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西的世界

高尔夫球,摄影,旅游,讲笑话,写写心得,这就是我工作、家庭以外的小世界。
个人资料
MichaelC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岳麓山,博物馆,音乐会,团生活

(2009-07-24 14:45:17) 下一个

1980 岳麓山、博物馆、音乐会、团生活、讲座

前言:从这些老日记里,我可以看到我从16岁进武大后的成长,几乎每年都有进步。

1980.2.  在武大过春节

这是普普通通的一天。天是灰白色的,没有太阳。唯一与平时不同的,在于有了一些鞭炮声;学校四周与往日不同,出奇的安静;心里头有一块石头:在过春节。

这是普通的一天,我心里这样祝愿,但愿对于这种套俗的日子,我总是感到普通,并不令人出奇。唯一在自己表现上不同的是,上午去了一趟女生宿舍。这几天的伙食不错,都是和罗川、梁冰、塌子东一块吃的,可称团圆。

这样说来,这一天,并不是那么的普通。这是自己的过错,如何发奋学习?特别是玩了两次扑克,这真是,在这里竟也玩上了这种绝顶无聊的东西。在此,我表示这种决心,从此后再不玩倒霉、花费人的时间的扑克。这种习惯自上大学后就消失了,现在虽没喜欢上,只是偶尔一玩,但也算一次过失。

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普通起来,沉心于学习呢?这是必要的,英语还没有读完,《线性代数》还未开张。如何是好?目前应作努力。但,始终不必自己吓唬自己,主要要完成学习计划,并不是为了个人某种利益,这样思想才能开朗些。

普普通通的一天,就让它普普通通地过去吧!空虚的生活,是事业心的忌讳。但愿象今天这样的一天,永远是普普通通的。

新年第一夜晚 于武大珞珈山下。

1980.2.18. 英语学习问题

English学了这么多日子了,但和班上其他几位(杜国宏、刘旭、陈建伟)同学比较起来,自己的English水平还相差较远。

首先,在读的方面,自己取进较小。如何读得象样点,即标准化(洋人化)一些呢?通过观察,陈建伟、龙熙平的读音,我觉得有如下几点读时应注意。(陈建伟现在读得很不错了,以前并看不出什么很好的地方,只是他的读法对他的取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于我来说,就是要如何学到他的这种读法。)

一、压低嗓子,小声地。就是人们常说的假嗓子。以前,我总喜欢朗朗大声地叫着读,其实自己基本功——外语嗓子能力——差,还必须通过基本训练,小声地读。这点陈建伟、龙熙平正是这样,读得含混而小声,不放开嗓门,这样对自己的嗓门适用外语或许有很多好处。

二、极力仿学外国人的声调。由于是读而不是演讲,故可以缓慢地、心平气和地、小声地读,不要仿佛是吵架似的大叫。语调不能自编,多仿是必要的。不得不装腔作势地将舌头动弹得象外国人一样。显然,起先,别人是会笑话的,但象陈建伟那样日子长了,就好了。我不也曾笑过他以及龙熙平的那种读法吗?现在又必须学他们了!读English要作到流利就不容易。特别是流利的同时还要发音正确,吐词清楚。以前只注意大声大声地读,不注意发音正确与否,现在注意到了这一点,还要注意到读音的流利。

其次,如何多用English呢?最近刘旭的通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自己可以多用English通信,可以多写几个。

虽然我没有刘旭那种学习外语的天才能力,但通过自己的多次练习总会有一定的取进的。现在决心和建连、小铁采用English通信。以前,自己在用English方面做的较差。自己应该努力用English来思考问题,这点往往忘记了。——虽然难以做到,但可努力争取。阅读了一些东西,不要去用汉文的意思去记忆这些东西,而可用English本身去记。以前往往读完了知道汉文内容,但一个English句子没记住。如何多说English,这点也很困难。

第三、以前我总随身带着一本袖珍词典,这给自己外出以及听课都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从而大词典就翻得较少,常搁在抽屉里。现在我发现,经常使用大词典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更多,最主要的是例句多,便于感性认识,加强记忆。这点在大词典的后面已说得很清楚了。所以,应该不怕麻烦,多带大词典,多查大词典。

