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相文学

本是白相人 偶博文学客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荡马路

(2014-06-06 15:14:09) 下一个

在上海话里,“逛街”叫“荡马路”。在我的记忆里,上海有“荡”不完的马路。

问起真正的老上海,他们会很自豪地跟你讲发生在“大马路”、“腻马路”、“叁马路”、和“肆马路”上的故事。现在上海的中年人还有可能告诉你所谓的“肆马路”就是现今的福州路,而当年的“霞飞路”就是现今的淮海路。而“几零后”年轻人只有在百度之后才会知道,以外滩为起点,东西走向的几条大路,由北向南,依次为“大马路(解放后改名为南京路)”、“腻马路(九江路)”、和“叁马路(汉口路)”……

、八十年代的年轻人谈恋爱,上海人叫“轧朋友”,有一项几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被戏称为“淮海战役”,说的就是两个小俩口到淮海路去“荡马路”。尽管南京路顶着“大马路”的头衔,还有好几家“一店”,比如“中百一店”、“食品一店”,而淮海路上只有“中百二店”,但在当年上海人的心目中,淮海路的“档次”略高一些。


淮海路上的现代雕塑

那时的学徒工每月是36元。拿到工资后带着女朋友到淮海路去“荡”个半天,口袋肯定就见底了。对于家境宽裕的“老克勒”,这正好是“扎台型”的时候。但对于囊中羞涩的小伙子,“淮海战役”是拖不起的,为了不“坍招势”,只好咬紧牙关,将爱情进行到底,力争“淮海战役”的完胜。

近年来,随着大型购物中心不断兴建,除了中华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还可以荡一荡之外,“荡马路”好像已经被“逛猫(mall)”取代了。购物中心里冬暖夏凉,风雨不碍,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与“荡马路”相比,自有不少优点。热恋中的年轻人也有各种各样的“情调(或调情)”会馆场所可以打发时间,耗时伤财的“淮海战役”也早就成为历史了。



作为“过来人”,我每次回到上海,只要有半天时间打发,我还是会想着到淮海路“荡一圈”,去寻找新上海的往事。

淮海路上高大庇荫的法国梧桐依旧,但行人比以前少多了,街道比以前干净了,店面也比以前更上档次了…… 在新落户的巴黎春天、星巴克、和哈根达斯之间,我仍然看见了不少“老面孔”。



长春食品店还在,哈尔滨却不见了(最近刚听说要恢复),同时逝去的是留在多少老上海人心中的那一方奶油蛋糕。


对面的光明邨还在,门前仍旧是一日到夜排着长龙,等一份新出笼的大包子或是刚煎好的鲜肉月饼。夏天,冒着三十八、九度的酷暑,打着阳伞,摇着蒲扇,老顾客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耐心排队。路过的新上海人难免好奇,张口打听,回答是“几十年的老牌子啦,味道勿要太灵噢。”大部分人扭头看看排着的顾客,再抬头看看天,然后无奈地摇着头走开去了……

偶尔会有一两个年轻人,在犹豫片刻之后,走到了队尾。若干年之后,他们之中某一个也许就在这里,自豪地对着好奇的过客声称:““几十年的老牌子啦,味道勿要太灵噢。”


©  梁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jinzhengping 回复 悄悄话 造沙森大厦马路最宽上海人洋文念不来就叫大马路,而后才有23456马路。
jinzhengping 回复 悄悄话 上海现在象租界洋货洋牌洋文趾高气扬的洋人。还有就是那些变了称号的狗腿子帮办。
越王 回复 悄悄话 每次回去也都要去南京路,淮海路,和福州路的书城去逛逛,不然就好像没去上海。

考一考:

新世界外面有一条标语,很不错。是一幅对子,上联是:“十里南京路”,下联是什么?
180511 回复 悄悄话 不过现在的上海已经不是旧日的上海。除了极少数商店以外,大多数的商店营业员都不会说上海话了。上海已经被蝗虫们占领了。上海话也被共产党消灭了。只有在海外的上海人才保留着上海的传统。

要看唐朝去日本,要看宋朝去韩国,要看民国去台湾,要看上海去海外。
180511 回复 悄悄话 chrisevans 2014-06-06 20:20:27 回复 悄悄话 “大马路”命名为南京路是在1865年,还是大清的天下
=================
那个年代的“南京路”只是现在的南京东路,只到英租界的西边西藏路。现在的南京西路原来是静安寺路。东西两条南京路根本是天壤之别。
梁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risevans' 的评论 : You are right. "大马路“ was never an official name.
梁兄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ddy874' 的评论 : You are right. Thanks for pointing out.
Eddy874 回复 悄悄话 蕩马路是我们年轻的最美好的记忆。谢谢作者让我囬忆在上海的清苦但开心日子。
一位海外囬忆者
(有点啇讨:学徒工资18元,学徒工滿師后工资36元)
chrisevans 回复 悄悄话 “大马路”命名为南京路是在1865年,还是大清的天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