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风中的少年 . 武中的圣者 . 车中的老人

(2009-08-28 15:11:52) 下一个

加拿大的深秋,凛冽的寒风,在都市中心林立的高楼间呼啸而过。在一座高大、古旧而庄严的银行大楼的前面,北风卷起地上的薄雪,扫过门外宽阔而陡峭的多级石阶,让人更感寒意。在台阶的两侧是角度很陡的大理石平滑道肩。

几个高大壮硕的白人少年,身着短裤T恤,正在轮流踏动脚下时髦的滑板,试图尝试着从很陡的石头道肩上一滑而下。他们有时候成功,有时候摔倒,摔在外侧的花坛里,甚至摔在坚硬的石头台阶上面。虽有护膝和护肘在身,我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倒地时的痛苦表情。但即刻,脸上痛苦的表情就马上又被自嘲的笑声和不服输的劲头所取代,然后就又爬起来,等待下一次尝试了。在他们旁边紧挨着,有几位身娇貌美的白人少女,在一边不时惊叫、一边崇拜地为他们站脚助威。凛冽的寒风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抚面的春风。

刚刚下班匆匆前行的我,突然发现就在离这群人有将近十米远的地方,还站着一位同龄少年,从相貌和服装一看便知,应是港台老一辈移民的后代。少年身上穿着厚厚的质地考究的呢绒大衣,长长的围脖填补了耳腮之下和肩膀之上所有裸露之处,与他旁边的邮筒有几分相似。

华人少年正面对着那些或是自己的同学,或是自己的朋友的俊男靓女傻傻地站着,从自己因饱学而得的厚厚的眼镜镜片后面,用既羡慕、又崇拜、又时受惊吓的目光,观看着这群另类;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而在那群西人少男少女眼里,这位华人少年是根本不存在的,连偶尔一瞥都不值得。

这一刻,我的眼睛如相机一样地按下了快门,拍下了这个让我一生都不会洗掉的难忘一幕:

风雪 石阶 西人少年 华人少年

从此以后,在我的脑海之中,每调阅一次这幅画面,我的心就每紧缩一下,悲怆之情就油然而起。


刚到一个新单位,大家都对我既好奇又热情,因为我是这里来的第一位华人,其他人多数是意大利裔和其他北欧和西欧人的后代,多数比我年纪大。而让我有点受宠若惊,甚至感到诧异的是总有一位叫BRACE的矮胖粗壮的中年白人男子对我仿佛有格外的好感。一和我碰面,他总是先把腰一下,再闪身形、迈过步,走趟圆场,再向我秀几下拳脚。一开始大家不熟,我只能微微一笑说声“好”。等日子久了,他突然问我:“你说我功夫练得如何?”原来BRACE是个功夫爱好者。自少年开始就学习空手道和中国功夫,长期参加各种地区性比赛,偶有斩获。我说“对不起,我不会功夫,平时只是偶尔走走路、跑跑步和打打乒乓”他说“这也正常,我们这里也是各有所好,玩滑板、打球、练功夫都能吸引年轻人,只要够酷就能吸引年轻人来玩。我又好奇地问“那你当年为什么要选择玩夫而不是其他的玩法呢?”这一问不要紧,打开了他那一看就是憋了很久的话匣子:“当然是因为BRUCE LEE(李小龙)呗,他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偶像”我说我在中国国内就听说李小龙是海外有名的武打影星,把中国工夫推向了世界,看来还真是这样啊”没想到我的答对反而激起了BRACE的更大反应,“看来你对BRUCE太不了解,他是我们北美地区所有练搏击的人,不论是中国工夫还是空手道、跆拳道、柔术或是其他什么格斗术的精神偶像,是至尊的圣者。”他又说,“60年代以前,在我小的时候,根本没有人练搏击,诺大的一座都会城市的黄页书里,把空手道、跆拳道等所有的搏击武馆算在一起也不过两、三家。是李小龙全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把中国工夫推上银幕和电视,成为当时北美的少男少女们追捧的流行时尚之一、乃至与整个

(未完)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