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人生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正文

凯尼(1)

(2013-03-02 16:14:54) 下一个


八十七岁的父亲又要出书了,不是通过出版社,而是自己出资装订印刷,分送给亲戚朋友阅读。

父亲酷爱读书,退休以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读书、看报、做笔记、写文章成了他每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早些年,他曾整理编辑了一本《周恩来爷爷的故事》,以资教育后代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随后他又写了一本小册子《文革史话》,描述了自己在文革中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自己对文化革命的看法和观点。

在我们姊妹几个的鼓励动员下,父亲写了许多有关我们家族、家人,以及他自己生活、工作的回忆文章,汇编为《悠悠往事》,并于2003年出书成册,印刷500本,分送给亲朋熟人。从此后,父亲越发不可收笔,先后又写了《往事悠悠》、《夕阳红》两本书,春节前夕,父亲的第六本书《晚霞颂》又要付梓印刷。非常敬佩父亲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的精神,除了给他自己的晚年生活添加了无穷的快乐外,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为了表示对父亲的支持,每次我都会写2-3篇文章放入父亲的书中。此次写了几篇白人同事的故事,想借此平台向国内的朋友介绍一些加拿大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以下便是几位同事的故事。

凯尼 ,一个把肾脏捐给妻子的人

凯尼曾是我们公司公关部门的主管,他剃个光头,总是西服革履,衬衣领带的,看上去很酷很潮,让人不太敢接近,但时间久后你会发现他非常友善,非常平易近人。

刚去公司不久,我做了一份报告送到他办公室,他指着一个病人的名字对我说,这是我妻子。我吃了一惊,我们是省器官移植中心,他在这里工作,他妻子做了肾脏移植手术,是不是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嫌?一个月后,公司召开年度扩大会议,凯尼在会上发言,给大家讲述了他和妻子卡莉的感人故事,也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

凯尼和卡莉相识相爱在大学校园里。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年轻人那样,在当地找工作,生儿育女,安家置业,而是选择了去外国做英文老师,因为他俩都喜欢旅游,希望能够游遍全世界。对于没有经济基础的年轻人来说,做外教是最好的选择,可以到不同的国家,边工作,边游玩,两全其美。

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所以第一站,他们来到南韩。在那里的一年中,他们走遍了韩国的山山水水,还利用暑假去了日本。原计划以那里为基地,然后向亚洲各国扩展,不料卡莉的身体出现状况。开始只是下肢浮肿,小便减少,全身无力,但很快浮肿就蔓延到全身,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他们只好中断工作,急忙返回温哥华。

卡莉被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但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却一直未能查明。

从此卡莉开始了漫长的住院生涯,除了其它治疗外,还需要一周三次肾脏透析,以清除体内的有害代谢物。他们一直抱着幻想,想着经过抢救和治疗后,卡莉的肾功能可以慢慢恢复起来,但几个月过去了,一点点好的迹象都没有,医生不得不宣布卡莉的肾脏彻底失去了功能。听到这个结论,他们俩一下子掉进了万丈深渊。卡莉才26岁,她有她的梦想,除了旅行外,她想当一名小学老师,她想和其他女性一样,生孩子,当母亲,有个完整的一生,可她现在却像个废人一样,只能躺在病床上,靠着透析来维持生命。

不过医生也给了他们一点希望,那就是肾脏移植,只有肾脏移植,才能挽救卡莉的生命。

器官移植,谈何容易。卑诗省每年大约有800名病人失去肾脏功能,目前累积有 2500 多名患者接受透析治疗,但每年由死亡者捐献的肾脏移植手术平均不到80例,排队等候肾脏移植的时间要长达四、五年之久,许多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中死去。而等待心脏、肝脏、肺脏等其他器官移植的病人死亡率更高。

另外一个途径是活体肾脏移植,就是家人、亲属、或者朋友自愿捐出一个肾脏给患者,这样不用排队等候,减少了死亡风险和肾脏透析带来的痛苦。从生理角度来讲,40%肾脏功能就足够我们正常之用,捐出一个肾脏(50%)完全不影响人体的日常生理需要。卑诗省每年有约90-100例活体肾脏移植,比死亡者捐献的肾脏移植还要多。此外,活体肾移植的长期存活率比死亡者捐献的肾脏存活率要高出好多。

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凯尼毫不犹豫地登记注册了器官捐献。不是每个注册的人都能成为真正的捐献者,术前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身体检查,保证捐献者身体健康,捐献后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最重要的是捐献者的血型以及人体组织抗原要和接受者的相匹配。凯尼算是幸运,顺利通过了各项鉴定,并于 1999年3月和卡莉同时进行了捐赠和移植手术。术后第二天,护士把凯尼推进卡莉的病房,他们相拥而泣,快乐、幸福、感激、感慨,一切尽在无言中。

大会发言的最后,凯尼用了一句幽默而风趣结束语:“结婚的时候,我许诺要把我的心献给卡莉,结果给了她一个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