第四、多多记忆一些东西。不仅要记汉文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记住English 。目前自己要读的英语书也真多:教材:许国璋《English》、北大《英语》、《化工基础英语》、《讲座英语》;读物:更多。

如何看完这些书呢?而且要做到看一本记住一本。自然想到了订一个读书计划。但,又有一点心寒,要读的书太多了,计划上都排不了。如何是好?计划总不能落空。故有如下想法:1、计划中,先是文学读物,后是科技。自己还决心花一点时间(两个学期)于文学性的教材上;2、计划安排往后移一些,第六、七、八学期课较松。这样可避免课多、时间紧,计划很难实现的毛病。

总之,English学习问题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争取学好这一门?我说过,我讨厌这种语言学习,但,既然目前已经学习上了,就要争取学好,决不能半途而废。

1980.8.29. 东湖游泳记

已是秋天,没想到武汉的天气竟仍这么热。不得已,就去东湖游泳场游泳,作为一种乐趣。

东湖的水是绿色的,风大浪也高。天却是兰色的,地平线上还带点微红色。见到了这少见的风浪,我们却更是高兴了,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下水后,水却格外暖,直感到水面上反而冷,于是就一直泡在水里,不敢也不想出来了。浪中游泳的确比风平浪静时增添了别样的趣味。随着水面的起伏,人也跟着一升一降,这不用费力的运动当然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记得在湘江里刚学会游泳后就很喜欢斗浪,每次大船过后,我及同伴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向江中游去,去过浪峰的“老伯瘾”。风浪里更有一种趣味,随着波浪起伏,你的位置的升降,你所见到的东西也忽然消失,忽然出现。当浪峰在你前头的时候,你什么也看不到,而当你在浪峰的时候,你的视野却一下开阔起来。前面有几位泳伴的话,你就可以看到他们的黑头一现一没,象玩什么把戏似的。

迎浪、顺浪、平浪而游都试过,其中顺浪、平浪最易呛水,而其乐趣也不少。停在游泳池的水泥柱旁,任水浪冲击,竟差点有些抓不住了,想到利用风浪将会向人类提供多大的能源。

游完上岸,风一吹,太阳一晒,身子就干了。阳光照在水面上,象一些银质的碎片在发光。站在岸边看着风浪拍击着岸边的情景,不禁想起了高尔基在《海燕》中“风抱着翠狠狠地甩去”的描述,我似乎觉得,这广阔的、深绿深绿的东湖水,就是那大海,而我则站在岸边,尽情地领受着海浪拍岸的情趣。

一九八O年八月二十九日(二十八日事)

1980.8.29   岳麓山

824日下午,与众友同游岳麓山,甚为惬意。特补记如下。

树林:清透的泉水潺潺流下山去,参天的树木遮住了阳光,再加上清冷的山风、丛生的杂草,仿佛我们到了原始森林一样。我们为能够看到一眼自然界的本来面目而高兴,也为这岳麓山幽静的树林而惊叹!我们是从林中小道攀上山峰的,虽然累,却饱偿了自然界的自然风光。

园庭:游玩之处少不了园庭,而这里的园庭却令人难以忘怀。麓山寺里的传说、园里的花草陈设,都教人留步不忍离去。就是那些门庭上的对联妙句就够玩味半天了。

久坐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山顶:登山的乐趣却又全被山顶的风光冲淡了。我们坐在一块大岩石上,望着湘江水、长沙城,真是心旷神怡,视野忽地开阔,令人舒适。坐在山顶茶楼,经山风一吹,却又是另外一种风味,龙井茶香却经不住满山满园风景的吸引,竟忘了这原是有名的茶!响鼓岭上,用石块击之,却不闻有鼓声,心想石块毕竟是石块,鼓毕竟是鼓,传说毕竟是传说,罢了。

下山:有登山,也必有下山。山上一阵玩耍,现在就要离去,加上玩的兴高采烈,下山时竟悠悠然,快步如飞起来了。洗个清泉脸,谈上几句情感话,满心满怀都载的是游山的乐趣。一九八O年八月二十九日记于武昌)

