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槟郎总集

相关南京诗人老师槟郎资料大全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黄叶飘落槟郎诗集

(2013-02-22 05:48:29) 下一个

黄叶飘落槟郎诗集
  11文秘 张珅

  槟郎老师教我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槟郎是老师的笔名,而老师亦爱以此自称。老师喜欢写诗,同学们也称他诗人。说来惭愧,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我却不懂诗,更不懂现代诗。也不曾仔细读过老师的诗,不过是在课堂上的多媒体上粗略看过几首。可能是由于我对现代诗和现代诗人的偏见,只是觉得这些不过是孤芳自赏的人的自我陶醉。现在想来,我是被自己的认知和事物的外象束缚了。人都是这样,总是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认知世界,却被自己的知识所束缚,然后将这些认知称为现实。
  今天很认真的看了槟郎老师的一些作品,渐渐读出那些透在文章诗作中的纯真。第一篇是《青溪梦忆》,梦境很美,梦境里的女子更美。梦境中有条甘澈的青溪,人在溪边,心情自然愉悦。兑意为泽,泽即水,悦便是人在水边的心情了。读到梦中的青溪,我仿佛也身临溪边追寻琴声。我本以为会有箫音作和,然后是溪边才子佳人琴箫合奏《笑傲江湖》俯视天下的淡然,迎来的却是舞动长袖蹁跹的女子。别是一般情调。
  我若是男子,在清溪小姑的神龛边,念想着清溪小姑和情郎的羡人传说,看着起舞的仙子,也是会提不起脚步离开的罢。这样的梦,谁又愿意醒呢。我不禁改变了寻常对老师老愤青的看法,一个能构想出这样醉人情景,并将这情景淋漓精致描写出来,让读者能感同身受的诗人,他的思想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只知抱怨社会黑暗不公,也不止停留在仅仅能发现生活中污秽的那一面。
  看到的第二篇作品是《重游栖霞寺》。曾在上课时听老师说他年轻时出家未遂。不知道怎样的绝望,才会让人将斩断红尘遁入空门的想法付诸现实,或许真的如红鼻子僧人说的,中文系学生多愁善感吧。现实与理想的距离是很难跨越的,设想的太美好,与现实参照的时候,只恨不得用石头将天砸破。这两首诗都跟我们南京有关,青溪小姑是南朝乐府里的多情的神女,而栖霞寺也是六朝金陵的胜迹,他的相关诗作还有《给青溪小姑》、《大学时的一次出家》、《住步桃花扇亭》等。槟郎老师对他的第二故乡和中国古代文学都很熟稔和亲近,才能写出这样饱含感情和诗意的文字。
  槟郎老师有时候义愤填膺的跟我们说些政治时事,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常将这些心情写成诗与我们分享,有对腐败的不满,有对底层人的同情,有对束缚自由的控诉。老师也常以书生自居,以布衣为荣,见他自己的《问与答的彻底》,刘倩的《以终身布衣为傲的槟郎老师》。在我的理解里,书生,读书一小生。过去将老师与书生的概念对比时,总会发笑。因为我心中的书生一直是以许仙为原型的。可能是偶像剧看多之后的误导吧。老师读了那么多书,并且愿意继续读书,无论多大年纪,都可称得书生的;而以终身布衣为傲,是中国古代一种文化和人格传统,体现在诗学上的是隐逸境界,体现在人格上的是狂狷傲骨。
  我不过一介小女子心胸,装不下整个天下,只求能独善其身,不求渡人。每当听闻老师的悲天悯人或是怨刺社会黑暗的时候,只能远远地崇敬老师的率直和赤诚。老师每年每月都会有大量诗作,有人赞赏老师的诗,有人批驳,有人说老师处处留情,有人说老师内心纯真……我比较偏向说老师不满社会,愿意生活在自己构想的美好的诗中的评价。
  中国人讲究盖棺定论,历史总会给人一个中肯的评价。正如他的《诗人槟郎之墓》里的诗境,或许百年之后会有那样一个少女,读懂了槟郎,捧着槟郎诗集,哭晕在刻着“诗人槟郎”的墓碑前,然后有片黄叶飘落在翻开的诗集的某一页里。
  2013-2-2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