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非婚生活也是现代的主流生活 (zt)

(2009-10-15 21:53:07) 下一个

李子勋

 最近社会学家对人类生活方式大规模统计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城市居住的人口超越了城市外居住的人口,城市生活是人类主要的生活方式。城市化浪潮的确席卷了全球,由于商品经济与信息化,人类越来越喜欢群居在一起,尽情享受现代的物质文明。第二是生活在婚姻外的人数超越了生活在婚姻里的人数,非婚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主流方式。

我曾在《心灵飞舞》中“
婚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文中说:“婚姻会怎么样发展?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人格的独立,男女性别特征的淡化,人们赖以生存的是职业化,技能,社会保障,养老机构,信用体系等,人越来越依靠自己,而不再信赖婚姻。……未来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婚姻形式给爱情带来的窒息,约束,以及违背人性,妨碍心灵自由的因素,婚姻会更具有多样化与人性色彩。”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未意识到婚姻的变革会来得如此之快。当然,在以家文化,家天下著称得东方社会来说,社会的主流意识仍旧是以是否拥有婚姻来判断生活是否完满。主流意识下面,一些人们已不把婚姻看成是寻求爱情或保护爱情的地方,而是保障权利与物质的地方,婚姻的隐喻是能否获得更有质量、更能自我实现的生活。后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以体验为中心的生命观,每个生命有权利对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拥有,并且,关键的词汇是有过,而非永远有。

    爱情的真正快乐很难说不是追逐的过程,任何形式上的捕猎都是充满愉悦、冒险、激情与创意的。看看那些不辞辛劳钓鱼的人,可以随手把鱼送给不相干的人,所有的快乐在钓的过程中已经完整的获得了。婚姻是禁止“捕猎”的,人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也不会投入过大的激情,这会不会正是婚姻对爱情最大杀伤的原因呢?“非婚生活是现代主流生活”是爱情的福音还是一种变质,现在谁也不敢说。如果我们接受这一结论,是否很多婚恋公司在不久的将来会演变为离婚公司?我想不会的,应该这样来理解,人的一生生活在婚姻里的时间会少于婚姻内。比如,一个孩子18岁离家,独立的成长,求学,居住,交友,到了成年期和不同的异性(抑或同性)恋爱、同居。去不同的地区生活,做不同的事业,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没有家庭与感情的羁绊,自由自在到45-50岁,这个时候再娶妻生子,买房成家,传宗接代。假定人的生命是80岁,那么对这个人来说,一生的多数时间是在婚姻外度过的。这样看来,人们不必惊慌,不必为自己处在非主流的生活中而懊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