1980.9.16.       参观湖北博物馆

九月十六日,作为团的生活,班上组织了去湖北博物馆的参观。参观的内容有董必武纪念展览和湖北随县曾侯出土文物展览。

董必武纪念展览倒没有看到什么,走马观花,虽有讲解员却因为听也不是,看也不是,最后听也没听到什么,看也没看到什么,只记得有些照片、文字解释、书信原件、董老文物等。心想,这种纪念展览对死去的人和对活着的人又有什么作用呢?董老的笔墨、甚至使用过的东西都成了这展览厅的主物,这与生前的董老相称吗?真为参观一番无所获得而感到惋惜和可悲。心中也想,那些有名之士,如果你们的确不能给人类、社会留下什么的话,就最好不要遗弃下来这么一大摊子的东西,叫后人难办。在这一点上,还是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做得好,因为定理和作品是人类永恒需要的。

随县的出土文物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古代的文物(二千年前)虽然不能带我们去浮想当时的情景,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去观赏古代中国人的杰作却有些自豪感,加上这些艺术品本来的美,更给我们增添了乐趣。——艺术上的美是无时代性的。棺木、木条、编钟、乐器、会具、古玩、兵器,都给我们留下了印象,虽没有仔细观瞧,却也是生平以来第一次看出土文物,值得在心中记下这次。回家后,有的同学说还是考古好,什么金银宝贝都要由他们先看。我却想,还是创造这些艺术品的劳动者最先看,所以还是他们好。

这次参观,意外地玩得那么痛快惬意,令人难以忘怀。或许组织的活动大都如此,先是怀疑能否玩好,而玩后就知道了。

这次参观使我想起了冷静与热烈、沉着和激动的问题。

1980.9.2.  星期一  老师的风格

下午的哲学课,教课的张老师(女)的讲话真是别有风格,另有一番味道。首先,她的讲话就给人一种官腔感,废话和重复的话仿佛有些花腔花调了。这些讲话的特征是“啊”多,句首句尾、停顿都带上个啊,也许这是她在用啊代替标点表示停顿?虽然她讲课的内容很紧凑,却因为一个啊字冲淡了许多人的听课兴趣。我想,她是怎样带上这个“啊啊”的习惯的呢?北方人说话就如此吗?我接触的北方人却不如此呀!想想,很可能是她自己官腔多了的习惯。

晚上,在化一教室上化学课。先是刘老师对上学期理论及实验课进行总结,还讲了本学期理论课的有关事项,接着是X老师(七八级实验室主任)讲本学期实验要求。

刘老师讲的倒是有条有理,听了就明白了他讲的是什么东西,而X老师却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首先是口才不好,吐词不清,但,他讲的东西又多,口若悬河却又乱七八糟,人人都有一种厌恶感,台下乱哄哄的,有时还鼓掌喝倒彩了。我们根本就没有听清楚这位老师讲些什么,刘老师还时常加进一些话来,两人一唱一和仿佛唱戏一样。这位老师“教育”我们学生做好实验,却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好的印象。更讨厌的是,他想到那说到那,很可能只有他明白了他要说些什么。

下午上哲学课的张老师虽有“啊”的习惯,却讲课讲得满好,而这位就差劲到什么地步了。深思一下,大学三年级了,还有这样一些老师讲课,说明了我们的大学师资差到何种地步了!老师的讲课方式对同学的听课兴趣有很大的影响,那些有这样那样毛病、学生不爱听他讲课的老师为什么不能改一改呢?

晚上回到寝室后,子东说“听了一晚的废话。”是的,的确如此。

1980.9.30.       心情,病,医生

刚开学不久,没想到却病了一场,直感到这是两年来最厉害的一次,一周之内竟看了五次病,也开了五次药,还打了八次针。

发热畏寒,睡在被子里,被子都被汗湿了,冷起来却鸡皮疙瘩横生。头昏脑胀,没法看书,没法上课。一边停课休息,一边心里搅乱开了,心中想,这是什么病呢?打摆子吗?会不会导致休学?那就糟了。越想心里越烦,越想心里越急,甚至还希望上帝能为自己将病魔除去。我也冷静地想过这场病的缘由,暑假一个多月,我几乎没有搞体育锻炼,身体体质下降,一致天气稍微变冷,便感冒发烧,耽误学习,可想身体好是如何重要,有的时候着急起来就想,如果我的身体能像许多同学那样的话,我的学习该有多大的起劲啊!于是暗下决心,病一好边开始锻炼。

