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王安石的几首诗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代的欧阳修称赞他:“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所以后人又称之为王临川。宋神宗时,王安石任宰相,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推出了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新法,有“千古一相”的美誉。他的变法后来虽然被推翻了,对他的评价也毁多于誉,我们回头再来看这段历史,还是不能不为他的远见卓识所震惊。再联想起去年南方五省干旱,云南有八百三十万人面临吃粮困难,地方当局竟纵容奸商搞囤积,还美其名曰市场经济。要是王安石再世,恐怕要祭一祭狗头铡,铡一铡那些贪官奸商的头了。
王安石既是北宋的大散文家,也是北宋革新诗派中最优秀的诗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唐代诗人杜甫、韩愈、张籍等人的诗风,反对西昆体,力主文学创作“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其为文逻辑谨严、风格雄健、修辞精炼;其赋诗虽尚议论但能独树一帜,格律谨严、属对工稳、用语精警,被人称为“王荆公体”。后人一提炼词造句就不能不提起王安石,其诗的文学价值可见一斑。像这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上过中学的都会记忆犹新,因为那时老师曾经不厌其烦地讲过“到、过、绿”的区别,说是绿字多么生动活泛,乃是诗眼。可是记得这一句的人虽多,能随口说出下一句的人就要减一半了。全诗是这样的: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神宗熙宁元年,也就是公元1068年,在江宁养病、时年47岁的翰林学士王安石,奉召赴东京汴梁越次入对,从此开始了他政治生涯上的辉煌时期。他从江宁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至京口,也就是现在的镇江,北渡长江准备溯运河而上。时乃仲春,明月照江,夜泊瓜州渡口的王安石知道自己这一去任重道远,不知何时才能功成业就回归林下,说不定这一把老骨头要抛在异乡了。他所看重的是如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谋福利,至于自己的荣华富贵是没有放在心头的。所以他在离开家乡的同时就已经有了归隐的念头,那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才是这首诗的诗眼,也是诗人想要表达的心胸。多少年来,这首诗的后两句都传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但从季节上来看,江南早已是春满大地,生机盎然,北方的汴梁也柳绿花开了,所以“春风自绿江南岸”,更接近王安石的本意。江岸自绿,明月自明,而我要投身到残酷的政治洪流里去了。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的勇气、达观和奋进的精神,不是伤春的无病呻吟可以比拟的。相反,这首诗后两句若是写在为政失意之时,又会有另一番解释,又绿两字可能就切切了。
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辛,耳边响起驼铃声。山叠嶂,水纵横。顶风逆水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待到春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
这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歌曲,能让我们多少领略一下王安石的心情。此歌乃送人,王安石是自送,两样送别一样情。
王安石诗的特点可以用意境空灵、造语新奇而且饶有画意来概括。杨万里曾形象地说:“读半山绝句可当朝餐。”但是,王诗的特点还在它的思想深度,不单单是文辞之美。这和那些陈腐守旧的酸才腐儒苏东坡、只会砸缸的司马光之流不可同日而语,也是王安石后来备受诟病的因素之一。我们这里来读一读他的《明妃曲二首》: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昭君美冠汉宫,只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而不被汉文帝宠幸,反而被用来和番以公主身份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妃,呼韩邪死后,又按胡俗嫁了他的儿子。所以,王昭君的故事成了历代文人写诗作赋的素材,而美人薄命就是那千篇一律的结论。比如杜甫的: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文人们看来,汉高胡卑,就算是留在后宫当一个不知何时被宠幸的宫女,也比下嫁胡人好得多。王昭君的琵琶声声,分明充满了对汉廷的怨恨。王安石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就作为女人来讲,王昭君是幸福的,是“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是“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除了哀怨,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比起“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孰好孰坏,一目了然。金屋藏娇,比不上男女知心。一千多年以前就有这样的真知灼见,怎不令人敬佩。
《红楼梦》里,林黛玉也写了一首咏王昭君的诗《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关于此诗宝钗有一段点评:“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林黛玉在这里并不认为君王是轻颜色,她是在慨叹人的性命竟然可以如此被践踏,怀古追今,诗意就出来了。
王安石的词,数量不多但都是精品,往往夹叙夹议又让你感觉不出用典的生硬,居士最喜欢的是他的《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金陵,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北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一派繁荣气象。同时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全城,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两侧。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名篇。王安石这首词全篇意境开阔,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有宋一代,四面受敌。王安石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为宋朝后来的繁荣发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苏大胡子、司马砸缸拥炉吟诗、抱妓狎酒的时候,王安石在连夜赶写上仁宗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因天下之力以失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他的新法特别是兵荒战乱灾荒年的救济措施,直到南宋末年尚能生效,让人们怎能不缅怀他,让那些无能的官吏怎能不汗颜。
马上就是辛卯春节,窗外的梅花已经在悄悄地绽放,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我们也要抖擞精神,像王安石的诗里所写: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争插新桃换旧符。
华夏五千年,宰相以千计,王安石无疑是这宰相群星中最灿烂的一颗。特别是作为太平宰相,无人能比。他不但文采超人、志向高远,人品更是令人称道。连列宁也称赞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梁启超评价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不为过誉。看看当代,几十年来命相数辈,一蟹不如一蟹,更让我们怀念王安石,期待有像他那样的大政治家出现。王安石有一首未完的绝句,用来称赞他本人,十分妥切,且搬来用作本文的终篇。
万緑叢中紅一点、動人春色不須多。
2011/1/25 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