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在最后弥留的日子里, 身体状况差透了, 而且每日愈下,
有不肖者, 竟然 编造 周在1976-元旦日 口述 一首“诗”,以回毛泽东给“他”的诗。
首先,毛泽东 根本没有写作 这首赝传的 诉衷情 词, 是词,非诗,是套用 陆游 的词,甚至 几句: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其次, 毛泽东根本就没有写给周恩来,所以, 整个就是编造,以讹传讹,
误以为真, 可以理解, 在真相大白之后, 还接着编造,添枝加叶,发挥杜撰,其心叵测。
而且,在1976年元旦之际,总理的病体 根本没有能力来说比较长的 连续的话,只是 短短几个字, 只言片语,
更不可能 回毛泽东的词。
详见 总理保健医生 张佐良的流水记录如下:
--------------------
自打(1975年)8月份发现周恩来身上的膀胱癌已恶变为“鳞癌”起,总理的病情发展之快犹如大江决堤一般,真是一天一个样。
进入12月以来,医疗组的专家们感到周总理的病情已到了最后关头,恐怕是开始了生命的倒计时。医疗组向党中央书面报告了周恩来已处于垂危时刻,实际上等于发出了“病危通知”,说明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情况而抢救不过来。
大约在12月中旬以后,终于进入弥留状态,时而清醒,时而昏睡,并且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相反,昏睡的时间则越来越长。
12月20日早晨,值班人员按照周恩来的吩咐派汽车接来了调查部长罗青长。他刚进病房,周恩来又昏睡了过去。罗青长只得在病房旁边的小客厅里等候。一直等到近中午时分,周恩来方苏醒过来,立刻请罗青长到病床跟前坐下,周恩来同他谈对台工作问题,询问在台的一些老朋友情况。两个人似乎没有谈多少事情,周恩来再次昏睡了过去。谈话只得中止,医生马上进病房来检查和抢救,罗青长在病室外焦急不安地等候着,他知道周恩来的病情已是十分严重,他不能让总理因他来此谈工作而过于劳累再度发生昏厥。罗青长未向周总理告辞,便悄然离开了医院。后来,罗青长每当谈起这件事情,便心里感到难过而落泪。他觉得很遗憾,没有能聆听到周总理对台工作的重要指示,罗青长是周恩来生前与之谈论工作的最后一位部长。
12月27日深夜,周恩来突然昏睡了过去,一时呼叫不醒,值班医生立刻把所有专家及医护人员叫到病房来。经专家检查发现,总理的气管里和喉咙口被黏稠的痰液堵住了,阻碍了呼吸,使氧气进不到肺里去,二氧化碳排不出来,导致大脑缺氧。医生用橡皮管接通吸引器将黏痰吸出来,并给予大量加压吸氧,总理很快又被从死神手里夺了过来。他重又苏醒了。
1976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和“鸟儿问答”两首诗词。周恩来在似睡非睡中隐约地听到了电台的广播声,当他知道发表了毛主席的两首诗,他让身边人员赶快将《人民日报》找来。这天下午,大家仍然按习惯,在周恩来清醒时,若见到他精神还可以,便提醒他:是否要读《人民日报》主要版面的重要新闻。他就让读毛主席的“鸟儿问答”这首诗。
元旦后的头两天,周恩来的精神似乎好一点。例如,他让工作人员多次读毛主席诗词,偶尔亦议论一两句话。病情已经如此危重的人,这种现象的出现,反而使一些同志担心起来,认为这是不是人家常说的那种“回光返照”,这决不是“好兆头”。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心脏停止了跳动
-------
《周恩来最后的1323天》 作者: 张佐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佐良,男,l932年生于上海。1947年参加新四军。l952年转业到上海补习文化。1953年考取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1958年大学本科毕业。到河北省中医学院“西学中”班学习中医。1962年初,到北京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工作。1964年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服务。1965年至1976年,任周恩来总理专职保健医师。1993年1月,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曾担任中央警卫局保健处处长,内科主任医师,卫生部保健局副局长。
来源:
江上一郎 于
2015-04-25 20:25:14 [档案]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255 次 (1285 bytes)
诉衷情
毛泽东(赠周恩来同志 ) 1975年12月26日
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
吐真言
周恩來(和毛澤東同志)(1976年元旦--在病床上 口述)
革命不分先與後,我不怕先走。自古天下為公,何必君王愁?
黨業就,國事興,槍在手。神州千年,萬壽無疆,誰曾擁有?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737556.html
有人说 这是 调侃, 谬! 这是下作,下流!
陆游原词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