我希望自己的病早一点好,但看病回来往往觉得医生在故意与我作对。每次回来都是开的一样的药:APC,四环素;每次去我也都是一样的主诉,发烧,畏寒,头昏;每次都是一样的结论——重感冒。生物界有百灵鸟,医生开的是百灵药,纯粹是对付病人而已,于是“医生骗人”的念头也在心头油然升起。医院离寝室太远,以前看病往往走到那烧也不发了,嗽也不咳了,鼻涕也不流了,医生还误以为你没病装病或怕病呢!那知道回来后一身汗经风一吹,病又来了。在我想来,西药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而非混合物),对人的身体往往会有害的,因为人体需要的是生物有机体(如蛋白、油脂、淀粉等)而这些非生物有机的无机物很可能是人类近代特征病的起源。由于这些原因,我很不希望多看病、多吃药,如上个学期我就以没有得感冒,没看过病作为骄傲。但现在却好,开学来个“开门红”,一周就看了五次,开了无数药,真是晦气极了。

人难免病,但总不希望病。而且,同是人也有病多病少的区别。我希望自己体魄强壮起来,有病了再去找医生,恐怕已不是办法,因为这场病教训了我,医院里的医生最好别信。体质好,病就少,我何不在生病之前就找医生呢?这位私人保健医生就是锻炼和小心,其医术之高明恐怕是没有哪个医院的医生能够达到的。

病愈后,我开始了锻炼,内容仍是上学期的体操项目,现在臂力、胸肌、腿部力量都有所增长,觉得身体比以前强多了,这就是锻炼的效应。小心,就是说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该躺下来休息的时候就别再去娱乐更不能去学习。天气凉了注意加衣,不能图一时的激动而忘乎所以,这一点也很重要,往往病是从不小心中开始的。

现在我的心情怎么样呢?找到了中意的医生,当然就愉快起来。但希望中国人或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身边都有这么一位良医。

终身制和邓小平辞职、陈永贵免职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真是给中国的土地吹来了一阵春风。民主改革,使我看到了中国四个现代化的一线光明。现代化的思想是与封建意识对立的,中国需要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改革一系列政策,改革干部制度、国家制度、教育制度、企业制度等等,这些是发展先进技术的前提。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使中国人在思想意识上与外国人有所差距,传统的礼教、家庭、君臣观念使封建意识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扎下了根,现代的民主、人道概念,只是在半个世纪前才出现。可以想象,要施行彻底的改革会有多大的困难。

干部终身制是大家深恶痛绝的,这次中央的头头们就有心在这方面做出榜样。邓小平等的辞职就如此。但是为什么陈永贵却叫免职呢?两者有何区别?我想,辞职是光荣的,而免职就有点难堪了。同是下台,同是为了废终身制。

在高度的民主制度下,上台和下台应在荣誉上没有区别,因为没有下台何以上台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下台象征着失败,于是千百年来包括这些年来,官上官下谁也不下去,终身制就是这样形成的。要废除终身制就必须使人理解下台的重要性,在国外,人们对下台并不以为然,而在中国非犯重大错误不会下台。

所以,在中国,邓小平式的下台是光荣的,人们鼓吹这种式样的下台,相反,陈永贵式的下台是一种耻辱,人们唾弃这种下台。下台分两样,谁又不挑好的呢?于是都希望邓式下台法,否则不下台,这只有促进终身制使之翻版再生。

值得赞扬的是该下台就下台,没有丝毫的价钱可讲。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正是如此,许多该下台的人,因为没有直接的错误而呆着不走。要知道四个现代化与这些不学无术的长官们是如何不相称,如何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时代啊!

