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陆是如何结束传统型的灾难之四 农机

(2009-08-08 21:05:04) 下一个

图片是: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型

之前已经写过《大陆是如何结束传统型的灾难之一 水利》,《大陆是如何结束传统型的灾难之二 育种》和《大陆是如何结束传统型的灾难之三 化肥》三篇文章了。因为解决传统型的灾难这一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继续下去。这是第四篇:农机。

各位,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人们要从事社会生产必须要有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力等等几个要素。而江湖上定义你行不行要看的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情况,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力创新也就要求这三要素必须同时创新,因为生产力是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可见其中生产工具的重要性是很高的。我们中国传统上是以农业立国。各位同胞,我国传统上农业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什么?下面有人高喊:男人!靠,…….将此人拉出去XXOO了。气死我了,没有美眉哪有男人!又有人小声说:那就是美眉!我…….忍忍忍忍忍,算了,公布正确答案:那就是:牛啊!

大家要晓得,人不是生产工具,我们劳动者是可以组成“万恶的共匪”搞革命的说。牛才是生产工具,而且是传统上非常贵重的生产工具。有啥理由?没听说过人们发表豪言壮语叫吹牛么?牛在天上飞,你在地上吹。这就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到“艺术口语” 的真实,进而变为日常用语的真实啊!不然怎么没有吹人,只有丢人呢?

可见,牛是非常贵重的。在古代,牛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杀牛是要到官府报备的。如果没有官府的批准而私自杀牛,那是大罪,要重打五十大板的。在某些时候,比如武则天时,私自杀牛可能导致公开杀头。唉………….

不过要说句公道话,如果牛也有思想,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啥的一定会觉得人类大大的坏,剥削牛太狠了。再说今年是牛年了,祝大家牛转乾坤!因此,在牛运当头的牛年里,我们还能向以前一样的“剥削” 牛么?当然不能!各位同胞,那我们用什么代替牛呢?只见下面有人丢来一只10码鞋子,高喊:男人!可恨,还是那个混蛋,怎么还在?左右,拖出去交给牛爷处理。………..等等,另外那只鞋放下,先让偶说答案,就是:拖拉机!

拖拉机的混名叫啥?喂,那个丢鞋的,别说我没给你机会!那人说:男人!好吧,你答对了。我很有民主素质,我赦免你。你free了!不过我还是要小声说一句,拖拉机的混名咱老百姓喜欢叫它:铁牛!

不错,铁牛就代指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也是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标志!都说一个美国农民可以养活100个美国人;而一个中国农民不能养活十个中国人。加上两国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相差巨大,难道真是一个美国农民比十个中国农民更能干吗?不是,这背后是农业生产工具现代化的巨大差距。这就是农业机械对比传统农民体现出来的巨大效率优势!也是我们必须发展农机的理由!

新中国要想解决俄肚子的问题就不能不面对“铁牛”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之际,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为了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中央提出“农机制造以地方为主的方针”,各地大搞农业机械工业。

到1979年,全国已建立县和县以上农业机械制造厂2327个,农业机械修造厂2386个,从而基本上建成了农业机械制造、维修、配件生产大致适应,门类比较齐全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

与此同时,建立了包括农业科研、鉴定、推广、培训、供应、维修等比较齐全的农业机械化支持保障体系。

到1980年底,全国各省、市(地)、县均设有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每个县均有农机修造厂,50%的公社和20%的生产大队建立了农机维修点,公社农机管理站4.31万个(占全国公社数的80%),形成了覆盖全国、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支持保障网络,为农业机械使用提供及时、方便、可靠的服务。

一吨理论不如一个好例子,农机的典型代表就是雷锋叔叔爱开的拖拉机。民国时我们自己不能生产拖拉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十分关心拖拉机行业的发展。“一五”期间,国家确定在河南洛阳建设中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 1958年7月20日,当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型下线时,周总理亲临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视察,并亲切地对工厂的职工说:“要记着,你们是中国第一啊!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出中国第一的人才,创造中国第一的业绩。”这反映了国家对农业机械现代化的迫切愿望!

据资料介绍,第一拖拉机厂所生产的54马力的“东方红”牌拖拉机,每一台可以负担2400亩土地的耕作。这种拖拉机在农业上还有多种用途,它最适于在大块土地上进行深耕和开荒,也可以牵引其它农业机械耙地、灭茬、播种、施肥、收割、中耕等。如果在它的上边设置动力输出轴,还可以当作排灌、磨粉、选种、脱粒等农业机构的动力使用。把这种拖拉机的履带换成胶轮,它又能代替汽车进行运输。

同年,洛阳“一拖”的生产能力就达到了1724台。到1962年11月,洛阳一拖生产的拖拉机超过3万台。从松嫩平原,到华北大地;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东方红”遍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最多的是黑龙江省,三年来国家共分配到那里的就有2316台,仅1962年就运送了1100台。

到了八十年代初,中国农业已基本完成机械化进程,“东方红”拖拉机功不可没。即使到现在,全国70%以上的机耕面积,仍是由“东方红”拖拉机完成的。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壮大,一拖累计生产各式拖拉机145万台。由建厂初期的单一履带拖拉机生产企业,发展成为生产拖拉机、汽车和工程机械三大类多系列50多个品种,100多种型号的综合性制造企业。产品以“东方红”品牌畅销全国,并远销欧洲、美洲、非洲、澳洲和亚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年销售收入在全国农机行业仍居首位。一拖公司的“东方红”商标,也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结束了中国农机行业和河南省没有驰名商标的历史。

再来看看宏观变化就更清楚“铁牛”的发展了!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农业机械动力很少,仅18万千瓦。到1980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4746万千瓦。每万公顷耕地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5台,小型拖拉机189台,农用载重汽车13.5辆,灌溉动力机械570千瓦。

而随着国力的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2001至2006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从5.50亿千瓦增长至7.26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由1405.5万台增长到1728.3万台。2006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7.6万台,比上年增长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11.2万台,比上年增长40%。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2006年,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23.4亿亩,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和25.2%,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40%,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

当然,农机也大量为国家节约了工时,提高了效率。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农业本身。我在《大陆是如何结束传统型的灾难之三化肥》篇里讲到了这个经济学上的“溢出效应”的伟大意义!这里不重复了。

别外,有人说苏联的坦克厂丢了后就是因为有“山那边的”的农机厂才造出了无数的“T-34”型“拖拉机”去柏林把德国佬的地都“耕”了一遍。因此,大陆的强大农机工业体系也会是强大的战争潜力!恩,小弟部分同意这个观点。农机工业体系战时的确可以转化为战争机器的一部份。但是不再是做坦克了,因为今天的坦克太复杂,不是用农机厂可以生产的。现在不是二战了。不能简单的类比当年的情况。

农机厂在现代战争中,我认为其作用有三:第一,还是保证农业生产;第二,修理战损的抢修厂;第三,提供工程车辆补充战损,在低烈度地区代替军队专用设备。比如,用拖拉机改成扫雷车,架桥车等等。这些都能节约大量的坦克底盘!同时,农机还可以代替部分军用民用卡车,补充二三线的运力不足等等。当然,也可已装上高射机枪或小火箭炮等,做防御纵深的补充火力与机动火力。因此,农机工业体系意义还是重大的。YST市长可能可以更专业的分析这个问题。

各位同胞,由此可见,农机的发展是大陆农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它必将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提供源源不断的牛气!功在当代,功在民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