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婆媳过招 (三)

(2011-03-24 19:15:20) 下一个

上一节说的是甜言蜜语,这一节里要讨论的是刚柔并济。如果说甜言蜜语算得上是柔的话,在处理婆媳关系的时候,刚也是一定少不了的。对于我们家的情形来说,“刚”主要是应用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三辈人住在一起,经常遇到的难题是:爷爷奶奶对孙辈的宠溺。如果不是长期生活在一起,这倒也不是大问题,反正等爷爷奶奶走了再来收拾孩子也不迟,但象我们家这样,一直都住在一起的话,没有规矩不行。我要求公公婆婆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包括:不许偷偷地给孩子买零食,不许偷偷地给孩子零花钱,以及我管孩子的时候不得进行干预等等。别看这几条现在写起来很简单,当初也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之后才得以实施的。

坦率地讲,在这点上,婆婆的表现比公公好,婆婆经常在教会参加活动,教会里会讨论家庭里各种关系的相处,婆婆回家就会说,管教孩子的责任在父母身上,爷爷奶奶只能起到顾问的作用。在这点上,我们家难对付的是我公公。(备注:婆婆的理论水平虽然比公公高,但只要遇到具体问题,就和公公站在一条战线上,主要是疼孙子的心在那,实在是情不自禁,我想等我当了奶奶的时候就更能理解了)。

公公从来都是一家之主,一辈子走过来也比较顺利,多少有些自负与固执。相处之初,他哪里会把我这个小媳妇放在眼里?那个时候,他对待孙子的态度可以说是为所欲为。孙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要是孙子喜欢吃的东西,他会恨不得把整个货架都搬回来。出门的话,几乎每个自动售货机都要替孙子光顾一回;吃饭的时候,不吃米饭就换包子,不吃包子就换面条,结果是孩子吃东西越来越挑剔。还有,我不能管教孩子,孩子一哭,公公就上火,在家里大声地嚷嚷,气愤愤地说:你们怎么总惹孩子哭?他忘了他年轻时也曾拎着棍子追在他儿子后面跑的场景了,他越护着,孩子哭得越凶,找到靠山了呗。

怎么办?长此以往肯定不行,最后实在无奈,我把脸往下一拉,严厉地说,如果你非要坚持这样做的话,那你就搬出去住吧。公公看我动了真格的,并且在与我相处一段时间后,知道我的个性也是说一不二的,可能是想到从此就不能与宝贝孙子朝夕相处了,气焰立即就低了许多,这算是我第一回合的胜利。当然一次胜利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类似的情形又发生几回后,公公就再也不敢擅自作主了。不过呢,我平时很少会说“你们搬出去住”这样的话,就好象谈恋爱一样,不能总把分手两个字挂在嘴边,这样的狠话是非到万不得已时不用。

尽管这么多年都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两个孩子目前还算是乖巧懂事,公公婆婆心里更是喜欢。两老有时会笑眯眯地看着孙子,很满意地说,我们家的两个孩子都是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我有时就会趁机接上一句,现在你们知道孩子是要好好管教,不能太惯着的吧。这个时候两老就会笑着点头不语了。

其实,老人也是需要哄的。俗话说,“老小老小”,这话不无道理,说的是人老了有时侯会象小孩子一样。只是依我的经验,老的比小的难对付多了。小的吧,我可以打,可以骂;老的呢,是轻不得,重不得。当两老偶而耍小孩子脾气时,我一般会笑着说:爸,您听话,好吧?或者:妈,您听话,啊?这一招好象还挺管用的,我说了这话之后,公公婆婆似乎就没那么执拗了。总而言之,在与公婆相处时,要做到软硬兼施,该软的时候要软,该硬的时候要硬。我知道,这条操作起来难度系数比较高,至少比第一条甜言蜜语要难,但姐妹们要有信心,要努力,如果这条能做成功了,那婆媳之间的很多问题也就能解决啦。

婆媳过招 (一)
婆媳过招 (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