大会是在向邓小平等辞职者鼓掌声中结束的,这却使我悲切起来。心中想,如果对下台者一定要鼓掌的话,我一定会先向陈永贵鼓掌的。但愿在这鼓掌的热烈声中,终身制会走出中国的土地。

1980.10.1. 我养成了跑书店的习惯

今天是国庆节,这几天来看了不少的电影,如《淘金记》、《马陵记》、《一个美国飞行员》,可以说是比较痛快的几天。早上一起来就是吃饭的时间了。吃过饭将被套洗了,这被套很久没有洗,竟有一股味道了。这是我很久以前作的计划—— .一洗被套。

洗完晒完东西我便去书店,这次暑假我养成了多往书店跑的习惯,或许是跟童志刚学的。先是在街道口书店买了《黑格尔小传》、《法汉词典》、《哲学入门》等几本书,后来又在武大书店买了一幅画。在外面转了一大圈子,在街上看了不少的人,回来后把画挂了起来,看了一会新买的书便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我买了不少小册子之类的书,但大都没有看,丢在“书箱”里,想来又有点花钱不如画个大书柜了。为什么没有看呢?或许稍稍看一下,翻一下,了解了解内容,总有好处的,虽然我有详看细读的习惯,但毕竟目前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吃过午饭,照例是午睡。睡到两点钟起来,就去化学系大教室。先看了一阵《黑格尔小传》,只觉得黑格尔的成长过程于己有可取之处,而此书的许多哲学问题读来很素味,只好机械地读下去,并领会不了多少。后来看了一会《物质结构》。现在该看的书真不少,欠了不少账。

心里觉得看不下去了,便在4 30回来锻炼。与罗川一道玩了一会篮球,自己虽不会却有心学会它,又与杨书宏玩了一会单杠。玩单杠时是不能逗乐的,杨书宏一说《淘金记》中的镜头,我就没劲玩了。

晚饭后,打了开水,洗了冷水澡。同寝室的另几位都去看电影《旧拉丁》了,我却没有去。订起了上午洗的被子。

1980.10.6.  制作树叶标本的乐趣

星期六下午,小雨。上实验课。

喜欢生物的同窗榻子东准备趁实验室的方便制作叶脉标本,出于乐趣,我也随他一起做了起来。先是在去化学大楼的路上采摘树叶,我们想多试几种,特别是那些形状优美的树叶,于是采集了好几种,桂树的最多,其余的都是一些不知名的树叶。实验是这样进行的:100毫升水中加入4克氢氧化钠和3克碳酸钠,放进树叶烧煮10分钟即得。实验结果表明,书(《生物标本制作》)上说的是对的,较软的叶片被煮烂了,只有桂树叶可以。最后只有两片成功的,我俩分享了这制作标本的乐趣。

放假时在杨小娜那里就曾看到过几张这样的叶脉标本,而且染上了红色、绿色,挺美。榻子东用红墨水将他的那片染成了红色,我倒以为这第一片不如让它保持原来的本色,其意义或许更深一些。

1980.10.7.      琴台音乐会歌星点评

星期三  晚上。  洗完澡,洗完衣服,便和榻子东一起去新教室看琴台音乐会首场演出的实况转播。内容是相当精彩的,先是吴雁泽唱了几支歌,后来叶佩英、施鸿鄂和朱蓬博都唱了几支歌,最后是一个音乐节目。

对吴雁泽唱的四首民歌,都不太感兴趣,只是他也是一个歌星,希望能听到他最美的节目。其中日本民歌倒也较好听。叶佩英的歌唱有点和李谷一差不多,音调较高,如《我爱你,祖国》只是觉得没有李谷一唱的好。她是位新近才出道的歌星。

施鸿鄂的唱法有点和李双江相同,音高粗旷,如《再见吧!妈妈》、《松花江山》,只是《青春啊青春》唱得还有些柔和的感觉。奇怪的是,他也戴着一副眼镜,度数还很高。

最精彩的还是朱蓬博唱的,我一直很喜欢听她唱的歌,因为她唱的歌柔和,不像李谷一唱的那么高调,如《尼罗河畔的歌声》、《红杉树》、《宝贝》等几支歌都是我最喜欢的。这次她唱的《橄榄树》等几支歌更是令人陶醉。她的出场是这次音乐会的高潮。据说李谷一的唱法有了改变,如《乡恋》等。她的唱腔较广,各种音色、音调都有,但现在我还是最喜欢朱蓬博这位“中国的夜莺”唱的歌。

最后的音乐也听来叫人舒服。但可惜的是我不懂音乐之中的含义,也不懂管弦乐队的合奏方法,只能凭感情听一听。来听音乐会的人如此之多,我真没有想到,这恰恰说明大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很高的,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中,他们也知道如何休息。

