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申章

有关社会经济哲学和科学的事理分析文章
正文

zt; 毛泽东拒绝彭德怀把杨开慧带回井岗山

(2011-01-05 08:07:28) 下一个
毛泽东拒绝彭德怀把杨开慧带回井岗山

信源:LuZhiShen博客|编辑:2011-01-04| 网址:http://www.popyard.org     抄送朋友打印保留

【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八阕】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八阕》观点。--[服务使用须知]【八阕】一个劳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地方:http://www.popyard.org

亲爱的八阕网友请注意:在《八阕----广角新闻》首页(http://www.popyard.org)的左上方,有一个“2011玉兔”图案和“新年快乐”标语,这个图标和文字关联着一个视频链接请点击这个链接,欣赏《2011年新年音乐会》。

一九一四年秋毛泽东结束了他在湖南省图书馆的自学生涯 ,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制,西方形形色色的新思潮通过各种途径被传播和介绍到中国这片被传统文化统治了几千年的土地 上。毛泽东一到这里就被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西方学说深深地吸引,如痴如醉。在来长沙读书之前 ,毛泽东是主张在皇权之下维新变法的, 这时转而疯狂地迷上了祟尚绝对自由的无政府主义。据他的同学回忆,为了身体力行他的“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无政府主义, 毛泽东曾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校园里作过一次赤身裸体的狂奔。

毛 泽东对新思潮的执着和狂热特别是把理论付之于实践的胆量和勇 气,引起了该校教师杨昌济先生的注意。杨昌济先生曾在日本和英国留学十年之久 ,回国后他第一次从毛泽东这个热血青年身上看到了与当时那些沉溺于空谈的绝大多数脱离社会的知识分子的不同之处。他认为这个青年有着远大的前程。他经常邀 请毛泽东和一些有志于改造中国的学生到家里讨论各种理论和社会问题。在这里毛泽东认识了杨昌济先生的女儿杨开慧。 杨开慧比毛泽东小八岁,外表文静清秀 ,是位思想新潮,蔑视封建习俗的女性。她在长沙读中学时,是全校唯一剪短发的女生。校方认为这是“过激行为”,杨开慧反驳,这是女人的自由, 关别人什么事!在那个年代并非每一个女子都敢这样。

毛泽东初入杨府时,杨开慧还只有十三四岁,彼此间只是有些共同的语言 和好感 ,当他从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时,杨开慧巳经长成了一个大姑娘了。毛洚东再次展现了他的胆量和勇气,对当时的大知分子之女展开了追求。 一九一八年夏 ,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杨开慧随父母举家迁往北京。这年九月毛泽东也追到了北京。共同的志趣,亢奋的情感 ,使这一对年轻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抒不尽的豪情壮志。翌年 ,毛泽东因母亲患病返湘,两人相约通信时彼此已用“霞”和“润”这样的爱称来称呼对方了。

一九二O年杨昌济犯重病其间, 毛泽东对杨昌济更是关怀备至,多次陪杨开慧到医院看望、照料。杨昌济病逝后,毛泽东还到北京的法源寺和杨开慧、杨开智兄妹一 起为杨昌济守灵。并发起募捐,抚恤遗属,料理后事。又联系北大校长蔡元培和当时在京的湘籍社会名流章世钊 ,杨度等人在 >

发出杨昌济逝世的启事,介绍其生平,以志哀悼。 杨开慧丧父后随母亲回长沙后,毛泽东曾给杨开慧一首抒发自己对她的思念和情感的词>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凭。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毛 泽东经历了几年对杨开慧的殷情追求后,终于赢得了这位大家闺秀的芳心。这年底,两人结为夫妻。 一年后,他们的长子毛岸英出世 ,第二年 ,杨开慧又为毛泽东生了第二个儿子毛岸青。此时的毛泽东上有岳母,下有幼子 ,妻贤子乖,家庭幸福。但是 ,毛泽东很快就厌烦了这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枯躁的生活。他身体中流淌的那躁动不安的革命血液 ,注定了他不可能过一种平凡人的生活。

