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亚的前苏联地区生活着很多从中国移民过去的回族兄弟--东干人。这些移民最早是在清朝为躲避左宗棠所部的追杀由中国的西北辗转逃到了中亚,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的不同时期又陆续有一些回族人因不同的原因迁徙到了中亚,目前生活在中亚的回族人大概有三四十万(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大部分仍和本民族的人聚居在一起,百多年前的清代时期西北地区的习俗得到了较完好的保存。一般的东干人能说简单的汉语(东干人叫“回族话”,夹杂了好多百多年前的词汇),但不会写汉字(东干人发明了用俄语给“回族话”注音的办法,即现在的“东干文”)。虽然在中亚长大的孩子都会俄语,但在家里和村子里,大家说“回族话”。在吉尔吉斯有东干人协会(属政府部门),办有专门给东干人看到报纸-“回民报”,为双周刊。大部分的东干村镇散落在哈萨克和吉尔吉斯边界处的楚河流域。与中亚的游牧民族相比,东干人更善于农耕,楚河的水加上由中国带来的农耕经验让东干人基本上统治了哈吉两国的蔬菜市场,在各个菜市场里,卖蔬菜的商贩里东干人占了一大半。
我访问的这个东干人的小镇叫亚历山大,位于比什凯克城西40几公里处,是吉尔吉斯的最大的东干人聚居区(在楚河北岸的哈萨克境内据说还有更大的东干村镇)。
早上10点来钟,在比什凯克市中心打了辆出租车车直奔亚历山大镇。
40分钟后车到了亚历山大的一个小市场。这个市场在一条主要的交通干线旁边,据说是镇内最热闹的地方。
市场内景(一):市场上出售的货物以蔬菜瓜果和其他各种食品为主。
市场内景(二)
市场内景(三)
市场内景(四)
市场内景(五)
市场内景(六)
市场上的肉摊。
另一个肉摊。
市场外闲坐的各民族兄弟们。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大家悠闲地晾着脚丫子。
市场外不远处的街边有一家小百货店,大部分商品来自中国。
店前停了两辆前苏联时期的旧车(桔黄色的轿车是拉达,蓝色的车是涅瓦)。
不远处的另一家杂货店。
在大路旁等车去比什凯克的东干姑娘穿着亮丽的民族服装。
街边摆摊卖馕的大妈也身着民族服装。
早餐吃得匆忙,才11点多种,几个人就感觉肚子饿了。在离市场不远处的大道边发现的一家东干餐馆,从外面看好象不错。
餐馆在靠近大路的地面上架起了个小广告牌,上写“厨房--中餐和东干餐”。
路边不远处还有另一家东干餐厅,门面上同时挂了几个牌子:“贸易中心”“东干厨房”“上海餐厅”“新疆食堂”。几个人感觉这家餐厅可能更有趣一些,就走了进去。
晚餐我点了手擀的宽面,和羊肉炖煮在一起味道很香。黄瓜和蘑菇拌的凉菜放了好多老醋,感觉像是来到了山西。我用汉语(东干人叫“回族话”)点的菜,让同行的说俄语的朋友羡慕不已。
吃完午饭决定去见见小镇的“领导”。三转两转就找到了这个小房子,这是小镇的“市长办公室”和警察局。不凑巧,市长当天没来上班。
从市长办公室走出来,看到一个列宁的塑像孤寂地立在路边。在吉尔吉斯的好多地方,都仍能发现这种前苏联时期的遗迹,拆掉这些东西也是需要花钱的,不如就让他留在那里吧。
在亚历山大偶然结识了一个回族朋友刘万金(万斤?,另有俄文名)。此兄是生意人,偶然到中国进货,照片中明亮宽敞的大厅是他和朋友合开的商场,几天后开张,这几天正在做最后的装修,大厅全封闭,带空调,地面擦得铮亮。
图中最右侧的伙计是刘万金的合伙人,刘笑称他为“大老板”。
这是刘万金的儿子(左)和弟弟(右)站在自家开的小卖部里。
刘万金是土生土长的东干人,“回族话”说得很好,我俩在语言交流上基本没问题。刘万金为人热情豪爽,知道我们远道而来,非留我们几个人到家里住一夜,而且一再说家里的条件好,吃住几个人没问题,在得知我们第二天就要离境不能停留,刘万金流露出了满脸的遗憾。同行的一个俄罗斯朋友感慨地问他是不是东干人经常挽留陌生人到家做客,刘万金说“是”。
从刘万金的商场退身出来,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好几眼。图中的小卖店是刘万金家开的,后面的新建筑就是他的即将开张的商场。
我们想看看东干人住的地方,随机地找了一个小路向镇里走去。
小路边有好多这种普通的东干民居,看起来很干净俐落。
同行的吉国朋友也是第一次到东干人的村镇来,感觉比吉国一般的村镇干净整洁得多。
院子外收拾得极干净,还种了各种鲜花。
好多人家的院里院外栽种了果树。
院子里的房子看起来很干净明亮,挂满果实的葡萄藤爬向了房顶。
这个深宅大院挺气派。
这家大院前停了辆挺新的车。
这也是个大宅子, 大门外停着一辆崭新的SUV。
这家也不含糊,门外停了辆宝马。
这个大房子看起来加进了些中式元素。
一东干人家的大门下钻出了一只好奇的小狗。
小狗在拿眼偷偷打量这几个不速之客。
在村里的一条小路上跟一个回族大爷问路,老人听说我们是远道来的中国人非把我们请到了家里喝茶。坐在院子里77岁的马大爷告诉我,他四十几岁的时候从中国内蒙来到吉尔吉斯讨生活,后来跟当地出生马大娘成了家,生了四个儿子,都在做生意,一个儿子经常跑中国,小儿子常驻比什凯克。
马大爷家正在大兴土木盖新房,新房的面积看起来不小。
操纵铲车的工人在打盹,很舒服地把脚丫子支在了方向盘上。
马大爷盛情挽留我们一行人在家用餐,我们很感激的回绝了马大爷的美意,马大爷马大娘一路送我们出门。在返回比什凯克的路上,同行的俄罗斯人对一路所遇到的东干人的热情豪爽大大感慨了一番。在发这个贴的时候,亚历山大镇的好多景物其实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但马大爷和刘万金的两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却变得越发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