一个晚上,就在音乐之中度过了。

1980.10.8. 琴台音乐会

声振林木三楚动,响遏行云四化争

琴台音乐会昨天下午才在新华路体育馆开幕,许多著名歌唱家参加。出于对音乐的崇拜,特记下一些与音乐有关的小事,以丰富学习之余的趣味。

琴台由来:二千多年前有位古琴高手俞伯牙一直为他的那些“志在高山”、“意在流水”的乐章无人理解而苦恼。当他遇到能了解他的艺术的朋友钟子期时,他是多么的快慰啊。然而不幸,子期早他而死,他又是何等的痛惜、难过。伯牙竟忍心把他珍贵的古琴摔碎了……后人王振朋(元)曾作高山流水识知音的《伯牙鼓琴图》。可惜上次去古琴台,根本没有看明白古琴台的由来,直觉得一块乱地。连“高山流水”的匾额和月湖都不曾知道,更莫说是伯牙的故事了。

向来我对音乐是不喜欢也不讨厌的,没有察觉到音乐对生活的作用,那么现在我为什么对音乐的兴趣这么浓呢?学习生活比较枯燥,思想都渐渐变得僵化起来,看了武汉歌舞剧院来校的演出,特别是听了吴雁泽的歌唱,一股音乐兴趣便油然升起。我会唱的歌不多,理解的音乐就更少,又想在学习之余唱唱哼哼,却偏偏歌词又记不住,乐谱也不会,加上学习紧张,学唱歌的计划就安排在暑假开始了。

暑假回到家,家里恰新买了一台电唱机,哥哥买了许多唱片,真是给我提供了极好的工具。特用一个练习本抄了许多歌词,对着唱片学唱,这样一来竟激起了我对音乐的崇拜。暑假我写道“在我看来,电影、小说不叫娱乐,而音乐、歌曲才是名副其实的娱乐。”优美的电子琴、吉他乐曲、动人的歌唱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忘掉你的忧愁和悲伤,唱起美好的希望。”“让一天的劳累和辛苦,随着歌声遗忘。”这格言似的歌词更给我一种莫大的力量。一个暑假我竟学会了十五支歌(以前完全不会的),可想其中乐趣之大,我的兴趣之高了。加上郝建连、杨勉、梦龙和永强对音乐的爱好,以及目前社会上的一股音乐时髦风,更加强了我对音乐的爱好。

但爱好只是门外汉的爱好,现在我连乐谱都不会,说爱好,说崇拜,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我却不以为然,我的目的在于求得愉快和休息。既然音乐能够给我这一些,我为什么不可以喜欢她呢?自己对音乐感兴趣以来的经验表明,悦耳的歌唱、优美的乐曲的确使人轻松,自己如果也能跟着哼上两句,忘记书本上的一切,自己的思想就会瞬间理智起来。在音乐中的休息没有激动和思考,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这恰是常动大脑的人所需要的。我永远不能成为一个音乐者,音乐却可以给我永恒的力量。当我听说列宁最喜欢“热情奏鸣曲”时,我是多么高兴啊!

歌声是人的伴侣,它能给人安慰。

1980.10.8.      周胜银掉进水里

星期四中午。在十舍前开各团支部委员的会议。内容有两项,先是各班支部汇报前段工作的情况,后是总支交代下段团工作的几项任务。听了其他班支部工作情况介绍,我觉得是比较活泼生动的。现在我是班支部的组织委员,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组织生活搞得活泼生动一些呢?我认为现在同学们都对集体活动比较严肃认真了,如上次去博物馆参观就比较有成效,只要支部的人花点功夫,这点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也认为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支部工作应该以学习为中心,抓一抓同学的学习。在团的工作问题上,我也花去了不少精力,甚至有不眠之时。所以一方面要卓有成效地把支部工作搞好,又要抓好自己的学习。在大学当干部的这些日子以来,我感到要领导好一个集体,的确需要一定的组织才能,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既然这学期我已正式当上了组委,那只有硬着头皮干了。当然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东西,如演讲能力,临时应对问题的能力。

