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斋闲话

忙里偷闲说闲话,静斋独居难静心。
个人资料
正文

说一说国内教授的工资

(2009-10-30 00:09:40) 下一个



                                                  说一说国内教授的工资

最近有两位海归博士折翼,归好还是不归好这个本来就热门的话题更加引人注目了。其实归不归,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何地,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几天回国出差,和国内同事聊了一些这方面的话题,写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我这次去的是一个较大城市里的二流大学,不能和北京或江南的名牌大学比,也不能和有些大牌教授来比,但是这所大学属于专门性比较强,学生就业好的院校,教职员工的收入相对较高,所以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工资是指税后、扣除各种公积金公益金后的纯收入,也就是国内讲得最后到手的钱。工资单上的基本工资国家有规定,数目是很有限的,但是加上岗位津贴、课时费、科研补助等等,实际收入一般是基本工资的一到两倍,比如二级教授基本工资大概是一年七万元左右,那么他的收入就应该是十五到二十万元之间。

我在这里只想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以此来判断若是你想海归的话,能不能承受。国内有很多收入高的教授,就算纯收入也比国外的高,比如在北京的名校聘请的长江学者,年收要在二十五万到三十万元水平,这在日本,直接换算也是四、五百万日元,考虑到这样的人在日本可能是副教授级,年薪八、九百万日元,那么纯收入是日本的一半,考虑到实际购买力,就是日本的一倍以上了。千人计划可能是这个的又一倍以上,在日本从生活感觉上讲,要有三千万日元以上的收入。

第一个例子是一位国内博士毕业,四十岁左右,正教授加硕士生导师,他的月收入大概是七千元,一周上三次课,在系里任副主任。除此之外有两千多块的住房公积金,这个钱只能买房用,是放在学校里的。该教授已经买了一处一百四十平米的公寓,房价是每平米一万元,交了一半的首付,剩下的由公积金来还贷就可以了。该教授妻子在同一所大学工作,做行政职务,据说拿得不比他少。这样的人,车子自然也是有的,他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再买一套房子给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将来娶媳妇用。

第二个例子也是国内博士毕业,今年三十一二岁,讲师,已经结婚有个两岁的小孩。他的月收入是三千五百元左右,妻子没他多,刚刚买了一套2004年建的二手房,一百平米左右。用他的话说是现在还起贷款来比较吃力,所以还没有余力买汽车。因为养一台车一年起码要一万多,对于这样年轻又要养孩子的就显得费劲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日本这个岁数生活应该还不如这个好,即使是同样年龄的大学教员,也就是助教职位,年收五六百万日元,哪里买得起房子。

在这所大学里,教职员工大概有一千二百人,学生总数是一万五千人左右,其中包括一部分专科和研究生。教师里汽车的保有率达百分之六十,四十岁以上的基本都有车,年轻人买车的则大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现在大众化汽车价格一般六到十万元,从工资比例来看还是有点贵,但中国人的消费意识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人,稍微有能力的都在争先恐后地买车买房子。这所大学除了校领导的公用车是高级车以外,教师私家车较好的是上海大众的帕萨特,大概十一、二万元左右,一位在香港一家大学做过几年博士后,后来作为校级特聘教授引进的老师有一辆这样的车,他的年龄是四十七岁,据说年收入能达到十五万以上。而学校领导,包括人事处,科研处等头头的薪水肯定要高于此。

还有一个数据需要知道的是,该校的清洁工的月薪是五百元,学校餐厅的服务员是八百元到一千多元不等。这些人都不算正式编制,没有劳保没有医保也没有公积金公益金,也就是国内常说的“五险”(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一金”(住房公积金)都没有的人员。

对于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或者是来读了几年博士后的人,第一个例子大体可以参照。假若你是四十岁前后,有学位也有一定的成果,那么到这样一说大学任正教授职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争取一下可以同时评为博导,那么正常的年收就会达到十五万元左右。因为现在住房价格涨幅太大,给你的第一笔安家用的住房补贴不够你付买房子的首付,你要想买大房子就要动用自己的积蓄。但是,可以想象,你的生活还是很上档次的,关键是你心理上的平衡能不能达到,因为在国内有太多的人拿得比你多而且没有你那样的本事。还有很多既得利益者,早已经淘完了第一桶金,和这些人相比烦恼就少不了。现在海归已经不存在太多的优势,况且我们也不一定就比国内的人强到那里去。

若你还年轻,最有可能的是争取到副教授的职位。那你就要在那里和人比拚击败你的对手而独占鳌头。一步登天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日本再积累一段时间是一个选择,但是谁也说不好到你想回去时又有什么变化。

不论如何,在国内的机会还是要多一些,毕竟中国处在一个上升的阶段,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缘分可能会使你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但是,就像我以前在和友人谈话纪实中所写的,那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按部就班的搞学问,挣点辛苦钱,无论在日本还是回中国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关键看你在哪里舒心。

综上所述,想海归的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否则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愉快。国内也没有太把海归当成一棵葱,政策上的好话是用来说的不是用来做的。回去之前设想好各种不利因素是成功的另一个关键。

本文只就作者了解的一些日本的情况做了点初步的分析,各国各地各人情况都不同,仅供大家参考。不论归于不归,都祝大家开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