毛 泽东初到北京时曾打算到北大进一步学习。也许是毛泽东的知识过于偏重于文史 ,而对于入门北大所需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过于簿弱 ,他未能如愿以偿。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教授只好介绍他在北大图馆任助理员。当时北大教授一个月的薪水是二百到三百银元,而毛泽东一个月的薪水仅八元而已! 据说毛泽东曾想去听胡适之教授的课,胡以毛泽东不是正式注册学生而拒绝。毛泽东的自尊心在北大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由此导致他一辈子仇视知识份子。他后来得势后曾骂道“我历来讲知识分子是最无知的,这是讲得透底。知识分子把尾巴一翘,比孙行者的尾巴还长”。

尽 管如此, 毛泽东任北大图书助理员期间还是大有收获的。通过杨昌济的引荐,他结识了许多当时中国的精英 ,这对于他以后的崛起无疑很有帮助。就在此时,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传到了中国。北大教授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 >

上着文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开始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并且受到他们的器重,被引以为同志。 一九二O年陈独秀在苏共的帮助下 ,在全国组建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很快就成了湖南省的负责人。第二年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毛泽东是全国仅有的十二名代表之一。在陈独秀等人的影响和鼓动下 ,毛泽东由信仰无政府主义转而信仰共产主义了。他在共产党中的地位迅速窜起 。一九二三年他与陈独秀等五人被选为中共中央局成员 (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局)。一九二四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孙中山决定与共产党会作 ,毛泽东作为共产党湘区代表在会上发言,受到孙中山的重视。由孙中山提名 ,毛泽东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后补执行委员。会后曾一度代理国民政府宣传部长。毛泽东在社会上春风得意 ,杨开慧在家里照顾母亲和两个孩子 ,渐渐地失去了自我。婚前的浪漫和豪情尽随老人和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消失得无影无踪。尽管她不得不放下身段做好贤妻良母这一角色,但总免不了对外面轰轰烈烈 生活的向往,时有报怨和不满。对毛泽东来说他既需要一个随时陪伴左右的妻子 ,但又不能没有人照顾自己的孩子。杨开慧不可能满足毛泽东的双重需要。在这个矛盾的现实中,他有了放弃杨开慧 ,摆脱这个家庭的欲望。这个家庭只是毛泽东漫长革命生涯的一个阶段。新阶段的开始 ,便是老阶段的结束。他的革命观如此,家庭观亦如此。

当时毛泽东曾以一首>

>

的词以表达他的这种想法: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与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 ,和云翥。”

尽 管有人异议,说此词不是写给杨开慧的,但公布此词的中共官方机构,曾肯定是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当时,杨开慧的同学、好友李淑一也曾证实在杨开慧那里读过 此词。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不愧是搞革命策略的高手。他一方面把与杨开慧吵得“眼角眉梢都似恨”当作误会 ,称杨开慧为人间知已 ,要杨开慧忠心耿耿,无怨无恨地为他作出牺牲,另一方面则隐隐约约地表达了自己“从此天涯孤旅”,要象“昆仑崩绝壁”和“台风扫寰宇”一样与杨开慧 “割断愁丝恨缕”的决心。可惜杨开慧至死都只把该词的上半部分称自已为人间知已铭刻于心 ,而对毛泽东在该词中表达的另一层意思却不想去深思或者被那句“重比翼,和云翥”所迷惑,天真地祈盼着与毛泽东比翼齐飞。几十年后,当人们重新找出这首词 时,李淑一倒是从词中看到了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矛盾,但在当时的情形之下 ,她也不便说得太白。

一九二七年国共分裂,毛泽 东离别了刚刚为他生了第三个儿子毛岸龙的杨开慧 ,前往湘东组识“秋收起义”。从此彻底割断了与杨开慧的愁丝恨缕。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着残余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与王佐,袁文才所领导的地方武装建立了根据地。第二年四月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来到这里。同年十一 月彭德怀率领的平江起义队伍也来此会师。在这里,毛泽东结识了当时被称作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一九二八年五月初,两人正式结为夫妻。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 东跨出杨开慧的家门到毛贺二人结为夫妻其间不足八个月!中共解放后的党史和贺子珍的外孙女孔东梅近年所着的贺子珍的传记都试图美化毛泽东对杨开慧的爱情, 掩盖其抛弃杨开慧的史实,使毛贺的婚姻合情合理 ,硬说毛泽东其所以会与贺子珍结婚 ,是因为井冈山与长沙不通音迅,有传言杨开慧已经牺牲。

