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龙随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个人资料
正文

真要修佛,离寺庙远点儿

(2022-07-25 11:40:59) 下一个

德龙

运动啦!即日起,全国各地寺庙开始自查供奉牌位。运动的起因是南京玄奘寺“数祖忘典” “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严重伤害了全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可耻,可恨!”。遵照上级佛教协会的指示,各寺庙“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四史’、‘三爱’主题教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捍卫民族纯洁的精神高地,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要全面提升寺院管理水平,在寺院日常工作中,紧抓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规范寺院法务登记、牌位供奉等相关活动,以及接受境外捐款和做功德时必须慎重。对境外人士的大额捐款必须上报有关部门(千万别自个儿偷偷咪了,哈!)。要建立健全佛事管理制度,厘清职责,加强监督,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力创‘五好’安全寺院。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佛教清净庄严的良好形象。”不清楚“四个意识”、“四史”、“三爱”具体啥玩意儿,反正符合我党政策一贯的导向,听着挺正的,让人不由地肃然,但凡有谁胆敢不“三”不“四”,铁定自讨苦吃,死都不知道咋死的。

这事儿没毛病,说到底是政府市场管理、制约的行为。当今寺庙,本质上早就是政府编外的精神疗养中心,隶属事业单位,顺带搞点文化三产,接受国家管控再正当不过,各寺院的主持,也都是正儿八经的商人。玄奘寺住持传真法师。法号正宏,俗名李义将,是多家公司的大股东和法人,是多部电影的编剧和制片人,也是南京官场的“名流”。传真控股的三家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养老服务;会务服务;日用百货销售;旅游服务;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影视制作、发行;佛教文化用品开发与经营等。传真稳坐其商业帝国的中心:

传真自然不会是佛界唯一商人,他不过是遵循前辈高人的轨迹发财。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比传真的来头大太多了,释永信是教、政、商通吃的一代宗师。释永信的头衔有:少林寺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释永信创立了少林寺武僧团、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少林影视公司等机构等等。

去寺庙,和修佛、入禅没啥关系。佛教原旨没有寺庙。佛教是无神教,没有神,只有佛,佛主不是神,是人。释迦摩尼没有得到过上神的启示,是自我觉悟,生前成佛,80岁去世,他生前都是在露天布道、启迪众徒,没有建过寺庙。佛教要作为宗教传播,但又无神,就难为了后世的传人,所以释迦摩尼之后的佛教只好朝着有神的方向发展,建寺庙,树偶像,把佛祖和菩萨当神崇拜。寺庙中做法事,焚香火,造就神秘、伟岸的氛围,给众生提供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形象化、高大上的实体,便于解惑、炒作,当然更便于套利。

对信众而言,去寺庙,就是图求佛的捷径,好比找人代考。众生有事求佛,临时抱佛脚,没事献殷勤,为来世攒积分。人们去寺庙烧柱香、磕长头、捐功德、念佛经,以为便能心想事成,来世登彼岸乐土。寺庙真有为慷慨的信徒特备,能联通如来的专线吗?看看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和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这段对话。

梁武帝:“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

菩提达摩:“并无功德。”

梁武帝:“何以无功德?”

菩提达摩:“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如何才是真功德?”

菩提达摩:“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梁武帝:“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菩提达摩回答:“廓然无圣。”

梁武帝:“对朕者谁?”

菩提达摩:“不识!”

梁武帝自认为学佛、度僧、修庙的功德,在菩提达摩看来,都是为求福报的有为、有漏之功,是“人天果”,即未脱三界(色界、欲界、无色界)、尚处于六道(地狱、饿鬼、牲、阿修罗、人、天)轮回中的小果品位。它们“有漏因”,即跳不出六道轮回的果报。“净智妙圆,体自空寂”才是真功德。这八个字,囊括了佛教的精髓,学道成佛,无非是以佛文化的人格精神和纯情圆熟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生命潜能),既完成自我、净化自我,又净化他人,普度众生。这样的功德,不是靠为求福报的造寺写经那些世俗有为之功能代替的。

梁武帝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菩提达摩说,不存在圣谛第一义。

梁武帝心说,既然没有,不存在圣谛第一义,那么你为什么大老远的跑来传教?而且还坐在我面前,大讲什么净智妙圆,体自空寂。我对面的是谁啊?菩提达摩的回答是,不认识!你不认识,我也不认识,这就意味着佛法只能靠自证自悟,一旦说出,就不是第一义,而是第二义了。

萧衍堪称捐功德的楷模,自己又屡次出家,每次都被臣下劝了还俗。但萧衍终了似乎并未受佛祖的保佑、偏袒。公元549年,侯景攻入建康(又是南京)灭了萧衍的梁国。萧衍临死前,口干难忍,索要蜂蜜水,未得,大喊数声,在饥渴中死去。试问,当今哪位捐的功德能超越萧衍他老人家?!

佛教本土化的禅宗,可以不立文字,会在乎众生是否去寺庙参佛?!

禅宗五世祖弘忍给禅宗六世祖、南宗创始人惠能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众生的本性,原来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众生的本性,不生不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众生的本性,具足佛性)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众生的本性,不可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众生的本性,包罗万象)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禅宗所谓修佛,就是见本心,认识自我,抛弃执念,走向自由,从而自悟、自觉。就这么简单。

佛,并非高居庙堂,而是在大自然中闲逸;佛的法身,涅槃妙心和般若智慧,可以是春天的青青翠绿,也可以是秋日的郁郁黄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gwangmsn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