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瑰

想要忘记的是爱,不能忘记的也是爱。
正文

为李银河平反

(2009-09-15 20:12:36) 下一个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当一种观点,一种理念走到极至的时候,也就是登峰造极的时候,常常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就如同许多人跟我一样,在看了李银河关于一夜情,同性恋,多边恋等性方面学说的理论宣传后,都会产生强烈的反感。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关于《李银河博客印象》,从她的博客跟帖来看,的确有许多人,对她激进的性学理论持反对态度,言辞难免很苛刻,甚至有点过分。

作为一名学者,一名女性,她离经背道,单枪匹马地挑战社会传统的道德伦理底线和现行法律,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智慧。李银河还曾经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最有影响的50位人物之一。

对着这样一位可以说是社会”杰出“的人士,我尝试去发现她的理论的可行性,扑捉她身上的闪光点,希望之前对她的看法是个误解,试图为她的理论正名,为她的人格平反。

在谈到李银河的时候,似乎不可避免地就要提到她的丈夫--已故著名作家王小波,一个擅长写带点黑色幽默的杂文,小说的作家。他曾经给李银河带来了一生难忘的爱情,给她写过无数首令人印象深刻的爱情诗,这在李银河的文章里可以看到他是如何令她难忘的:

“我对他的感情是无价的,他对我的感情也是无价的。世上没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我们的情感。”

 "他拥有我,我拥有他。在他一生最重要的时间,他的爱都只给了我一个人。我这一生仅仅因为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无论我又遇到什么样的痛苦磨难,小波从年轻时代起就给了我这份至死不渝的爱就是我最好的报酬。我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了。”

            

李银河这些追思王小波的文章令人感动,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被坚贞的爱情滋润的,柔情似水的女人。

在她另一篇《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的文章里,李银河追求温柔优雅、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境界,也让人心动。在这篇文章里有这样的句子:”梭罗是我崇敬的人,摘几段我所喜欢的语录:‘…我们应该像攀摘一朵花那样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她在《人生感悟》中这样写道:  ”我想从平庸的劳作中彻底摆脱出来,好好地享受人生,享受写作。我向往一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生活。我想从无目的的奔忙中解脱出来,享受世界上最美好的音乐和文学,只写一些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从以上这些文章片段里,我们可以窥视到李银河作为女人的,而非学者“斗士”的温柔的一面。但我不知道她所说的”只写一些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的意思,是否是对以前或现在的否定?

在性开放上,李银河与王小波的观点较为一致,都对同性恋者采取同情态度,他们曾合著一本书,名为《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但这个观点在上世纪的中国还没有任何市场,因此屡遭排斥。

表面上看,王小波与李银河的性爱思想非常激进,其实他们的观点对西方世界而言已经非常落后,婚姻忠诚取代性忠诚的潮流在上世纪30年代即已在西方盛行。

其实无论是王小波还是李银河,他们所继承的都是罗素的性爱思想。罗素在《婚姻与道德》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性爱自然主义的思路,但罗素的一些观点也只是那个时代情况的总结。

可以说,在性的问题上,李银河的思想应该比王小波更为激进,除了罗素之外,她还继承了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思想。作为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代表,福柯对性情有独钟,并且以深厚的西学功力写出了《性经验史》,主张对一切道德观念再次重新洗牌,这里面当然也包括性。

基于以上的思想基础,李银河提出
人人都有同性恋、一夜情、虐恋、换偶的权利,都有权利去做。成为同性恋者的卫道者,企图乱性者的辩护人,性革命事业的马前卒,她是“性解放”事业的先锋,她迎合了这个年代病态地求新求变的时代风气,把美好的性异化为可以“虐”可以“换”的性游戏,她给一些似乎对当前性自由还不大满足的人们带来了发现新大陆的惊奇感。

我试图说服自己去接受李银河的这些个性观点,性理念,可是假如我们照她的理论去做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会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吗?对家庭负责的人吗?对爱人忠贞的人吗?对上帝虔诚的人吗?还是会把自己降低为沉溺于肉欲狂欢的生物人;把自己降低为有知识的无知者;把自己降低为没有是非感和美丑感、善恶感和羞耻心的空心人?

坦白来说,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研究她的理论,但始终未能说服自己接受,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我不知道她所倡导的性理论,是否在人性和兽行之间还有区别?是否人类社会还需要有文明与道德?

当我试图为她平反的意图,遭遇了我内心深处的抵触后,我知道这个行动最终都会是失败的。

一切有悖于人类伦理,道德,规范的理论,即使给它冠上多美丽的花环,多冠冕的名字,都是行不通的,不知道在李银河的内心深处,是否听得到大众的声音,还是仍然一意孤行,势将哗众取宠进行到底?

不过,尽管为李银河的平反未能付诸行动,但是从她的文章与言行中,可以看到一个女人兼且一个社会学家,一半是温柔,一半是火焰的双重人格。

但愿,李教授可以在一定的年龄退休后,能够丢盔卸甲,不再做一个战士,可以歇一歇,如她所愿的那样,写一些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9)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