事 实并非如此。杨开慧有一个堂弟叫杨开明。 一九二七年杨开慧曾写信给他 ,嘱咐他如果自已遇到不测时,请他照顾孩子和她母亲。这么大的事,杨开慧没有交托自己的胞兄杨开智,而托咐给堂弟杨开明,可见杨开慧对他的信任。毛泽东到 井冈山后,红军队伍迅建扩大 ,但这支队伍此时仍属共产党湖南省委领导。杨开慧的这个堂弟时任共产党湖南省委委员,省秘书长。从一九二八年初起就不断往返于井冈山与长沙之间向毛泽东传 达湖南省委的指示。正因为他对井冈山与湖南省委情况的了解,同年他还被共产党湖南省委任命为湘赣边界特委书记。以他和杨开慧、毛泽东的关系 ,他见到毛泽东的时候决不可能不向毛泽东详细介绍杨开慧及其家人的情况。杨开慧还托他带过自已亲手为毛泽东做的衣服和鞋子。对 毛泽东与贺子珍的结合 ,杨开明非常不满,但碍于共产党的组识原则 ,又怕伤害杨开慧 ,他回长沙时不能将实情告诉杨开慧 ,只好暗地里处处给毛泽东小鞋穿,以发泄他的不满。他在去上海给中共中央汇报时曾状告“毛泽东个人专政 ,独裁,特委在他一个人的荷包里。有土匪气息的王佐,袁文才只听毛泽东一人的”。从而导致了当时的中共中央下文要诛杀王佐和袁文才。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失 势与此也不无关糸。毛泽东恨透了杨开明,杨开明牺牲后从来不曾被毛泽东提起过。

正当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喜度蜜月,爱得如痴如醉之际,住在长沙县板仓娘家的杨开慧还在痴情地挂念着她的丈夫。几十年后,人们在拆除杨开慧的旧房子时在墙缝里曾发现了她一九二八年十月所写的一首诗>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饥骨。

念慈远行人 ,平波突起伏。

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 ,是否亦清苦。

书信不可通 ,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惘怅无己时。”

可 怜的杨开慧做梦也没想到此时毛泽东早把她忘到九霄云外了。 一九三O年五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 ,形势对共产党极为有利。各个根据地的红军都有很大的发展。以李立三为代表的中共党中央作出首先在一省或数省取得革命胜利的决议。命令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攻 打湖南省会长沙。当时驻守长沙的何健的主力已调往衡阳,防堵桂系和粤军北上攻蒋,长沙城内空虚。 彭德怀出发前特地来到毛泽东处讨教军事上的问题。在井冈山时期,彭德怀很赞同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两个老乡合作得很好。在 毛泽东送他出门的路上 ,彭德怀问他 ,如果红军到了长沙 ,有无私人之事需要他帮忙。毛泽东也是聪明人 ,知道彭德怀在暗示杨开慧和他的几个孩子。毛泽东站在路傍 ,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不置可否地望着那消失在空气中的灰白色烟圈,陷入了一阵沉思,然后冒出一句话 :听说泽民的堂客王淑兰关在长沙 ,你看找不找得到他。看到毛泽东答非所问,彭德怀看懂了毛泽东的心思,心里一沉 ,头也不回地走了。

同年七月,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一举攻占长沙。七日二十五日,成立苏维埃政府,彭德怀也被选为委员。他在长沙打开牢门,释放了所有的政治犯,毛泽民的妻子 王淑兰也在其中。王淑兰没在何键的牢里关多久 ,她对杨开慧的情况一清二楚,彭德怀应该从她那里了解到了杨开慧的情况。红 军从七日二十五日占领长沙起到八月五日退出 ,在长沙呆了十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么大的事,住在长沙板仓的杨开慧不会不知道。由长沙县的板仓到长沙城里,步行一日功夫即可到达 ,杨开慧不可能不出来见彭德怀。至于他们之间谈了什么,甚至什么时候见的面,等到后来毛泽东得了天下 ,彭德怀自然不便公开了。

