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转帖 美国主导下的TPP实质是不平等条约

(2011-12-08 13:41:10) 下一个
美国主导下的TPP实质是不平等条约zt



美国主导下的TPP实质是不平等条约

在自由贸易中,大国可以通过不断提高其他小国的贸易成本,将其他小国在贸易中所获得的产业利润转移到大国的“腰包”里。所以,在美国主导的基础框架下,TPP缔约国之间原本是地位平等,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变成了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上从属于美国,并向美国进行单向利益输送的附庸关系。这才是美国所主张的“自由贸易”的潜台词

■  潘亮

就在夏威夷APEC首脑峰会举行之际,另一个组织“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PP)的基础框架于11月13日在峰会上浮出水面。一时间,原本并不为人所熟知的TPP立刻成为世界媒体标题里使用率最高的三个字母。据报道,TPP其实并不是这次APEC峰会的议题,但美国却高调处理,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这个TPP到底是一个什么玩艺儿?美国如此高调推行它的战略意图何在?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美国加入使TPP变了味
笔者以为,最初的TPP(也就是美国加入前的TPP)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并无本质区别,只是FTA的一个升级版。升级之处一方面体现在,TPP是一个超越了双边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面,在贸易自由化所涵盖的领域以及自由化程度上,TPP比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更广、更深。比如,TPP不仅针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定了具体条款,还对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等在双边贸易协定中没有过多涉及的方面制定了具体条款。又比如,在双边贸易协定中,缔约双方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后可以将某些商品作为例外品目,保留相应的关税,而TPP则要求成员国分阶段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没有例外品目。因此,最初的TPP可以说仅仅是一份自由化程度更高的贸易协定。
美国加入前的TPP之所以倡导更高程度的贸易自由化,是因为它原本只是小国间的贸易协定。TPP最初是由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四国协议发起的。从领土面积看,新加坡只有705平方公里,文莱只有5765平方公里,智利、新西兰虽然分别为75.61万平方公里和27.05万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领土面积不大的国家。从人口看,2010年智利为1709.43万,新加坡为508万,新西兰为439万,文莱只有40.6万,也都是世界上人口较少或很少的国家。由于这些小国都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对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能源和货物运输供给渠道)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TPP缔约国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业链上游施加实质性影响。所以,小国之间进行高自由度贸易,贸易国双方的地位是相对平等的,贸易关系是互惠互利的。
但是,自从2008年2月美国加入后,TPP所倡导的最高程度的贸易自由化就彻底变了味。TPP从原本只是几个小国间的贸易协定,变为了一个大国和几个小国之间的贸易协定。这个大国可以控制全球的资金成本、劳动力价格和能源价格(能源和货物运输供给渠道),因此它必然处于其他小国经济产业链的最上端,控制着其他小国的贸易成本。在自由贸易中,大国可以通过不断提高其他小国的贸易成本,将其他小国在贸易中所获得的产业利润转移到大国的“腰包”里。所以,在美国主导的基础框架下,TPP缔约国之间原本是地位平等,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变为了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上从属于美国,并向美国进行单向利益输送的附庸关系。这才是美国所主张的“自由贸易”的潜台词。
本次TPP基础框架就明确指出,TPP核心议题除了包括贸易协定、工业产品、农业、纺织、知识产权、技术性贸易壁垒、劳工和环境外,还包括过去贸易协定没有的一些跨领域问题,例如增强TPP国家市场的调节系统,以让美国公司能够在TPP市场更加无缝操作;以及一些新的贸易问题,例如保证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公平竞争,以及不能将美国公司置于竞争不利地位等。奥巴马更是毫不讳言,表示打造TPP就是为了实现在2015年之前达到美国出口较2009年倍增的目标。

