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无所长,唯余文墨,一息尚存,笔耕不辍。
个人资料
大坐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浅说伯乐依情施教

(2011-06-30 03:56:35) 下一个
伯乐是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这一技之长比当今顶尖的汽车工程师牛多了。被他相中的马,当然是幸运的。然而,被他看中的人就不全是偷着乐的,有些人就郁闷得有苦说不出。
 
相马术若细分,也有若干门类。人们要跟伯乐学习,最想学什么呢?一般人肯定认准了相千里马的绝技,好比武侠小说里费尽心机攫取的武林秘籍一样。但是,据说伯乐教人绝不是有教无类毫无保留倾囊相授,而是从自己的感情出发,“教其所憎者相千里之马,教其所爱者相驽马”。把赖以成名最受人青睐的绝技传授给他讨厌的人,把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知识传授给他喜爱的人。这种做法猛一看不合常理,可是深入思索之后,不得不承认伯乐心思缜密,虽然不像“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那般直接分明,但也是害人害得无可挑剔,爱人爱得实实在在。因为千里马世所罕见,十年八载遇不上一回,难得获利;普通马则日日可见,天天买卖交易,收入丰厚。你说伯乐这肠子是不是拐弯忒多,心眼儿偏得让人害怕!
 
且不管伯乐的人品、教学如何,这则故事让我联想到时下许多家长的教育观。父母没有不喜欢孩子的,爱之深,望其利之厚,于是在孩子选择大学专业时,大多希望、怂恿、引导、甚至强迫报考实用性较强、报酬较高的学科,而那些学“相千里马之术”一类冷门学科的孩子则让家长少不了担心。这些家长在感情上和伯乐没有区别。
 
由此再看孔子则不同,不管他爱你憎你,教的都是其看家本领,顶多因人施教,而不是依情施教。孔子的理念是“君子谋道不谋食”,教的内容“文、行、忠、信”和物质生活不沾边,不能直接拿来养家糊口。学生中的“异能之士”都是因为在“德行”“政事”“言语”“文学”方面出名的人。他所欣赏的生活是自由自在,既不贫穷,也不奢华的田园式文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若在今天也就是个小资情调。所以,当时人看不上他,有些人认为会做生意、伶牙俐齿的子贡比孔先生强多了。子贡是否比孔子强,姑且不论,单看他倒腾买卖的本事肯定不是孔子教的。孔老师倾心教的爱徒,颜渊贫病早死,子路在暴乱中为了保持君子形象被人乘虚杀了。这种实际效果刚好与伯乐相反。

严格讲,伯乐与孔子没有可比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不同的教育思想评价也不会相同。表面上看,孔子被抬举为教育家,而伯乐除了人们知晓的专门知识,几乎没人推崇他的教育思想。但在实际上,至少现代人多数在遵循伯乐的原则,更注重功利,讲究实惠。

溯本寻源,伯乐不是唯一推行者。战国以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到汉代已经形成社会风气,当时有人总结道:“今世俗之人,以功成为贤,以胜患为智,以遭难为愚,以死节为憨”。只认成功人士,怎样成功的不管;光会保护自己,别人怎样不管;市侩、势利、精明,嘲笑牺牲精神。不幸的是,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其核心就是功利主义。
 
功利不完全是坏事,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是以此为唯一目的,逐利忘义,肯定会给社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如果,当今之人在逐功利的同时,增加一些求精神的分量,求实务虚兼而有之,在仰视成功者的同时,也尊重其他人,那就比较合理,人的浮躁将减弱,社会发展之路也不会过于倾斜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