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御史,忠义之士——先祖李黼公事迹
(2012-02-08 21:45:49)
下一个
状元御史,忠义之士——先祖李黼公事迹
槟郎
安徽巢湖市东边有一个美丽的半汤小镇,现在随着市区的发展扩大,已经成为巢湖市市区的一部分。半汤镇以温泉之乡著名,泉水恒温55度,故名“半汤”,安徽省级的干部疗养院、工人疗养院,还有地市的地质系统疗养院等多家疗养度假单位在小镇周围密布。在半汤镇的西北,试刀山(龙山)与紫薇山(西山)构成一个钝角,钝角东南敞开为巢湖山地到平原的一部分,这里是力寺行政村区域,以名刹古寺大力寺而得名,是我的家乡,是一支李氏宗族的繁衍栖息之地,风物宜人,民情纯朴,地灵人杰。
半汤力寺的李氏宗族先祖原是安徽阜阳(颍州)人,在元末明初社会动乱时期,直系先祖迁居南方,到我这一代已经二十代。现在这里李氏宗族的族谱从元末李守中公算起,其上之世系已经不详。本文要介绍的先祖李黼公(1298——1352),父亲便是李守中公,李守中公官至元朝工部尚书。李黼公,字子威,元朝时状元,官拜过监察御史、江州(九江)路总管等职。在元末社会动乱中,李黼公忠于职守,为保一方平安,机智勇敢地多次打败乱军,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不屈而死,朝廷闻之,赠黼摅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德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诏立庙江州,赐额曰崇烈。官其子秉方集贤待制。我是他的第二十二世裔。
《元史》和《明史》有多处谈及先祖李黼公。先引一段《元史》记载:李黼,字子威,颍人也。工部尚书守中之子,守中性卞急,遇诸子极严,每一饮酒,辄半月醉不解,黼百计承顺,求宁亲心,终不可得,跪而自讼,往往达旦,无几微厌怠之意。初补国学生。泰定四年,遂以明经魁多士,授翰林修撰。明年,代祠西岳,省臣谓黼曰:“敕使每后我,今可易邪?”黼曰:“王人虽微,《春秋》 序于诸侯之上,尊君也,奈何后乎!”省臣不敢对。改河南行省检校官,迁礼部主事,拜监察御史。首言:“禴祠烝尝,古今大祭,今太庙唯二祭,而日享佛祠、神御,非礼也,宜据经行之。成均,教化之基,不当隶集贤,宜属省臣兼领。诸侯王岁赐有定额,封易代之际,陈请恩例,世系戚疏,无成书可考,宜仿先代,修正玉牒。”皆不报。转江西行省郎中,入为国子监丞,迁宣文阁监书博士,兼经筵官。数与劝讲,每以圣贤心法为帝言之。俄中书命黼巡视河渠,黼上言曰:“蔡河源出京西,宋以转输之故,平地作堤,今河底填淤,高出地面,秋霖一至,横溃为灾,宜按故迹修浚。他日东河或有不测之阻,江、淮运物,当由此分道达京,万世之利也。”亦不报。升秘书太监,拜礼部侍郎。奉旨详定中外所上封事。已而廷议内外官通调,授黼江州路总管。
先祖李黼公正是在江州路总管任上为国尽忠,为民尽责而死的,他以此光耀《元史》和《明史》二史,赢得他的后代子孙永久的敬仰。他的事迹也无疑以此为中心,这涉及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元末“江州之战”。
《元史》是这样记述先祖李黼公与江州之战的:至正十一年夏五月,盗起河南,北据徐、蔡,南陷蕲、黄,焚掠数千里,造船北岸,锐意南攻。九江居下流,实江东、西襟喉之地,黼治城壕,修器械,募丁壮,分守要害,且上攻守之策于江西行省,请兵屯江北,以扼贼冲,庶几大江之险,贼不得共之,不报。黼叹曰:“吾不知死所矣。”乃独椎牛飨士,激忠义以作士气,数日之间,纪纲粗立。十二年正月己未,贼渡江,陷武昌,威顺王及省臣相继遁,舳舻蔽江而下,江西大震。贼乘胜破瑞昌,右丞孛罗帖木兒方军于江,闻之,遁。黼虽孤立,辞气愈奋厉。时黄梅县主簿也孙帖木兒,愿出击贼,黼大喜,向天沥酒与之誓。言始脱口,贼游兵已至境,急檄诸乡落聚木石于险塞处,遏贼归路。仓卒无号,乃墨士卒面,统之出战,黼身先士卒,大呼陷阵,也孙帖木兒继进,贼大败,逐北六十里。乡丁依险阻,乘高下木石,横尸蔽路,杀获二万余。黼还,谓左右曰:“贼不利于陆,必由水道以舟薄我,苟失备御,吾属无唯类矣。”