并入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戴敦邦作为小学美术老师的培养对象,接受了美术教育。
1956年毕业后,戴敦邦任《中国少年报》美术编缉,1957年任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美术编辑。他回忆:“我的任务就是当美术编辑,儿童刊物什么事情都要做。校对、印刷、拿稿子、送稿子、给作者送稿费,还设计版面。”业余的时间就画连环画,“当时画其他画种几乎没钱的,连环画、插图、为报纸和出版社画画等有稿费收入。解放初期会画画的人几乎不是画漫画就是画连环画,因为需要量大,政府要宣传国防、政策、运动,我们年轻人也不懂什么,有一点收入就往这条路上跑了。”
“三毛之父”张乐平是戴敦邦从小就崇拜的偶像。戴敦邦临摹过一段时间张乐平的作品,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人曾经有过接触。“张乐平先生的画非常好,我们当时也是看三毛。因为他也是底层出来的,也没有什么学历,观察社会,提炼出三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这种刚刚从学校来到社会的年轻人,有意同他多亲近一点。”戴敦邦说,“张乐平年轻的时候受他母亲的熏陶,他母亲剪纸、窗花、图案的手艺特别好。所以,张乐平有一项绝活,剪纸很好。他原来也不是在社会地位上很有威信的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成功的画家都是这样的,并不是什么美术高等学府出来的,像丁聪、叶浅予,从现实生活中找题材,塑造出来形象,而且这些作品在社会引起普遍的共鸣,然后成为画坛上很有地位的人。”
画底层小市民的生活
当年戴敦邦在连环画中自得其乐。他说:“当时画中国画没钱,画油画也没什么钱,要自己掏钱买画布、颜料。我们画连环画,铅笔、毛笔,包括画纸都是出版社印好了方块,就在这里面画。我们又是业余的,更不可能画大的东西,当然都是画连环画。”但他觉得画连环画对自己的成长影响很大:“连环画的艺术实践多,一个故事给你,你就要像电视剧导演一样,怎么分镜头,怎么调动绘画手段,那是锻炼人的。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像一幅国画就能打动读者。它必须把故事画出来,人物塑造方面,不如单一幅画那样,一般来说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了,人家都理解。它对作者提供了创作上大量的实践。但是连环画不能解决绘画的所有问题。”
真正使戴敦邦在艺术上成熟的是画中国的古典名著。他觉得自己画现代题材不大行,更喜欢画一些底层小市民,当他画起《水浒传》,感觉跟兴趣非常吻合,以后画《金瓶梅》,更感得心应手。“古代我没生活过,但跟现代的底层生活好像是非常吻合的,所以我比较有把握,兴趣自然而然产生了。我基本上放弃画现代的东西,都是画古人。”戴敦邦说,“四大名著我都蛮喜欢,但是,因为我生活在底层,《水浒传》里面描写的东西有比较多的共鸣。像武大郎,好像就在我们生活中看到一样,所以画起来比较有共鸣。另外,民间的说书、戏曲比较多,对我来说可以吸收很多的养料。《红楼梦》是比较高端的文学作品,对我们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三国演义》就比较难一点了,都是上层的军事、外交上的勾心斗角,但是像关羽、张飞这种形象也受民间很多人喜爱。《西游记》更是这样。不是每个人都看过四本小说的,但是它们派生出来的戏曲、评书、年画特别多,都家喻户晓,所以对我们也比较有影响,但是全部去读,自己兴趣也不大。”
戴敦邦觉得绘画需要有一点天分,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勤奋。“有人天分高了不勤奋,反而不行。有的人天分差一点,勤奋还可以补足天分,反而能够成才。”几年前因为画画用力过勤,他的右眼几近失明。近来,他致力于画《道德经》。“我五大名著画完了。现在也没办法,眼睛有问题了,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怎么理解《道德经》,就画成什么样。 ”
“有时看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不进反退”
《水浒传》特别精彩的人物是少数
时代周报:中央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是你画的,给公众的印象很深。
戴敦邦:我没有什么名,我有什么名?那是电视剧、传媒的功劳,不是我的功劳,其他人画了也是这样。当时是朋友介绍中央台来找我,中央台跟我说:我们钱很少的。我比较喜欢《水浒传》,我说:钱给不给无所谓,我来画。我画了各种版本,中央台画了一套,中央台以前白描的我也画过。
时代周报:有作家说,《水浒传》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刻画了一百零八将,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你的看法如何?
