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弓尒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娄山关】

(2014-06-13 10:17:11) 下一个

 

 

 

 

 


 

 


 

 


 

〔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

中央红军长征时,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
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
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

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
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
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
这首词,作于二月二十六日之后。


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
前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后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
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

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以下诸篇
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
以下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绝对上乘之作,也是作者本人极重视的一阕。

是毛泽东对自己的诗词详尽注释的唯一一例。

1962 年 5 月 郭沫若《喜读毛主席的 ( 词六首 ) 》 ( 见《人民文学》 1962 年 5 月号 ) 
(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
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

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

“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
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
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这是作者告诉我的。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
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
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
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
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

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
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
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
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
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
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由此看来,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

=======

娄山关之战的经过是这样的:
“红军二渡赤水, 24 日攻占桐梓, 25 日凌晨借着月色向娄山关挺进,
与黔军在红花园遭遇,敌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
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
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
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 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
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 3000 人,
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 见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第 340 页 ) 。

--------------------------------

唐 李白曾以《忆秦娥》为名作词一首: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夕照,汉家陵阙。


李白这首感叹秦汉唐三大王朝兴亡盛衰的词作,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田丰 作曲  武警男声合唱团





郑律成 作曲 严良堃 指挥



陆祖龙谱曲 (现缺)  总政歌舞团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