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64)
2011 (255)
2014 (518)
2015 (976)
2017 (946)
2019 (491)
doctrine 主义
-ism is a suffix in many English words, first usage ,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Ancient Greek -ισμ?ς (-ismos),
reaching English through Latin, via French.
理念,说法,信奉,道义,主张,理论,信仰,,,,,为之。
主义是有思考的说法,有意而为之。
主义 是理想 是道路 是旗帜 是目的, 但 也是工具 有时也只是手段。
历史上(以华夏为例)大凡要搞一个什么大事儿 大动静 一个说道 口号 即主义 总是先行官:
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陳勝(字涉) 偽為魚腹现丹書曰:「陳勝王」「大楚興」,眾益慐。涉遂召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當斬。壯士不死則已,死則舉大名耳。侯王將相,寧有種乎?」遂揭竿而起 于大泽乡举世。
东汉,张角 创“太平道”,将全国信徒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宣“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和弟子于甲子(公元184年)各地同时起义。是为黄巾起义。
唐朝黄巢:天补均平。
北宋王小波、李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 南宋钟相、杨么:等贵践,均贫富。
元,朱元璋 投入红巾军, 红巾军以白莲教号众,白莲教起源于明教,朱元璋在北伐的檄文中的名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
明朝李自成:均田免粮。
清后期 洪秀全 拜上帝会 借基督教 号召(1851年)在金田暴反。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 有钱同使、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
清末期 孙逸仙 孫中山 1905年 在日本東京 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同盟會綱領。后来推举 三民主義 (民族主義、民權主義 和 民生主義)。
附 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方今河、洛、关、陕,虽有数雄: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奄及南方,尽为我有。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目视我中原之民,久无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反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犹深,故先逾告:兵至,民人勿避。予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