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正面战场 与 敌后战场 的提法? --- 水平, 水平 啊!】

(2015-09-01 17:38:20) 下一个

 

不知谁提出了 这正面 和 敌后 战场 之说

毛泽东 没有这样说

毛泽东 措辞素来严谨,毛说过 是 解放区战场 和 国民党战场

见 《论联合政府》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但是多年以来,中国反动分子造作谣言,蒙蔽舆论,不使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起作用的真相为世人所知。同时,对于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的各项经验,也还没有人作出全面的总结来。因此,我们的大会,应当对这些经验作出适当的总结,借以教育人民,并为我党决定政策的根据。 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国民党战场和解放区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解放区,现在有九千五百五十万人口。其地域,北起内蒙,南至海南岛,大部分敌人所到之处,都有八路军、新四军或其他人民军队的活动。 国民党政府还经常以“不服从政令、军令”责备中国共产党。但是我们只能这样说:幸喜中国共产党人还保存了中国人民的普通常识,没有服从那些实际上是把中国人民艰难困苦地从日本侵略者手里夺回来的中国解放区再送交日本侵略者的这种所谓“政令、军令”,例如,,,,”

 

蒋介石 也没有这样说

 

抗日战争中

正面战场 与 敌后战场 的提法

真为此高妙提法的发明者难过!

 

 

不知到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提法

说国民党正面抗战,难到共产党就是躲在大后方?

那时的大后方是未被日本占领区,也就是国民党统治区,

按这个说话,难道能说国民党是在大后方吗?

如果说这还不算大后方,那啥又能算是后方呢?!

共产党的军队是在日本占领区,直接正面的面对日本侵华军,

这难道不是正面?那怎样才算正面?

所以,正面、敌后一说,非常模糊,可以说这个提法是错误的,值得商傕!

 

回帖和议论评论 详见:

http://tieba.baidu.com/p/1124966122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在江泽民面前,

胡锦涛发表讲话指出: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

分别担负著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

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他强调:“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

 

-----------------

 

2015-9-1 习近平在大会堂会见连战

连战称中共领导"敌后战场"

连战在谈到八年抗战时表示,八年全面抗战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用生命捍卫了尊严、抵御外侮,包括台湾民众在日本殖民统治的五十年里,先后不断以武装、非武装方式抵抗侵略、反对压迫,"最终得以和大陆同胞一起迎接胜利 ",并且根据《开罗宣言》,台湾获得光复。

连战称,抗战期间,中国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领导下"正面战场",部署了一系列会战和大仗,深深重挫了日军,中国共产党军队在毛泽东领导下"敌后战场",有力牵制、歼击了日军和伪军。他还对习近平近期提出的,两岸"共用史料、共写史书"表示赞同。

对于连战指共军于敌后歼灭日军,台湾总统府表达严正立场称,"对日抗战不论正面或敌后战场,都是由国民政府所领导,这是绝对不容否认的事实"。总统府发言人陈以信重申立场说,"国人不宜参加"北京的阅兵活动。

台湾《苹果日报》引述民进党立委蔡煌琅批评,连战发言站在中共史观扭曲历史、讨好中国与习近平。他认为连战的说法是"出卖国家"。民进党立委黄伟哲则批评,连战"共用史料、共写史书"是把中共对抗日的贡献放大,连战的说法倾中,呼应中国立场,也没为台湾史观发声,令人失望。

《联合报》则引述国民党总统参选人洪秀柱表示,连战对两岸和平交流和有贡献,不过中华民国带领抗战的史实一定要在关键场合告诉众人,坚持中华民国的态度,不容任何人曲解抹杀。她认为,连战的声望及社会地位使他在大陆的一切言行受到关注,因此必须注意台湾人民的观点和感受。

连战此次以"个人身份"率团前往北京参与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行前已在台湾政坛引发争议。台湾总统马英九及国民党此前皆劝说连战"不宜参加"阅兵式

民进党发言人郑运鹏则重申了该党主席蔡英文此前的立场称,连战身为台湾前副元首,其做法与台湾人民的认知和观感背道而驰,更将对国际释放错误信息。

国民党党内也出现对连战访问北京的反弹声音。台湾《自由时报》报道,国民党议员蔡育辉认为,连战前往中国阅兵并不妥当,"会被当成统战的对象",这对国民党和台湾都不好,他主张应开除连战党籍。

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日前也称,其父亲、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和许多退休将领都曾经表示,若领取中华民国的俸禄就不应该站到中共的阅兵台上观礼,否则就应该"放弃退休俸"。郝柏村更发表公开信,强调没有蒋介石的领导,"就没有抗战的胜利,以及中华民族的雪耻复兴,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