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78)
2011 (89)
2013 (2)
2014 (1)
2019 (2)
2020 (1)
下班比平时早,得以边烧晚饭边看一档电视节目,是专访,被访对象是台湾京剧名旦魏海敏。她是梅葆玖的弟子,也是首位获大陆梅花奖的台湾人。
采访中,穿插了几段她的舞台片断,我索性关了灶台火坐下来观赏。这下不得了,完全被她迷住了。舞台上,她扮相端庄大方,身段优美典雅,行腔舒展自然;话筒前,她回答记者提问思路清晰语言精炼;所感所悟,有思想有内涵,娓娓道来,让观众不自觉地就进入了她的语境。怎么说呢?她有戏曲艺人身上不多见的书卷气。
通过这个采访,还了解到,在台湾,魏海敏为了推广京戏,做了大量普及工作,她在大中学校等场所演讲上千场;同时,她还是位戏剧改革者,创新不断,她把张爱玲的《金锁记》、莎翁名剧等都搬上了京戏舞台!
我一向对在专业领域有特殊追求和造诣的女子有格外的敬仰。也许,同为女性,更能体会她们在取得如此成就的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经历的艰辛吧。
节目结束后,意犹未尽,于是就上网搜她的折子戏,先看的是“生死恨”她从庵里逃出来那场。
一直以来,都觉得京剧的舞台设计是最简约最提炼最给人想象空间的,因为,基本就没有什么布景,特定的故事情节完全是靠演员的唱词和身段动作表现。在这场戏里,我们“看到”魏海敏“打开”门闩,“推开”庵门,“跨出”门槛,接下来是跑“圆场”和两个“卧鱼”,这一连串的动作把主人公的一路疾行、逃脱以及疲倦、劳累表现的淋漓尽致。京剧的舞蹈动作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舞蹈,京剧讲究的是“收”,舞蹈要求的是“展”,京剧的妙处在于:尽管是“收”,但仍然给观众流畅舒展的美感。魏海敏曼妙轻盈的舞蹈身段,在这场戏里,蛮出彩儿的。
接着,又看了一出“坐宫”。这是我最喜爱的一出青衣老生戏,可以说百看不厌。魏海敏果然得梅派真传,把个既骄且娇的番邦公主拿捏的十分到位,细腻传神,看得我连叹过瘾。
在兴头上,就想找个人说说感受,领导不是这类题材的谈话对象,那就打电话和父亲聊聊吧。
父亲不在家。
母亲说:你爸爸是张火丁的粉丝,老粉丝,你和他说别的青衣他不会给你捧场的。
各花入各眼~~~
听戏不就是一个人一个口味吗。
也罢,那就写下来吧。
可惜我一肚子的感慨,化作文字,就成了这干巴巴的几段。是不是应了那句话: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
一霖,
看你关门了,我还以为你又有急事回上海.....没事就好!
我听戏看戏都是小时候养下的爱好,不过,不是戏迷,就是瞎听瞎看~~~ 这一腔,思路笔路都堵牢了,写不出来。
丫头好!
我还是老样子,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日子在不经意间飞走.....
我对粤戏也听不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吗~~~
我对秦腔也听不来....调门高得哈...听着累~~~
这个周末,天气来得个好,我们昨天Stanford看画展了,等一下贴些片片给大家看。
还是晚了一步,和丫头挤了~~~~
我看还是倒出来不少~~ 我一边读一边在想,阿葛对京戏还挺入门的,不知这儿的常客里,还有谁能和你对谈的?我就坐这儿听你们聊了~~
周末快乐!
呵呵,京剧我不太懂,不过最近挺喜欢听粤戏,也想找个人聊聊,可是小黑认为粤戏像位乡下大妈扯开嗓门大嚷似的;不明白的朋友请到香港菜市场参考一下。
我发觉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越爱追逐脑袋里年少的时光,日子好像越活越年轻了。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