戴敦邦:总体是每个人物刻画得很到位,但是不能说一百零八个一点都不类同。因为我画的过程当中还有不少是凑数的。它最精彩的这几个人物: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有的是凑天罡地煞之类。但总体来说,主要的人物都是刻画得很好,特别精彩的只是少数。
时代周报:你比较喜欢哪几个人?
戴敦邦:鲁智深。他是一个没太高文化的人,又是底层的低级军官,在民间打抱不平。我觉得他虽然文化不高,但智商很高。他打死了镇关西,要有时间走,就说:你不要装死。结果他这样就跑掉了。后来他很多东西都表现得很好,救林冲到一定程度,他说:我不能送你了,要到沧州了,估计这两个鸟人不会再害你了,我不能陪你了。在这些地方,他表现得非常有智商,所以后来他能修成正果。他一方面信佛,一方面仍然大方地喝酒吃肉,真正地懂得佛是怎么信的,不拘泥于什么。他真正是有佛的胸怀。包括他对宋江的态度,也不是盲从。招安的时候,他是坚决反对的,这就是大智大勇。他说:不行,招安了还是死路一条。像李逵这样的人,一个是鲁莽,一个就是对宋江盲目崇拜,这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愚昧,李逵就是愚昧。鲁智深一点都不愚昧的。一样是很粗鲁的人,他不愚昧,什么人都不盲从。
武松同鲁智深比,他的性格上多少有一些狭隘。鲁智深胸怀要宽广。武松还有一点,鸳鸯楼上杀人太多了,杀西门庆、潘金莲还是有道理,到鸳鸯楼,连丫鬟、下人都杀了。而且他对施恩在快活林这个事情,也比较盲从了,施恩跟蒋门神都是一样的嘛,人家给他小恩小惠,他就帮人去打架了。鲁智深就不会了。人家评价都说李逵好,我说不对的,我认为鲁智深是水浒第一条好汉、真正的英雄。
戴敦邦: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画删节版。我是全本,不是删节本。作为完整的艺术,就不能肢解它。上面审查没有表态,也不说错,也不说不错,已经审稿将近五年了。
我画《金瓶梅》全本,不是删节本
时代周报:你为什么要画《金瓶梅》全本?
戴敦邦:《金瓶梅》我看得比较晚,我画了《水浒传》以后就开始注意《金瓶梅》。因为大家知道《金瓶梅》跟《水浒传》的关系,是西门庆跟潘金莲的故事。另外,它的生活就是市井底层的人物生活,虽然西门庆有些官场的事情,但更多还是底层。我全部画了一遍《金瓶梅》,但现在不能出。我和刘心武合作的《戴敦邦绘刘心武评金瓶梅人物谱》,只是几十个图而已。我后来画到250个图。但是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画删节版。我是全本,不是删节本。作为完整的艺术,就不能肢解它。上面审查没有表态,也不说错,也不说不错,已经审稿将近五年了。
时代周报:你对《金瓶梅》的小说原著如何评价?
戴敦邦:我认为这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大家现在都肯定的四大名著,但是我觉得四大名著同它比,它是最伟大的。中国的小说以前是写帝王将相、仙人神道,《金瓶梅》完全写到人。这是以前没有的,或者没有像它这样完整的。而且写的是底层的平常生活,底层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来写。《红楼梦》的整个小说的结构,我认为是学《金瓶梅》。当然它在《金瓶梅》的基础上把一家底层的破落户或者暴发户,换成了一个比较有修养的士绅大家。《金瓶梅》里面的人都是没有修养的,就像我们这些人,文化也不高。但曹雪芹的文化就比较高一点,没有《金瓶梅》,我也不敢想《红楼梦》会写成什么样子。《红楼梦》里面的有些人物,我可以说社会历史里面不可能有具体非常像这样的人。但《金瓶梅》里面的人,在生活中确确实实有。比如贾宝玉这个形象,生活里不可能有这样的男人,林黛玉也不可能有。《金瓶梅》不是,它的艺术形象就跟社会一样,我认为伟大在这个地方。而且我看了《金瓶梅》就理解了中国社会。现在不理解各种社会现象,看了《金瓶梅》:哦,就是这么回事。几百年前人家把现在的事情都写在里面了,现在有多少西门庆啊?潘金莲也多。我们现代社会上的现象,《金瓶梅》都写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交换,人性的丑陋等都写了。所以我说它伟大。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的作家写不出的。《金瓶梅》写的是宋代,但是生活经历就是明代。正因为伟大,我才要画它的全本。
============
鲁迅 谈 金瓶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从中国小说的渊源——神话开始,研究了汉人、六朝志怪小说、唐人传奇、宋话本到元明清长篇小说的发展进程,揭示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金瓶梅》则是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鲁迅认为,在长篇小说中,最早出现的《三国志演义》、《水浒传》是讲史小说的代表,《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代表。《金瓶梅》则是稍后出现的“人情小说”的代表。他说:“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诸‘世情书’中,《金瓶梅》最有名”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第一,《金瓶梅》的题材特征是“记人事”,“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描写世情,尽其情伪”,
第二,作为“市井俗人”的“潘金莲、李瓶儿、春梅都是重要人物”。《金瓶梅》着意塑造了西门庆一家的各色人物,及其与这“一家”相联系的权贵、士类等社会各类人物,收到了“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的典型效果。
