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云烟

不小心把时空写成云烟。
版权为博主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请勿用博客原创训练AI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诗,歌的头绪

(2009-10-15 11:49:01) 下一个
 
-- 有感LinMu 《黑眼睛和诗》
-- 纯属个人浅见(偏见,俗见,成见),欢迎讨论,拍砖~
 
 
雾山,桥和烟城
 
在哪儿都能写诗,在哪儿也都能读诗。大多数诗人也许更喜欢把自己的心境放在雾山里,朦胧,淡泊,清静。诗友一起唱和对诗,也一定更喜一片田园的宁静。当然也有智者在灯红酒绿的烟城,也能写出清雅,或是愤世的诗篇; 咖啡屋,茶室也是小聚的佳处。网上的坛子也有山,城之分。
 
烟城的看官哪一天进了雾山,一定能感触于那种朦胧的恬静,偶尔的相遇一定能为之心动。可老在一种景置里,再好,也有乏味,单调之时。反之,亦然。
 
沟通就像山,城之间的桥。写诗的是可以控制朦胧度的,或者说是不是愿意搭这么座桥。写得好的完全可以打动很多读者的心,又不失必要的诗雾。当然也有愿怎么写就怎么写的,只为一,两个知己,或者不管别人的,只为写出某种心境的。
 
 
歌词
 
当年听台,港校园歌曲,就注意到很多歌手都出自中文系。歌词的韵功和诗意拿捏有致,既可通俗流行,又不过白。现在听的一些好歌,也都继承这样的传统。估计和学校系统的中文教育有些关系。歌词作者不敢说都会写诗,但功力应与诗人不相上下。
 
好歌自然还得有佳曲添翼,歌手唱红。所以歌从表现形式上,比诗的合作性,复杂性高得多。歌词当然还受曲,时,市场的约束,不能像诗这么自由。
 
 
朗诵
 
打小听朗诵就起鸡皮疙瘩,现在反应迟钝,没那么强烈了。总觉得某种声音,只适合一类诗,文。而且朗诵很像演话剧,本来该是轻声细语的,为了方便观众,只好读的响亮一些。反之,有些诗歌,可能因为用字,词的关系,不适于朗诵这种表达方式。当然也不乏佳作,就是带口音的这么一读,也能感受到诗的意境。也听过一些很动人的诗朗诵制作,大家的确玩儿得很专业。
 
 
附:
 
《黑眼睛和诗》
 
LinMu09-10-14 23:31:43
 

黑眼睛穿过黑暗

在浩淼的太空  寻找光明

朦胧诗让一代人朦胧迷茫

也让一代人觉醒向往

黑眼睛把黑暗引向光明

也引来诗歌闪光的泡沫破灭

朗诵诗的嘴用来唱流行曲

写没人看的诗  沉迷于文字游戏

为了诗意地栖居

在富有诗意的寓所里

闷得发慌  无事可干

对诗进行集体谋杀  剖析
诗被解构之后

鲜血已流干

尸体喂养秃鹫  野狗

只剩一堆难懂的文字和骨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