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9)
2012 (58)
2013 (52)
2014 (41)
2015 (54)
2016 (49)
2017 (21)
爱国,爱祖国。这是从小不停地往脑子里灌输的观念之一。
屈原是千百年来树立的爱国主义标兵之一。
春秋战国时,大大小小的国家林立,爱家者很多,爱国者少见。很多人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只知家长,不知国君。那会儿连孔子都不“怀居”,带着一帮徒弟出国四处面试求职。有文化有本事的人朝秦暮楚,跳槽频繁。后世左派们狠批的知识分子摇摆性,大概从此种下了根。孔老先生甚至把“不怀居”当作身份的特征,他说如果不是这样,就得从“士”的队伍里赶将出去。
屈原不是没有动摇过,“国无人兮莫我知,又何怀乎故都?”他曾经听从了巫师灵氛的指示,“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东西南北跑了一圈,但是总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把他往回拉。“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屈原为什么要爱国呢?小的时候没有多想过,大了以后又觉得是愚忠,现在我知道真实的原因是基于血缘关系。他出身于楚国王族,老牌太子党。楚国就是他们家的,楚王是其亲戚家人。他爱国无异恋自家,忠王实乃护亲戚。忠与孝,家和国在他那里是二而一的东西,是名实相符的国家。二者分裂,不能两全,说的不是屈原这类人。国家与他有切身利益相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世臣就是享受世卿世禄待遇的人,主要由国君的亲戚们组成,屈原即属世臣。世臣的特权只有故国才能给予,离开故国,不仅所有的特权荡然无存,心灵上的失落更是难耐的煎熬。丧家犬是可怜的,因为它没家。尽管在家也会受到喝斥责打,但是那种疼爱亲情是别处没有的,所以离家出走一阵还是要回来。毕竟天下之大,家仅有一个。所以屈原因爱而生怨,虽怨而不恨。《诗》三百怨而不怒,大抵也是这个缘故,自家的事有什么非得扯破脸。因此他爱国忠君并无特别之处,感人之处,一切都是从私家出发,为其一家考虑,如此而已。我不反对爱国,但把屈原树为典型就选错人了。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那是生长的地方,是祖先庐墓所在。也就是说它不是由于切身利益,而是由于曾经发生的事情在我们的记忆中占据较多的位置,有着千丝万缕的亲近感。由人而美化了地方,由亲而留恋了山水。于是我们说怀念那块地方,喜欢听到那里的乡音。
然而,我们没有屈原那种可以夸口的家世,吹不出“帝高阳之苗裔兮”的大话,与统治者扯不上亲戚关系,和国除了地缘关系外,找不到相通的血脉。说我们都是炎帝黄帝的子孙,那是高攀,拉个名人贵人炫耀一下,有几个真信?如果是真实的,一路近亲繁殖下来,我们这个民族早该灭绝了,退化了,光从人种上说就没有什么发展希望了。有人不同意,说不单中国,全球都是近亲繁殖,外国人的始祖母夏娃就是用亚当的肋骨克隆出来的。许多民族的始祖都是一对亲兄妹,谁也没比谁强多少。因此,华人才没有傻到无与伦比。罗大佑说,五千年血脉相连。这是自做多情,还是赞美近亲繁殖,其实他是把古人的家国观念硬搬到今天了。
马克思说,工人无祖国。似乎他不赞成效忠于某个固定的地方。他不仅抛弃了与国的血缘关系,还否定了地缘关系,而且否定的十分彻底,一点不承认有祖国。在他的思想面前,任何形式的爱国口号都显得狭隘局促。他的思想超前了,大大超前了,不但他的敌人资本主义国家反对,连他的所谓信徒共产国家也不认同。如果老马读过《离骚》,大概会发出“世无人兮莫我知”的慨叹了。
随着互联网把人拉近,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捆绑在一起,思想意识形态不再是障碍,“祖国”在地球村的字典里就只残余“出生地”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