乃以长木数千,冒铁椎于杪,暗植沿岸水中,逆刺贼舟,谓之七星桩。会西南风急,贼舟数千,果扬帆顺流鼓噪而至,舟遇桩不得动,进退无措,黼帅将士奋击,发火翎箭射之,焚溺死者无算,余舟散走。行省上黼功,请拜江西行省参政,行江州、南康等路军民都总管,便宜行事。已而贼势更炽,西自荆湖,东际淮甸,守臣往往弃城遁,黼守孤城,提孱旅,斩馘扶伤,无日不战,中外援绝。二月甲申,贼将薄城,分省平章政事秃坚不花自北门遁。黼引兵登陴,布战具,贼已至甘棠湖,焚西门,乃张弩箭射之。贼趑趄未敢进,转攻东门。黼救东门,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自巷背来,刺黼堕马,黼与从子秉昭俱骂贼而死。郡民闻黼死,器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黼死逾月,参政之命始下,年五十五。
为了体现史书的本来面目,我以上是直接引用。我在网上找到一篇佚名文章介绍“江州之战”的,正好可以引来作为普及版: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二月,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徐寿辉部义军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击败元军的一次进攻战。十二年正月,徐寿辉攻克武昌后,为巩固和拓展战略基地,在率一部西进的同时,派另一部顺江东下攻江州。时元行省右丞孛罗帖木儿率部驻江州,闻义军舟师蔽江而下来攻,弃城逃走。元江州总管李黼在大兵压境之际,与黄梅县(今湖北黄梅)主薄也孙帖木儿联兵一处,同时组织地主武装依山据险,集聚木石阻绝义军归路。李黼与也孙帖木儿率军主动出击,李黼身先士卒,军心大振,义军不支,北退60里,沿途遭元伏兵阻击,伤亡惨重。横尸蔽路,死伤2万余人。李黼首战告捷后,料义军必倾舟师来攻,遂置七星桩于江中,果不出李黼所料,义军陆路战败后,乘西南风急,发战船数干艘,顺流鼓噪来攻。船为七星桩所阻,进退不能,李黼乘势命军发射火翎箭,义军被焚溺死者甚众,船多被焚毁,余舟退走,义军攻江州不下,遂移师转攻江州周围州县。时西路军进展顺利,元守将多畏于义军威势,弃城逃走,大部州县一时均为义军所据,江州中外援已绝处于孤立的地位。二月,义军乘此大好形势复攻江州,元分省平章政事秃坚不花自北门逃走。李黼整军备御,时义军进至甘棠湖(今九江南)火攻西门未果,乃转攻东门,李黼急救不及,义军已突入城内,经激烈巷战,击败元军杀李黼,江州为义军所占。点评:此战,元军充分利用地势之长,因险设防两败义军,迫使义军移师它攻。义军在水陆两路攻战不利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战略方针,消除江州周围据点,使江州中外援绝,陷入孤立,尔后因时造势一举攻克江州。
我又在“阜阳人物志”网页上发现有关的介绍文字:李黼,生卒纪年无考,字子威,元末颍州人。元泰定四年( 1327 年)中状元,累官至宣文阁监书博士兼经筵官、工部尚书,至正中任江州总管。红巾军颍州举义后,各地农民纷起响应,李黼屯兵江北,以图阻挡农民军南进。 1352 年正月,农民军破武昌,前锋抵江州境,黼伙同也先帖木儿,袭退农民军 60 里,杀 2 万人。又用长木数千,暗置江中,阻击农民军水师的进攻,使义军惨遭挫折,朝廷诏为行省参政。后农民军首领徐寿辉率军截断江州外援,攻破江州,李黼及其侄李秉昭均被杀。
可以看出,与李黼公打江州之战的是明末造反农民军的一支,徐寿辉部。徐寿辉,一名真一,蕲州罗田县(今属湖北)人,原籍湖南。生平以贩布为业,往来于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带。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于蕲州起兵,十月建都蕲水(今湖北浠水),国号天完,年号治平,寿辉称帝,成为南方红巾军名义上的领袖。后来,部下陈友谅谋杀了徐寿辉,即位称帝,国号大汉,天完政权亡。江州之战和当时官任元江州路总管的先祖李黼公数胜终败就义,敌方是徐寿辉天完国的邹普胜主力与彭莹玉部。陈友谅和大汉国又被朱元璋所灭,中国在元末动乱后,又统一为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