当我发言时,我的心竟跳得令人发慌,就如同在高十三班头一次主持支部会议那样,不知为什么如此紧张,仿佛周身的血液沸腾起来了,话也语无伦次。这是不沉着、不老练的表现。如果没有当干部的话,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这个弱点。记得有次开团鉴定会,我发言时竟紧张得发抖起来。演说能力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所需要的,所以我希望能够通过锻炼使自己在这方面老练起来,这对以后是大有好处的。

会议一直开到中午一点半,回寝室时有的同学已经午睡起床了。没办法迷迷糊糊在床上躺了一个多钟头,又起来看书。

四点钟。安排是组织生活——在化学系搞义务劳动。先是打扫卫生,原以为同学们都会随随便便应付应付,却没想到同学们的积极性如此高,无一声怨言。这使我这位组织者十分愉快。后来是铲除菜地,因为化学大楼附近不让种菜,于师傅叫我们把大楼后面的一些菜地中的菜铲掉。这样,我们有点像一伙匪徒在乱抢乱捣了。一边铲还一边说着铲除资产阶级苗的笑话。这是十分有趣的一项劳动,因为同学们难得在一起开怀共事。其中更有趣的是杜国宏和周胜银打闹,周胜银竟掉到水里去了。那水很脏,上面还长着浮草,看不清有多深。他掉进去后,竟一下子矮了半截,水齐大腿,使我们大笑起来。

晚上。七点钟,在南教室听张尧庭教授的科普讲座《概率论及其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他讲的生动,举例很多,会场上一直很热烈,但又讲得很乱没有系统化。仔细地想一想,还是有所收获,所以最后九点钟结束时大家为他热烈地鼓了掌。

1980.10.9.      星期五 团支部生活会

本来,我已答应过同学今晚的组织生活不过了,但赵丕虹(支部书记)却临时通知要过,没办法,我只好从速准备准备组织生活的内容。搞问题讨论是来不及了,只好汇报汇报昨天中午会议的情况。没想到我这次在全班的讲话,竟没有发生上次心跳的情形,而是比较沉着地讲完了所要讲的内容。这是一时激动把紧张给忘了,所以只要自己不意识到紧张还是不会紧张的。但终归是大学两年、中学毕业三年以来第一次当着这么多人说话,没有经验,只知道一个劲地按大纲往下讲,该说明的地方忘了说明,该补充的地方忘了补充,甚至连停顿下来思考都没有。结果只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讲完了,自己觉得效果并不很好。更值得记取的是,没有冷静下来边想边说,使自己所讲的东西系统化,每句话完整化。如果我自己去听我这次讲话也会觉得可笑的,太快了!

组织生活以后,班上干部开了一个会,又是话不投机半句多,真要把班工作搞好,难啊!

看了一会书,写了这篇长长的日记(包括补写前几天的),一个晚上又过去了。

1980.10.11.         星期六  电影《庐山恋》、电视系列片《加里森敢死队》

晚上和罗川一起去看电影《庐山恋》。近来看电影都是和他一起去的,似乎我与他算是好朋友了,因为我喜欢他的性格,和他在一块总是愉快的。本想通过电影看看庐山的风景,那知电影中大半都是萍水相逢、花花公子的风流事,没有反映出一个美丽、雄伟的庐山来。对于爱情一套以前我是极力反对的,现在虽然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但仍觉得爱情必须表现得恰当、自然,像这部电影中的耿华、周云这种多情痴意的男女恐怕少见。电影在六点五十分开映,八点多就放完了。看完电影又匆忙跑回来看电视——美国惊险电视系列片加里森敢死队第一部《兵不厌诈》。对这类惊险题材以前我是敬而远之,现在是又不讨厌又不喜欢。不过这部片子却比日本、美国的其他一些惊险片要好看,因为必较实际,到底有一些反法西斯的思想。看了一晚的电视、电影,很晚才睡觉,没想到却是近来最没有睡好的一次。

连续五个晚上就这么过去了,我之所以要连续记下这五个晚上自己干了一些什么,是为了提醒自己怎样面对现实生活,抓紧时间学习。电影、电视、小说、杂志、报纸等都无不与自己的正常学习在时间上有一定矛盾。是五不看,一心一意学习呢,还是适当看一看,增广自己的兴趣,调节调节大脑?以前我曾试用过前一种办法,那就是避开现实,去到书本中寻求安逸,但得到的是思想僵化,敏锐程度降低,尤其在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生活问题面前显得那么幼稚。这在很大程度上还导致我形成在生活上不爽朗而多忧虑的性格。现在却又恰恰相反,猛看,耽误了学习,许多书没看,欠了很多账,上个学期的教训差点又忘了。还是需要一点自我克制,劳逸结合。具体的如何进行,在生活中加以注意。