第三、 鲁迅还认为《金瓶梅》的艺术表现手法亦有显著的特点。它不像《三国志演义》那样据于史实而顺序铺排;也不像《水浒传》那样以几个一人一事式的故事大段拼接展开,而是以描写西门庆一家为中心,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结构形式错综复杂,情节开展曲折多姿。鲁迅指出:“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见,同时说部,无以上之”。可见,《金瓶梅》在结构形式、艺术表现手法上也表现出了与古代小说相区别的显著特征。
郑振铎对《金瓶梅》的研究文字有三篇:
郑振铎认为:“《金瓶梅》的出现,可谓中国小说的发展的极峰。在文学的成就上来说,《金瓶梅》实较《水浒传》、《西游记》、《封神传》为尤伟大”,“西游、封神只是中世纪的遗物,结构事实,全是中世纪的,不过思想及描写较为新颖些而已。《水浒传》也不是严格的近代的作品,其中的英雄们也多半不是近代式(也简直可以说是超人式的了)。只有《金瓶梅》却彻头彻尾是一部近代期的产品”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4册第60章。。
郑氏就这个问题对《金瓶梅》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他指出,《金瓶梅》“不写神与魔的争斗,不写英雄的历险,也不写武士的出身,像《西游》、《水浒》、《封神》诸作”,它写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的社会”,“赤裸裸的毫无忌惮的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表现着‘世纪末’的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的景象”。当然,《水浒传》等小说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有分量的,但就其深刻程度、广泛程度而言,是不能与《金瓶梅》相比的。因此,郑氏认为:“表现真实的中国社会的形形色色者,舍《金瓶梅》恐怕找不到更重要的一部小说了”,“要在文学里看出中国社会的潜伏的黑暗面来。《金瓶梅》是一部最可靠的研究资料”。
郑氏还认为:《金瓶梅》的“写实”成就,是它超出古典型小说,而成为近代期小说的重要标志。他指出,《金瓶梅》所写的是“真实的民间社会的日常的故事”,“写中等社会的男与女的日常生活”。而这样的“写真实作品,在宋元话本里曾经略略的昙花一现过”。然而就是这样的宋元话本,如《错斩崔宁》、《冯玉梅团圆》等,“尚带有不少传奇的成分在内”。这种情况在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中都存在。这些作品“写实”的成就也是很高的,但勿庸置疑,传奇的成分亦不少。郑氏认为,就是《红楼梦》也是这样。“《红楼梦》的什么金呀,玉呀,和尚、道士呀,尚未能脱尽一切旧套。唯《金瓶梅》则是赤裸裸的绝对的人情描写”,“将这些‘传奇’成分完全驱出于书本之外”。当然,从总的艺术成就上讲,《红楼梦》是超过《金瓶梅》的,但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不说《红楼梦》较之于《金瓶梅》反倒退了一步。因此,郑氏指出,《金瓶梅》“是一部名不愧实的最合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在我们的小说界中,也许仅有这一部而已”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4期第60章。。
《金瓶梅》中确实有不少污秽的描写,这是客观事实,勿庸讳言。正如郑振铎说:“诚然的,在这部伟大的名著里,不干净的描写是那末的多,简直像夏天的苍蝇似的,驱拂不尽。” --- 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
鲁迅所说:“就文辞与意象以观《金瓶梅》,则不外描写世情,尽其情伪,又缘衰世,万事不纲,爰发苦言,每报峻急,然亦时涉隐曲,猥黩者多。后或略其他文,专注此点,因子恶谥,谓之‘淫书’;而在当时,实亦时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分析,其可贵处就在于能对《金瓶梅》污秽描写的成因作社会的历史的分析。郑振铎则对《金瓶梅》的作者也作了社会的历史的分析。他说:“人是逃不出环境的支配的;已腐败了的放纵的社会里很难保持得了一个‘独善其身’的人物”,“《金瓶梅》的作者,如何会自拔呢”?这是种唯物主义的态度。
----
茅盾(沈雁冰)谈 金瓶梅
在1927年发表的论文:《中国文学内的性欲描写》主要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一方面指出:“社会上现有这种风气,文学里自然会反映出来,《金瓶梅》等书,立意在描写世情,刻画颓俗”,“其中色情狂的性欲描写只是受了时代风气的影响”,一面又指出,前人创作的这一类文学作品也深刻地影响着《金瓶梅》。沈氏简述了中国文学中的污秽描写的发展史后指出,描写汉成帝与赵飞燕姐妹淫乱生活的《飞燕外传》是后世污秽描写的泉源,后世长篇小说中的污秽描写大都脱胎于《飞燕外传》。例如,“《金瓶梅》写西门庆饮药逾量,脱阳而死的一节,竟仿佛是《外传》写成帝暴崩的注脚”。而《金瓶梅》成书后,又给后世小说以影响,“后世摹仿《金瓶梅》的末流作者,不能观察人生,尽其情伪,以成巨著,反而专注于性交描写,……走入了恶魔道” --- 茅盾《中国文学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鲁迅认为:《金瓶梅》是“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盖非独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笔伐而已”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成书于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它借小说《水浒传》中描写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故事,把故事引申开来,写的完全是市井平民生活,详细刻画了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封建恶势力代表西门庆由发迹到暴亡的罪恶生活历程,明写宋代,实为作者所处的明朝“当代史”,深刻揭露了明代后期黑暗腐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毛泽东先后五次评价《金瓶梅》
