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844)
2011 (928)
2012 (1456)
2013 (2037)
2014 (3427)
2015 (2074)
2016 (1427)
2017 (1082)
2018 (296)
2019 (168)
2023 (111)
直径寻幽曲径门,
读时明白写时昏。
书空何世难陈古,
字实今生不了魂。
收藏狼兄好文:
评诗论词之十三:剪径人的诗
wolf65 于 2010-04-13 23:14:06
读平铺直叙的诗文,如参观北京十三陵,索然无味:一条笔直大路,两边石人,过宫门,直捣坟茔,下台阶,一直看到墓棺,那棺中的死人一定也是正对者大路的。
诗文能引人入胜,端赖曲折起伏四字,如游香山,游颐和园。
剪径者,劫道儿也。操此业者多为胸蛮汉子,善持刀弄狠,能吟诗的自然不多。幸亏历史上第一位剪径者给他们留下了几句口号当开场白:
此路是我开,(以比兴开始,说:“我开了路。” 这里文法是“启”。)
此树是我栽。(“又栽了树。” 文法是“承”。)
要在此路过,(话题突然一转说:“阁下要想在这儿过,嘿嘿。” 文法是“转”。)
留下买路财。(最后说:“不必怕,只是要收点儿养路费。” 这里是“合”。)
短短四句口号,起承转合皆备,一气贯通,歪理正说,诙谐幽默。过路人不由想乐,可又乐不出来,因为还有两句潜台词,虽没说出来,却令人回味无穷。那就是:
若无买路财,
留下性命来。
虽然剪径道具 - 刀的威慑作用不可忽略,但这四句口号感染力远比“呔!留下银子滚蛋,否则...” 要强多了。因此诸多演义小说在相同的情节里,都常引用这四句口号,久之,作者自己和读者熟视无睹,竟然忘了这几句口号为何百用不衰的原因:“启承转合,起伏曲折”。
明有唐伯虎氏,大才子也,有诗专颂伍子胥曰:
白马曾骑踏海潮,(将军英魂不散,每年跨马指挥钱塘之潮。是“启”。)
由来吴地说前朝。(每见将军来,观潮者谁不论及前朝往事?是“承”。)
眼前多少不平事,(可眼前有这么多不平事。是“转”,读者会跟着问:“却要如何呢?”)
愿与将军借宝刀。(要如何?要向借将军宝刀尔。是“合”,点出谜底。)
而潜台词 - 诗的回味处,作者并未直说: “并非借刀以赏目,乃借神器之威,斫尽人间不平尔。” 到这儿了,若仔细比较一番,不难发现大才子运笔的路数跟那上面那位剪径者的口号毫无二致,俺不由地暗自佩服起那位第一个喊这几句口号的剪径人来了。
唐诗里,启承转合的例子比比皆是,信手拈来一首:
春晴(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启
雨后全无叶底花。承
蜂蝶纷纷过墙去,转
却疑春色在邻家。合
有问者曰:写景之诗有否启承转合?
答:成功的写景之作,也在作者要体现的精神世界里蕴藏着的启承转合。写景的艺术目的在“动情”,即触发读者的感情共鸣。如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除字面意思之外,读者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若更深一层,联系到此诗刚作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从而还可以体会出此诗虽为即景之作,实则包含着作者对大唐朝野万象更新的企盼和欢悦。也就是说:启承转合的因为所以都蕴藏在诗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