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观百年越剧 述千古传说(2)

(2011-09-26 17:58:57) 下一个
接上文.


第一场 - 草桥结拜
演员:陈雪萍(梁山伯)、李敏(祝英台)

“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滨,有一个祝英台,秀丽聪明......”

这是全版越剧《梁祝》的开头小合唱,紧接着的,应该是祝英台为外出读书不被父亲许可而故意装病,又女扮男装成算卦先生戏弄父亲的一场戏。这次的明星版删减了这一场,直接从祝英台外出求学开始。

在播放的合唱声中,帷幕徐徐拉开。十六岁少女祝英台(李敏饰)女扮男装,与肩挑书担行囊的丫环银心一起赶往杭州府求学,途中在一草桥长亭休息。也将同赴一所学堂读书的17岁少年梁山伯(陈雪萍饰)及他的仆人四九与英台巧遇。梁、祝二人言谈甚欢,观念一致,便决定撮土为香,成为结拜兄弟。


 

图(好摄) 草桥结拜:李敏(祝英台)、陈雪萍(梁山伯)


剧中祝英台的家乡上虞县与越剧的发源地嵊县同属绍兴府,现在这两地都分别上升成了隶属绍兴市的上虞市和嵊州市。上虞县也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五帝之一虞舜(舜姓虞)的后代的封地,因此名中有“虞”。

来自杭州越剧院的陈雪萍扮演了这一幕戏中的梁山伯。她在这出戏里向观众展示了“范派”(范瑞娟)小生的特色。2009年,陈雪萍曾以《新狮吼记》荣获第24届梅花奖。

说起“范派”的范瑞娟,早年由于家境困难,10岁学戏,13岁时已挂了头牌。一次,范瑞娟到诸暨演出时,遇到日机轰炸,姐妹们各自逃难。她沿途乞讨,历尽艰险,才回到家乡。同年,范瑞娟辗转来到了上海,又从跑龙套、演丑角做起。她身处逆境不灰心丧气,不论演什么角色,都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最后成为一代越剧大师。范瑞娟在越剧《梁祝》中扮演的梁山伯成了“范派”的招牌戏之一。

扮演祝英台的是来自福建“芳华”越剧团的“王派”(王文娟)花旦、2007年第23届“梅花奖”得主李敏。说起李敏的求学过程还有一段小插曲:1982年“芳华”到李敏的家乡浙江招生,当时14岁的李敏因为班车晚点而姗姗来迟。到达时,招生老师都已打点行装准备离开了。所幸的是,老师推迟了乘车时间,专门为她安排了一场面试。果然,小姑娘以一段清悠婉转、娓娓动情的《盘夫索夫》唱段留给考评老师极好的口碑。经过初试、复试、三试后,李敏成为当地唯一考入“芳华”的学员。因她嗓音好,外型又有点像扮演林黛玉的王文娟,所以受命工“王派”花旦。

或许有人感到奇怪:越剧本是江浙、上海一带的地方戏,怎么会在福建这么一个没有越剧语言环境里出来一个“芳华”越剧团,而且该团在中国越剧界的地位极高?原来,该团是1946年由尹桂芳与竺水招(原名竺云华)搭档在上海成立的,尹桂芳任团长。团名各取她俩名字的尾字。1948年,竺水招(竺云华)从“芳华”退出另起炉灶,组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云华剧团”。

上世纪50年代中起,大陆实行了“公私合营”改造(其实就是没收私营企业)。“芳华”的全体演职员于1959年在十天时间里就被迁往福建,成为国营。而竺水招的“云华剧团”早在1954年就被迁往南京,最后成为国营的南京市越剧团。

说起梁祝二人草桥结拜,顺便也提一下竺、尹二人。她俩也是结拜姐妹。那还是在1938年,她俩被当局陷害关押了四十多天。释放后,两人结拜为姐妹。令人痛惜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竺水招于1968年被迫害致死,尹桂芳被迫害致终身残废!许多越剧界老一辈艺术家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第二场 - 同窗共读。
演员:王君安(梁山伯)、李敏(祝英台)、吴素英(师母)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杭州日夜相伴读书一晃三年,他们情投意合,感情深重。尽管梁山伯也注意到祝英台有女孩才有的耳环洞,但被机智的祝英台以小时在庙会扮演观音打消了他的怀疑。祝父来家书要祝英台赶快回家。临行前,祝英台将心爱的蝴蝶玉扇坠交给早已知道她是女儿妆的师母,请求师母转交梁山伯并为他俩做媒。师母满口答应。




图(好摄) 同窗共读:祝英台(李敏)临行前,将心爱的蝴蝶玉扇坠交给师母(吴素英),请求师母转交梁山伯(梁山伯)并为他俩做媒。


在这幕戏中,“芳华”的台柱及老搭档王君安和李敏分别扮演了梁山伯和祝英台。来自越剧之乡嵊县的王君安于1981年(11岁)时以一段《黛玉焚稿》考取了“芳华”,开始了她为期五年的学员生涯。这期间,她的艺术天分得到了一代宗师、“芳华”团和“尹派”创始人尹桂芳老师慧眼选中,极其幸运地成为了尹老师的嫡传第五代弟子。“尹派”艺术在演唱上特点鲜明,唱腔醇厚质朴、跌宕有致,具有“圆润糯”三大特点。

