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号

飞出掌心 滑过天空 伤痕处涌出一场雪 这味道 只能浅尝即止 相信 终会有一种方式 在未来的某个角落 安放一个顿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雅吃与俗吃》

(2009-08-27 05:41:11) 下一个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积淀的人文气息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里的油,盐,酱,醋,茶之中。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处处都可以看到这种文化的广泛传播。曾经有人说“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中餐馆。” 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其实即使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任何一个中国人扎堆的地方也必有以“饮食”为热点的板块。

食也就是吃,可以依据不同属性分出诸多类别,这里暂且聊聊雅与俗。雅吃是指登大雅之堂,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摆的上台面,大到国宴盛典,小到宴请宾朋,杯盘罗列整齐,餐具洁净,侍应生穿梭往来,众人围坐,互问寒暖,其乐融融。中国人讲礼节,好面子,在招待朋友亲友时往往注重档次,希望给他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自己也觉得体面。对于食物则必从色,香,味,音考究,精雕细凿,每道菜都象是一件工艺品。中国历来有“十大菜系”,这是根据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不同,形成的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包括鲁、粤,川、湘,浙,闽,苏,徽,以及后加入的京,鄂,大体上这些菜系囊括了雅吃的全部菜色,酸,甜,苦,辣,咸应有尽有。古往今来,宴请历来是中国人交际的重要手段,桌面上没有谈不开的事情,但如今“盛世”的状况颇令人忧虑,昔日享受美食的高雅之所现在就象一台庞大的建筑机器,燃耗着数以亿计的公款,加上情色,金钱的润滑,不停疯狂地搭建着一个又一个龌龊的利益交易平台。这已经远远背离了“食”的真谛和初衷,这些人也把雅吃变成了脏吃。“食”者,人之良心。

俗吃比雅吃来的亲切质朴,它最原始的目的就是填饱肚子,民以食为天吗。这里的“俗”不是庸俗,而是蕴涵了更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渊源,市井但不低级,平凡但不乏味。这是老百姓实实在在自己的东西,不要规矩,不拘小节,没人注意仪表,姿势这些不相干的东西,只有舌尖跳动的感觉是最真实的。俗吃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各地方小吃,他们的共性就是便宜好吃,这也是小吃流传广泛的重要原因。以前封建社会,百姓人家生活比较穷困,只能在承受范围内用最最低廉的原材料,绞尽脑汁制作菜肴,其中口感好的自然流传开来,长此以往形成了一方之地的小吃。小吃往往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专门隶属于本区域文化的群体。象北京的豆汁,南方人很难接受,而广东叉烧,北方人也觉得其中的甜味怪怪的。另外正宗口味的小吃经常要到最偏僻的地方才可尝得,例如厦门土笋冻,主料是一种浅滩海虫,在各大餐馆均可买到,但如果你问当地人则会叫你去岛对面的海沧镇里渔民开的排挡去吃,那虫肥白肥白的,调料也地道。其实俗吃还包括家常菜,街边摊,快餐店等,归根到底,俗吃不雅,但亲

雅和俗并非格格不入,泾渭分明的,在相交的层面上有着许多相互的融合与借鉴,但毕竟无法完全取代对方,因为它们分别满足着人们不同的需求。在以上提及各大菜系里有许多品种其实来源于民间,只是经过了进一步加工细化,在原材料的选取上也倍加精致。至于火过一阵的“人民公社”,“老知青”等餐馆也意图另辟蹊径,赋予家常菜华丽的名字,妄图把俗吃雅,诸如“祖国山河一片红”(凉拌西红柿),“一国两制”(煮花生和炸花生),“小二黑结婚”(两个皮蛋)等等。相信在人们光顾一次后,也就知道此法不过是蹩脚的噱头而已,远不如街头巷尾的小摊或是自家主厨的手艺好吃,还贵的要死。

近三十年来,国门开放,国人的眼界逐渐开阔,生活也逐渐富裕,有条件追求雅俗共赏。吃的文化也逐渐与时俱进,人们在不断把俗吃雅,把雅吃俗的怪圈里寻求着刺激的新鲜感,填补着虚荣心。其实,这也无可厚非,自己花自己的钱,有权利选择怎么花,比起那些“蛀虫硕鼠”好过何止百倍。

传统相声中有一名段?D“珍珠翡翠白玉汤”,朱洪武在落魄之时喝一口臭豆腐烂白菜汤都认为是人间极品,可当皇帝后就再难以下咽,食物本身不会变的,传递给味蕾的感觉也不会变,变的是人自己。所以吃的雅和俗终归在于食者自己,雅亦可,俗亦可。人有七情,菜有五味,吃的无论是什么,咀嚼的都是自己的心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