第一次是在1956年。当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听取重工业部门工作汇报时同万里等人的谈话中讲道:“《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
第二次是在1957年。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金瓶梅》的文学价值与社会学价值,亲自拍板对《金瓶梅》在全国小范围解禁,毛泽东说:“《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
于是,文化部、中宣部同出版部门协商之后,以“文学古籍刊行社”的名义,按1933年10月“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集资影印的《新刻金瓶梅词话》,重新影印了2000部。这些书的发行对象是:各省省委书记、副书记以及同一级别的各部正副部长。影印本《新刻金瓶梅词话》两函21册,正文20册,200幅插图辑为一册。所有的购书者均登记在册,并且编了号码。
第三次是在两年之后。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一次谈话中,将《金瓶梅》与《东周列国志》加以对比。他说,后者只“写了当时上层建筑方面的复杂尖锐的斗争,缺点是没有写当时的经济基础”,而《金瓶梅》却更深刻,“在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
第四次是在1961年。毛泽东1961年12月2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说:“中国小说写社会历史的只有三部:《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看一看,这本书写了明朝的真正的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暴露了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很仔细。《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红楼梦》写的是很仔细很精细的历史。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
第五次是在1962年。毛泽东当年8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会上的谈话中,又将《金瓶梅》同《官场现形记》加以比较。他说:“有些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光写黑暗,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只揭露黑暗,人们不喜欢看。《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它只暴露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红楼梦》就不同,写得有点希望嘛。”
毛主席先后三次对《金瓶梅》的评论。
第一次是在1956年2月19日、20日的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听取国家建筑工业委员会和建筑工业部领导同志汇报时,一上来就问当时参加汇报会的万里同志是什么地方人。万里回答是山东人。毛主席接着又问:“你看过《水浒》和《金瓶梅》没有?”万里说没有看过。毛主席说:“《水浒》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这是毛主席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评论《金瓶梅》。
第二次是1961年12月20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又一次说到《金瓶梅》。毛主席说:“中国小说写社会历史的只有三部:《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我推荐你们都看一看,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是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的。”
第三次是1962年8月11日,毛主席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金瓶梅》。毛主席在讲话中说:“有些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等,是光写黑暗的,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只揭露黑暗,人们不喜欢看。不如《红楼梦》、《西游记》使人爱看。《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它只暴露,只写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