1986年,16岁的王君安便以一出“尹派”全本《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蜚声上海滩。该剧在沪连演30天,场场爆满,“小尹桂芳”之名不胫而走,轰动越剧界,从而奠定了王君安、茅威涛(浙江小百花)及赵志刚先生(上海越剧院)“尹派小生”三分天下的杰出地位。在越剧小生中,学“尹派”的占大多数,因此有“十生九尹”之称。

或许命运就是要作弄这位梁山伯。尽管王君安获奖无数、粉丝众多,可惜她却与“梅花奖”无缘。被誉为“越剧王子”的赵志刚得过一次梅花奖,而茅威涛女士则更厉害,她不仅是越剧界第一位得梅花奖的演员,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三度梅”越剧得主。


第三场 - 十八相送
演员:王君安(梁山伯)、李敏(祝英台)

三载同窗情如海,山伯难舍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钱塘道上来。。。

这是《梁祝》一戏中最著名的“十八相送”的开场合唱。一路上,英台用种种比喻暗示山伯自己是女儿身,如:喜鹊报喜,鸳鸯成双,牛郎织女,犬咬红妆、井底双影、观音拜堂。。。可惜木呆的山伯每次都没能理会,最后气得英台把他比做对牛弹琴的笨牛。

这次演出的版本比传统版本少唱了樵夫为妻儿把柴打、家有牡丹等兄摘、笑梁兄真像呆头鹅三段暗示。在传统版本中一共有十种暗示才走完十八里。

这时,梁祝二人和他们的仆人、丫环十八里相送,来到了他们当年初次相逢结拜之地草桥亭。英台将自己比做家中的双胞胎“小九妹”许配梁兄,并约他七巧之期花轿早来抬。传说中,祝员外有八子一女,祝英台排行第九,因此人称“小九妹”。




 

图(好摄) 十八相送: 李敏(祝英台)、王君安(梁山伯)



继续扮演梁祝的王君安和李敏两人,也曾经历过不算短暂的分别。

当王君安一路走红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不如意的事,让她感到在事业的发展上缺少施展的空间。1996年,26岁的她突然决定离开舞台、赴美留学,一晃就是十年。她先于2001年取得美国天主教大学(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Washington, DC)经济与金融管理本科学士学位,毕业后又在美国从事金融工作五年。

王君安的离开使与她合作了12年的最佳搭档李敏一夜之间失去了配戏的“相公”,形影相吊,孤掌难鸣。是离开“芳华”远渡重洋另谋发展,还是另辟捷径改行去唱流行歌曲?李敏面临着她从艺以来人生的最艰难抉择。最后,李敏决定继续留在“芳华”当家花旦的位置。李敏坦言,她与“芳华”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演员和剧团的关系,而是情感与生命交融的关系了。

在王君安离开的十年里,她的恩师尹桂芳也于2000年去世。2006年,在“芳华”建团六十周年的庆典时,王君安重返“芳华”。王、李二人再次联手。至少在舞台下,她们比舞台上的梁祝的命运幸福。


第四场 - 思祝下山
演员:陈雪萍(梁山伯)、吴素英(师母)

英台走后又过一年,山伯继续完成他的学业,但他早已是心不在焉、六神无主。于是师母告诉他真相,并将英台的玉扇坠交给山伯。喜出望外的山伯急急打点行装,与四九离开杭州,赶往祝家求婚。


 

图(好摄) 思祝下山:陈雪萍(梁山伯)、吴素英(师母)

这出戏中的师母一角继续由来自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吴素英扮演。吴素英1983年进入绍兴戏曲培训班学艺,1986年毕业后成为绍兴小百花越剧团主要演员。她师承吕瑞英,在舞台上展现了“吕派”唱腔注意运用对比变化,处理好旋律节奏的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等特点。

陈雪萍再次扮演了这一幕戏中的梁山伯。可巧的是,吴素英和陈雪萍二人同于2009年获得第24届梅花奖。两位同届获奖的明星今天又能在亚特兰大同台同幕联袂演出,这也是我们海外观众的大幸。

看到这里,场下观众都对梁山伯终于弄清了祝英台是女儿妆的身份感到松了一口气。在全本的越剧《梁祝》中,应该有一段最能代表“范派”艺术之一的“回十八”,是梁山伯在兴高采烈地赶往祝英台家时,在十八里路上唱的。他每到一处,就会触景生情地回想起当年英台对自己的各种暗示,笑自己的笨头呆脑。可惜在这次演出中,这段戏被删减了。

接下来,该是这次的头牌明星吴凤花上场了。

且待下文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