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坐家

一无所长,唯余文墨,一息尚存,笔耕不辍。
个人资料
大坐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双重人格一例

(2010-10-14 03:45:20) 下一个

一个诗人在台上演说,慷慨陈词,从历史到现状,从原因到结果,从文化到感情,头头是道,精彩纷呈。讲者情绪激昂,听讲者一定热血沸腾。我相信演讲是成功的,能起多大作用不好说,但肯定会在人们心中留下较深印象。这不,我仅在网上看了一遍,便情不自禁敲起了键盘,发点感言。

 

演讲者不愧是个诗人,爱憎分明,口无遮拦,恨世风日下,叹文坛式微。贬人不惮忌讳,扬己不吝溢美。因此显现出一个清晰的双重人格。且看下面一段,诗人痛心疾首地说:

 

但十分悲哀的是,皇帝的新装本是一眼可以看穿的:我们无数的所谓文艺“精英”就是不说出来,为了那些诱人的功利财色!他们自欺着并同时欺骗着无数的民众!我亲身经历:本人曾在南方某市为我的小兄弟研墨铺纸(出于友情,我心甘情愿地为他“站台”,尽管他只是一位介于三流左右的书法家),没想到在场的衮衮诸公、政商大佬纷纷索要三流的字画,而对我这位忙前忙后的实力派一流诗人置若罔顾!这就是我们文化的堕落、文学的悲哀!人们认为书画是看得见的物质的、可以变现增值的!而诗歌是不值钱的,诗人是不需要的!再说一段更痛心的故事:我有一天带一部下小d到东方宾馆碰到香港某艺人,本人仰面而过(其实我认识那港兄),没想到小d莫名兴奋大喊大叫,他的邪劲彻底激怒了我,柳郎我转身狠狠抽了他一嘴巴,骂道:你这不争气的东西,你跟了我这多年,从来没见你如此兴奋,你今天驴吼马叫的,丢不丢人?他是什么货色?男不男女不女,鸡不鸡鸭不鸭的!小子你永远记住了,老子是伟大的诗人!我部下挨抽了,带着哭腔回我说,您伟不伟大我确实不知道,不过您没他有钱那是一定的!诗人再了不起怎么能与明星比呢?悲哉哀哉!悲莫大于心死!哀莫大于沉沦!

 

第一句虽算不上独具只眼,总还是一针见血,有警世钟作用。但所举两次亲身经历实在与此脱节,不仅强词夺理,毫无理直气壮味道,反而暴露了诗人的俗气恶习。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对朋友的不忠。既然“出于友情”“心甘情愿地为他站台”“为我的小兄弟研墨铺纸”,那么因为受到冷落而醋意大发,贬低朋友,这是为友之道吗?显然,他去“站台”与友情无关,是要出一回压倒朋友的风头。如果受冷落的原因是由于他的诗作曾经针砭了时弊,或者讽刺了“政商大佬”,或者描画了理想社会,那么我要向他致敬。然而“衮衮诸公、政商大佬”可能压根不知道他的名声与实力,吃喝嫖赌日理两万机,哪有功夫读诗,丝毫不足为怪。蹊跷的倒是清高的诗人为何对诸公大佬的态度如此在意?按照他演讲的内容看,应该极端鄙视这些人才对,为什么他会去为给这些人写字的“小兄弟”“站台”“研磨铺纸”,自毁清誉?为什么人家对他“置若罔闻”,他才怒火中烧?不由人不想到,他原本是要露一手抬轿的绝活,不承想无人赏识,不敢数落“诸公”“大佬”,便大骂朋友出气。

 

这一次经历还只是内心阴暗,下一次就大打出手,更加不堪了。

 

诗人平常出行跟从的有“部下小D”,大概类似书童、秘书。他特意提到这点,显然在表示身分非凡。由此联想起前回说到的“小兄弟”,可知诗人习惯俯视苍生,居高临下。邂逅港星,虽然认识,却不稀得搭理,“仰面而过”。且不论是否礼貌,就算这是诗人孤傲,本也无可厚非。他希望别人全来捧他,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当书童忘情追星,他立刻妒火勃发,“转身狠狠抽了他一嘴巴”。这一举动完全跟诗人头衔无关了,这一掌看似抽在小D脸上,实际却甩出了诗人的另一张真实面孔。我不愿意抛出与此相对应的字眼,这种专门欺压弱势的做法,让我无言以对。如果那人不是书童,而是长官、上级,他还有胆量“该出手时就出手”吗?当然他毕竟是诗人,并不具有某些身分,只是沾染了些许习气。有这种习气,动辄抡圆膀子的人,在中国比比皆是,寻常可见,但是以“伟大诗人”自诩,而对下属连打带骂,则属少见。我见过无耻文人,顶多逞口舌之快、文笔之利,没见过情急之下文武双全的。姑且算做一时情绪失控,但是打过之后,不仅没有歉疚赔礼,反而怀着一种快意欣赏下属的“哭腔”。难道养出诗人的愤怒,是要喷发到弱势者身上的吗?把恶毒的主子嘴脸当作高尚的身分标志,以凶狠的黑帮派头作为帅酷的时髦行头,这是诗情,还是酒劲?无耻之耻,是为耻!人可以傲气,但不能不可一世;人可以不满,但不能欺辱别人。诗人为什么不反躬自问无力与金钱、名利抗衡的原因呢?一个伟大诗人,连身边长随都不能了解,都不能感动,如何惊天地、泣鬼神呢?近朱近墨的原理在书童身上不好使了?还是诗人自己顶不住被赤化黑化了?

 

我没有读过他的诗。我知道他不乏诗人的冲天怒气,尤其是当别人没有把他当神敬仰的时候;我知道他也不缺诗人的敏感,尤其是当别人忽视他的时候;我知道他不少诗人的勇气,尤其是抽童仆耳光的狠劲。在演讲中,他说过许多有见识的话,但同时也暴露了他的浅薄。

 

他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我听说南方某大城市某领导B答记者问,有记者说在来的路上包差点被抢并结合群众的反应认为该市的治安不好会令人感到害怕,我们这位B领导脱口一句“谁说的,好人就不会害怕”!下面哄堂大笑(常理是:治安差害怕当然是大多数好人,坏人才不会害怕呢,他们是恐怖、害怕气氛的制造者)。该领导听到哄笑后又冲口一句“害怕就不是好人”!这回轮到台下笑翻了(前后两句话在逻辑上都不成立,亦不能倒推、互为因果)!我们高中语文就系统地安排了逻辑、语法、修辞等课程。据传有媒体人给了该领导两条“出路”:面对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仁兄要么扯跟鸟毛上吊;要么把脑袋扎进裤裆,好好补习文化!列位,你们说文化重不重要?不过但愿上面的例子只是编的段子。

 

如何评价一件事,显示了评者的见识高低。把一个无视百姓权益、典型官僚文过饰非、掩盖治理无能的错乱行为,仅仅归结为逻辑问题,需要补习文化,是否过于轻描淡写了点?这是揭露批判,还是护佑解脱?期望这般水平的诗人能够创作出传颂百代的千古绝唱,无怪要让人绝望了。假若说这就是诗人鼓吹的精英文化,或文化精英,我宁愿人们平庸些、善良些、大度些,至少说话前多过过脑子。

具有双重人格的人太普遍了,可以说人人都有两面性。有两面性并不可怕可恶,关键在于有自知之明,尽量压抑丑恶,限制丑恶,展示美好,遵循美好。我无意冒犯诗人,谨以此与诗人共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