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号

飞出掌心 滑过天空 伤痕处涌出一场雪 这味道 只能浅尝即止 相信 终会有一种方式 在未来的某个角落 安放一个顿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曾是“追风透骨”》

(2009-09-01 06:19:44) 下一个
读了诗社散文《追风透骨》,倒勾起了自己的一些回忆。我曾经也算是“追风透骨”吧,当然这里说的可不是那种咬尾的疯狗。

刚刚登陆加拿大的时候,我在一家餐馆作“Driver”,那是特定时期家中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当时按行归,送餐小费是完全属于“Driver”的,比重也大,虽然多少依赖于运气的成分,但多送机会就多是同行们的共识。说“追风”其实有些夸大其词,但驾驶速度快、稳,准绝对是做好这行的基本功。想来自己应该算中上水准,在路上总是车流的头马,换线的频率也同追上其他车辆的次数相当。我对区域内的地理情况研究的很透,所有的路线安排都是在大脑中排好的,因为看地图绝对是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安全。途中所有的交叉口会尽可能安排成右转次序,这样即使遇上交通堵塞或红灯,也可以直穿街角加油站。餐馆规定先定的顾客要先送,但所有老手都不会执行,经济便捷的路线是决定“Order”递送顺序的先决条件。这里有意思的是,无论地点和时间,大家都会把顾客名单上看起来像是印巴人或中东人的单子放在最后,因为他们80%不会付小费的。

其实从出活到交单,路上的速度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找号,停车以及交单的时间。视力不好的人很难做好这行,当夜幕降临,在街区里驱车的同时发现正确的门牌号码实非易事。一般要提前十来个号码作预判,在确定地点无误后操作如下:刹车入“P”档,提货出车后,三步换两步,叩门防着狗,开门说“Hello",交单收钱“Bye”,边行边查帐,上车继续兜。以上是单就House而言,如果顾客住在公寓内,三楼以下最好就不要等电梯了,脚程倒会更快些。住在公寓内并点餐的,大多数是老人,对他们我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节奏慢下来。一是他们手脚不灵便,耳音和眼力都有些许迟钝;其次他们脸上总是带着春风一般的笑容,那温暖的力量会使我疲惫的神经会得到短促的放松。

干的时间久了,看到身边的同行们也出过几次事故,最终得不偿失。所以但凡说起这段经历的所得,我想决不是“快如风”,而是“稳如松”。

“追风透骨”-其实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当时“透骨”的寒意。我的旧车封闭不好,暖风性能也不佳,即使开到最大档,一个来回的时间内,车内也不会有什么暖意的,另外为节省油耗,我大多时候索性也就不开了。加拿大的冬天漫长多雪,当车子行使在冰天雪地里的时候,如刀的风会从车子前部滲进来,在脚底刺入鞋袜的空隙,血液都仿佛凝固了,冻意是透骨的,我也只有在下车的一溜小跑中才会在肌肉自我的摩擦中找回一丝的温暖。

比透骨更难忍受的是透心,移民后在生活与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似乎比呼啸的北风更令人生寒。失落,惶恐,盲然,焦虑时时相伴,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是结束,曾经向往的生活又什么时候能开始。那时唯一的温暖是来自家人的,妻子的晚餐和女儿的电话,都犹如天寒地冻中的一团篝火给人希望,也使得我一直相信自己听得见春天的脚步声。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一直喜欢许美静的这首《阳光总在风雨后》。如今回首,“追风透骨”已是曾经,未来是否会有同样的境遇也未可知。“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在迷雾中让你看透”,人生多是如此不随人意的,起起落落、幽幽袅袅如烟波一样,倒是心中的灯塔千万不要熄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