虽然先祖李黼公忠于元朝,为保境安民,机智勇敢,水路两路两次打败元末农民军的一支,终因战败不屈被杀,也是农民军出身的朱元璋却以元朝的继承者自居,把其他与他争夺江山的农民军贬为乱匪。上面引用的《元史》说:“贼趑趄未敢进,转攻东门。黼救东门,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自巷背来,刺黼堕马,黼与从子秉昭俱骂贼而死。郡民闻黼死,器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显然将徐寿辉势力称为“贼”,将先祖李黼公作为正面形象来记述的,而《元史》本是明朝所修。《明太祖宝训·励忠节》的记载也说明朱元璋对先祖李黼公的崇敬:吴元年十月辛亥,太祖敕礼官曰:“自古忠臣义士,舍生取义,身殁而名存,有以垂训于天下后世。若元右丞余阙守安庆,屹然当南北之冲,援绝力穷,举家皆死,节义凛然。又若江州总管李黼,身守孤城,力抗强敌,临难死义,与阙同辙。自昔忠臣义士必见褒崇于后代,盖以励风教也。宜令有司建祠肖像,岁时祀之。”
《永乐大典》里有《李黼传》。后来的《续资治通鉴》更称朱元璋外的元末农民军为“妖人”,是封建正统的偏见,也有关于先祖李黼公的文字:乙酉,徐寿辉兵陷江州,总管李黼死之,遂陷南康路。时贼势愈盛,西自荆湖,东际淮甸,守臣往往弃城遁,黼中外援绝。贼将薄城,分省平章政事图沁布哈自北门遁。黼引兵登陴,布战具,贼已至甘棠湖,焚西门,乃张弩射之。贼转攻东门,黼救之,而贼已入,与之巷战,知力不敌,挥剑叱贼曰:“杀我,毋杀百姓!”贼刺黼堕马,黼与兄冕之子秉昭俱骂贼而死,郡民哭声震天,相率具棺葬于东门外。黼死逾月,参政之命始下。冕居颍,亦死于贼。事闻,赠黼淮南、江北行省左丞,追封陇西郡公,谥忠文,立庙江州,赐额曰崇烈,官其子秉方集贤待制。
发现先祖有李黼公是状元出身,作为贫贱文人、大学教师的我,的确很兴奋。《元史志第三十一·选举一》记载:“四年春三月,廷试进士阿察赤、李黼等八十有六人。”另有文字记载:“李黼,颖州(今河南阜阳)人,字子威。生于元大德二年(1298),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元泰定四年(1327)左榜状元。”有当代学者萧启庆谈元代汉人状元:“元代科举十六科,产生左右榜状元三十二人,殉国者几近总数五分之一。状元殉国比例高,乃因荣誉感强,而且政治地位较高,大多肩负方面重任。”先祖李黼公便是他举的一个例子。李黼公说过说:“为臣死忠, 为子死孝,在黼之分,唯知尽死守土而已,所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者也”。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录有元末作者不详之《吊四状元》律诗,该诗乃评价四位状元在国难中之表现,有句云:“元举何如兼善死,公平争似子威高”,元举指王宗哲,兼善,公平,子威分别指泰不华,李齐,李黼。陶氏之评论为:“若论其优劣,则江州第一,台州次之,高邮又次之,宪佥不足论矣!”意即先祖李黼公表现最好,泰不华次之,李齐又次之,而王宗哲未能克尽臣节,故“不足论矣”。
先祖元代尚书李守中公有二子。长子为李冕公,字法周,子秉昭,两人皆与李黼公死难于江州,后代不传。李守中公次子李黼公有一子为秉方,幸免于难,因父亲英烈事迹,被朝廷封为“集贤待制”。秉方公有二子,为寻源公和绍源公,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自阜阳(颍州)迁居巢湖,见半汤古刹大力寺附近泉壑幽深,林木繁茂,水深汩汩,鸟鸣嘤嘤,诚佳境地,于是卜新居与其下,自此以后,族属渐繁,子孙昌炽,绵延于今屈指六百余载。半汤力寺李氏宗族而今人口四五千有奇,巢湖市北关门外堪称巨族。就先祖寻源公和绍源公来说,我又是先祖长兄寻源公的直系后代。
李黼公二十二世裔槟郎(李槟)2005年4月21日记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