毛 泽东组织了“秋收起义”之后,杨开慧的处境就非常艰难。有次为了躲避追捕还跑到平江她舅舅家去躲过一阵。彭德怀打长沙时,她最小儿子毛岸龙都已经三岁了 ,以当时中共的伦理观念,她完全可以把孩子托付给她的母亲或其他亲戚。与其在老家坐巳待毙,还不如自己跟随彭德怀到井冈山去找自己的丈夫!在长沙板仓拖着 三个孩子,哪里有跟着红军那么多革命可搞呢?她早就有“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的渴望。她怎么会放弃一次这么难得的机会呢?

问 题是毛泽东在井冈山又有了一个家 ,家里巳经有了一个她。杨开慧巳经由家里的她降为了家外那个她了!贺子珍比杨开慧年轻八岁, 性情刚烈。后来在延安时期还因吃醋与美国记者史洙莱特和她的中文翻译大打出手。可想而知,此时杨开慧怎么能去井冈山呢!彭德怀占领长沙后曾镇压了一批何健 的军官和反对革命的土绅,他知道红军退出长沙后,何键一定会大规模地报复 , 杨开慧的处境将会更加危险。但是 ,既然毛泽东没有表明态度, 他也不便违背毛泽东的意愿把杨开慧带走,以至坏了毛泽东的好事。

同年八月二十四日,以毛泽东为政委和前委书记 ,朱德为司令的红一军团四万余人汇合刚从长沙退出的红三军团一起再度进攻长沙。这次虽然没有攻入城里,但在城外围攻长沙达一个月之久。如果此时毛泽东对杨 开慧还有一丝怜悯之心,在久攻不下准备撤退的前一天,派三五个人去长沙郊外板仓杨开慧的家里跑一趟,把她接出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毛泽东不想 自找麻烦 ,狠心地再一次放弃了给杨开慧一条生路的机会。

如果说在红军两次打长沙之前何键碍于杨昌济的面子 ,对追捕杨开慧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红军两打长沙杀了他那么多人 ,造成了他那么大的损失,这次对追捕杨开慧可是来狠的了。红军走后不到两个星期,杨开慧在老家板仓被捕。在牢里,杨开慧曾被用刑 ,要她自首,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关糸,她想到了毛泽东对她说的:“算人间知已吾与汝”,她宁死不屈。她为自己一生曾得到一个像毛泽东这样的知己心满意足。她 不惜为毛泽东和他从事的事业去死。十一月十四日她带着一种女人特有的满足,慷慨地走向刑场,那年她年仅二十九岁。她至死都不知道早在二年前她与毛泽东事实 上已经没有夫妻关系了 ,一个叫贺子珍的年轻女人已经成了毛泽东家里的女主人。 杨开慧把自己的一身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毛泽东。早年让毛泽东通过自己的父亲结识了当时的社会精英集累了政治资本,到死都给足了毛泽东政治面子。她这种忠贞而 壮烈的死,既解决了毛泽东因重婚而陷入的尴尬处境,又使当时的毛泽东获得了满门忠烈的名声。这种结果无疑是毛泽东最希望得到的。如果杨开慧活着的时候知道 了毛泽东对她的背叛 ,谁能担保她会说些什么?毛泽东的形象会不会因此受到伤害呢?

有 人曾说杨开慧之死是毛泽东借刀杀人 的结果。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他倒没有一定要让杨开慧死的必要,何键要如何处置杨开慧也非毛泽东可以左右的。但毛泽东对杨开慧的背叛和与贺子珍的重婚,使杨 开慧走投无路,客观上导致了杨开慧被杀。从毛泽东对杨开慧追求 ,疏远,以至在情况危险之际,两次对她弃而不顾的历史过程来看,毛泽东至少应有负心和见死不救之责。杨开慧死后,毛泽东曾给杨家写信说:“开慧之死,百身 莫赎”。

一九五七年五月毛泽东又写了一首词>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从文字上看,毛泽东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有所后悔,对杨开慧之死表示了悲伤。然而,既然如此, 又何必当初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