1980.11.14.  人生观讨论会纪要(学生俱乐部)

 


中心发言人及其主题:

梁亚莉(哲学系)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林(历史系) 自我的价值和意义

张立伟(中文系) 六十年代提倡的人生观错在哪里

  洁(经济系) “赵林命题”评议

张立伟发言要点:1、新宗教——为别人而活着(人生观)——为人类;2、空想社会主义——大公无私(道德观)——公私溶化,公而忘私。

张立伟发言后记

张立伟的发言,是这次讨论会最精彩的地方。俱乐部里,一会儿只能听到张精彩的演说,一会儿又只能听到热烈的鼓掌声。我之所以称他的发言叫演说,是因为我觉得他的风度和电影中人物的演说(如《希望在人间》、《大浪淘沙》)完全一样,我竟为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下演说而高兴。这在学术界被压的几十年来恐怕是难得的,或许这就说明了,大学生的生活正日益走向正常。

张立伟两拳撑着桌面,不时地打着有力的手势,给人的感觉就是健康、有力量,无论他发言的内容如何,他那严肃的风度就令人为之大加喝彩了。

他的演说,又是这次讨论会上,我感到思路最清楚的一个。不像其余几个发言,毫不知道到底要讲什么,只听到一些只言片语。他讲的题目是“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包括两个内容:1、“为别人的幸福而活着”的人生观是现代的新宗教,“为人类而活着”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人生观;2、“大公无私”的道德观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公私溶化,公而忘私”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对于第一个命题,他有如下理由:(1)作为人生观,必须回答对人类整体的看法,包括对别人和自己的看法。但“为别人而活着”的说法,只回答了对别人的看法,却没有回答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不能成为一种人生观;(2)这种所谓的“人生观”,其结果是造成社会上对个人的迷信,形成一种现代的新宗教。这种新宗教就是造神、当神、信神,虔诚;(3)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必须既为别人又为自己而活着,所以真正科学的人生观必须是“为人类而活着”。

对第二个命题,他有如下理由:(1)在社会主义阶段,公和私并存,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没有大大提高,经济关系还是公私并体,所以在这个阶段,“大公无私”不能是社会的道德观;(2)能否把“大公无私”当作共产主义的道德观来大力提倡呢?也不能。因为在共产主义私已经不存在,大公无私不能是共产主义的道德观,而只是一般现象。(3)必须同时有公私溶化和公而忘私。公中有私,私中有公,但不能否认公而忘私对社会所具有的作用,世上没有大公无私的人,却有公而忘私的人,所以我们应该一方面提倡公私溶化,另一方面提倡公而忘私。

最后,我以热烈的鼓掌报答了他大胆的演说,虽然,他并不知道我也鼓了掌。

其余几个同学发言摘要

赵林:对他在《中国青年》第八期发表的文章进行了说明。解释自我概念的含义,自私概念的含义。最后着重说明了自我的价值和意义。他强调,人的本质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社会应该提倡个人的能动性,而前些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张洁: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赵林命题“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是错误的。他引用费希特的“自我”概念的含义,说明赵林“自我”概念的错误。他强调,前些年,我们象信教那样信奉马克思主义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在现在,急需发展马克思主义之时,我们又不能犯另一种形式的教条主义,那就是:从经典的、国外的哲学著作中,不加思考地摘取一些言论,就作为不成熟的立论和结论。

李智华:他强调:在这次人生观争论中,有些人(指赵林)所说话的原来意思被人(指张洁等)曲解了,便大加攻击。所以他说,说话者要慎重,攻击者也要加以分析。就说赵林的“自私”提法,仿佛把自私美化了,令人费解,当然就会引火烧身。……

哲学系某某:他从历史上,自我概念的来源、含义转化,来帮助论证“赵林命题”的正确性。社会人人平等的基础是,个人在社会上起作用的可能性是几率均等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