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10日国家经委领导小组向毛泽东汇报“三五”计划的初步设想时,遭到了毛泽东的反对。
他说:“第三个五年计划,原计划在二线打圈子,对基础的三线注意不够,现在要不上,后六年要把西南打下基础”。
他强调农业,国防工业是拳头,基础工业是屁股。“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
毛泽东指出,在分配投资时,要重点考虑基础工业,国防工业,然后才是农业。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毛泽东说:
“第一线是沿海,包钢到兰州这一条线是第二线,西南是第三线。攀枝花铁矿下决心要搞,
把我们的薪水都拿去搞。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要准备上山,上山总要有个地方。”
1964年5月15日,在北京召开讨论“三五”计划的中央工作会议,
毛泽东指出要采取紧急措施加快攀枝花工业基地的建设。
军方认为当时的国际环境有可能爆发战争。而中国当时的工业布局过于集中在前线。
1964年5月总参谋部作战部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当时工业过于集中,14个一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大城市人口过多且集中在沿海地区,
易遭空袭;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一般多在大中城市及其附近;所有水库,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
易造破坏 。三线建设,就是试图改变这个面貌,在纵深地区,即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包括湘西,豫西,鄂西)
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后方工业体系。1964年7月15日,毛泽东对周恩来、彭真、贺龙、罗瑞卿等说:
“如果材料不够,其他铁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条成昆路。”“应该把攀枝花和联系到攀枝花的交通、
煤、电的建设搞起来”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挑起并夸大
与北越的武装冲突。美国出动第七舰队125艘军舰和600余架飞机,开始全面介入越南战争,
导致越战全面升级,并延烧到包括北部湾和海南岛在内的中国南部地区。
北部湾事件迅速导致“三五” 计划从“解决吃穿用”为开展三线建设。
由周恩来牵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主持三线建设的日常工作,
薄一波副总理和罗瑞卿副总理兼总参谋长兼国防工办主任协助。
1965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整个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
1965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
同意以李井泉为主任,程子华、阎秀峰为副主任。后来彭德怀、钱敏任西南三线建委副主任。
成立以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为主任的西北三线建设委员会和
中南局书记王任重为主任的中南三线建设委员会。
在中央书记处讨论三线建设会议上两次讲话,提醒大家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
他不无忧虑地说:“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工厂可以一分为二,
要抢时间迁至内地去,各省都要搬家,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不仅工业交通部门要搬家,
而且院校和科研单位也要搬家。”
与此同时,他还批评主管工业的负责人:
“现在沿海搞这么大,不搬家不行。你搞到二线也好嘛!为什么不可以搞到二线?
四川、云南、贵州是三线都可以搬去嘛!”
经过毛泽东多次强调,迅速开展三线建设作为国家经济建设重点成为大家的共识。
1965年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交
《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提出一切新的项目不在第一线,
特别是15个一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现有续建项目,除了明年,后年可完工投产见效的以外,
其余一律要缩小规模,不再扩建,尽早收尾。一线二线的现有企业,能一分为二的,
能搬迁的,要搬迁到一部分到三线去。根据1965年通过的《汇报提纲》 的安排,
用在三线地区的投资站全国的比例占42.2%。
在重工业、国防工业,交通运输业的投资占总投资的74%。
1965年9月14日,国家计委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报送
《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简称《汇报提纲》),
最终确定了“三五”计划以三线建设为主要任务。
即使在三线建设方针确定之后,关于是否会发生战争,三线建设是否必要党内一直有争议。
1965年11月13日,毛泽东在天津考察时询问当地负责人:
“大三线建设,小三线建设,会不会浪费?”
地方负责人答:“不会的,就是敌人不来,从经济建设上说,也是有用的。”
毛泽东听了很满意。事实上,三线建设一直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从1964年开始到1980年,三线建设在断断续续的16年间有两个高潮,
分别是在北部湾事件后的1965年至1967年,和中苏珍宝岛事件后的1970年至1971年。
在1964年至1980年期间,国家在三线地区共审批1100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
大批原先位于大城市的工厂与人才进入西部山区。更有“备战备荒为人民”
“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号召人们前往三线地区。”
“文革”早期,“三线”也是大量知青的去处。
-----------------
大三线建设主要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