两个补充协议玄机重重
TPP将通过何种方式确保美国能够实现在2015年之前出口较2009年倍增这一目标?这就要仔细研究它的条款了。当前TPP的条款一共有20条,内容主要涵盖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消除非关税壁垒、服务贸易自由化、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合作(所谓战略合作就是确保美国跨国公司在TPP缔约国的市场上不受当地政府的制约)这六大方面。笔者以为,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实际是在正式条款外附加的两个补充协定,即《关于劳动合作备忘录》和《环境合作协定》。根据TPP的规定,这两个补充协定与TPP不可分割,成员国如果不执行这两个协定,就等于自动退出TPP。
众所周知,当前最令美国(欧洲国家也一样)头疼的就是经济增长乏力,债务缠身,失业率高企。造成这一经济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选举制国家的政客为了赢得选票,不断地用高福利“贿赂”选民(说白了就是让选民们少干活多拿钱,甚至是不干活多拿钱)。这就导致该国经济体的人力成本急剧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急剧下滑,制造业空心化。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经济困境,美国就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新的投资需求,而新的投资需求又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美国民众的家庭收入,进而带动消费需求。只有在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下,美国才能降低失业率,重拾强劲的经济增长。奥巴马在其2011年1月25日的国情咨文中已经将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确定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确保这一新经济增长点能够帮助美国在不削减本国社会福利(即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将投资创造的工作岗位留在本土,重振美国制造业,就要先给这个新经济增长点找到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不能以低于美国的成本自己生产同类的节能减排设备和新能源产品。这是美国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
基于上述美国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我们再来看看TPP这两份补充协议的具体内容。《关于劳动合作备忘录》规定:“各成员国承担作为ILO(国际劳动机构)成员国的义务,承诺履行《关于劳动的基本原则和权利的ILO宣言以及跟进措施》的有关规定,实行与有关国际规定保持一致的劳动法、劳动政策和劳动习俗;成员国既不能因为贸易保护而制定不合时宜的劳动法规和劳动政策,也不能延续贸易保护性的劳动习俗”。这就意味着,凡是加入TPP的国家,无论经济发展程度如何,其人力成本必须跟美国看齐。换句话说,如果美国人一天工作6个小时,越南人就不能一天工作8小时;如果美国人工作一天拿100美元的工资,越南人就不能工作一天只拿80美元的工资,否则就是没有“实行与有关国际规顶保持一致的劳动法、劳动政策和劳动习俗”。一向标榜尊重多元文化,崇尚自由选择的美国,居然为了自身的利益连别国的劳动习俗都要干涉,这实在是一个讽刺。
再看看另外一份补充协议《环境合作协定》。该协定规定:“继续实行与国际规则保持一致的环境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习俗,开展高水平的环境保护;尊重各成员环境政策的主权,不能因为贸易保护而制定不合时宜的环境法规和环境政策,也不能因为鼓励贸易和投资而放宽环境规制,实行不合时宜的环境政策”。这个补充协议表面上似乎尊重各国环境政策的主权,实际上不然。
众所周知,当前国际上达成一致的环境法规和环境政策就是碳减排。根据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第767条规定,美国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建立并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一项“国际保留排放额计划”。根据“国际保留排放额计划”制度的规定:“符合美国标准的实施碳减排政策的国家是与美国皆为某国际协议(即未来将接替《京都议定书》之新协议)的缔约国且该国际协议含有可执行的国内减量承诺,该国所负的义务至少与美国一致”。凡是不符合上述标准的都算作是未执行碳减排政策的国家,其出口到美国的产品都要被征收碳关税。由此可见,《环境合作协定》的真正含义是,只有购买了美国的节能减排设备或新能源产品的国家,才算是实施了碳减排,才算是“继续实行与国际规则保持一致的环境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习俗,开展高水平的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美国一方面是通过迫使TPP缔约国大幅提高其劳动力成本,让美国在不削减本国福利的前提下,使本土制造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把持国际环保政策和法规,强迫缔约国购买美国制造的节能减排设备或新能源产品,重振美国制造业。因此,美国主导下的TPP是一个披着高度自由贸易外衣而本质上侵犯他国经济主权的不平等贸易条约。

只有占领中国市场,
才能真正重振美国制造业
美国在本次APEC峰会上,如此喧宾夺主地高调宣布其主导的TPP基础框架的战略意图又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美国想诱使中国加入TPP,最终将其节能环保设备和新能源产品倾销到中国市场。其实美国心里明白,仅靠TPP现有的或正准备加入的这些国家,是根本无法帮助美国完成其出口倍增计划的。因为出口倍增计划主要是依靠节能环保设备和新能源产品的出口实现的,只有工业化规模庞大、工业化种类齐全且工业化程度达到一定高度的国家,才会对节能环保设备和新能源产品有巨大需求。
除美国外,TPP现有的或积极准备加入的国家一共有11个,分别是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日本和韩国。其中智利、秘鲁、菲律宾、越南自身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化程度不高。文莱、新加坡虽然工业化程度较高,但由于国土面积小,工业化规模总体很小。新西兰、澳大利亚虽然工业化程度较高,工业化规模也远超文莱、新加坡,但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是采矿业,新西兰的支柱产业是农业、旅游业和畜牧业,因此它们工业化种类非常单一。
至于日本、韩国,它们本身就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模式,本国市场规模并不大。特别是日本,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里,其实与美国矛盾重重。自己早就储备了一堆新能源专利技术,而且还与欧洲联合在一起,搞了一个《京都议定书》,妄图跳过美国,把持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标准制定,结果美国至今还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这些国家拼凑在一起,从整体上讲,无论是工业化程度、工业化种类还是工业化规模,都与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无法比拟。所以美国知道,只有占领中国市场,才能真正重振美国制造业。
美国之所以拉拢亚太11国而又不邀请中国,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不排除想让中国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然后通过制造“羊群效应”,诱使中国自己主动申请加入TPP。如果中国真的自入毂中,那么美国就可以将TPP这个不平等的贸易条约不露痕迹地套在中国经济的脖子上。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正是美国高调推行TPP的战略意图之一。

更深的战略意图:翻版OECC
实际上,美国现在高调推行TPP但又不邀请中国参加,还有更深一层的战略意图。笔者以为,TPP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经贸组织,因为美国将来很有可能以它为基础,在亚洲构建一个类似于北约的军事集团,现在的TPP非常类似于二战后美国在西欧主导建立的OECC,即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首先,美国当前主导建立TPP基础框架与其二战后主导建立OECC有相似的政治原因。二战后初期,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遭受战争的沉重打击,导致经济崩溃,普通民众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越来越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具体表现为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反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共产主义思潮席卷欧洲。
而近三四年,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债务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全球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反思和质疑正步入高潮,具体表现为受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重创的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罢工和游行示威活动不断,更有美国普通民众发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大有席卷全球之势。由此可见,由美国主导的TPP跟OECC一样,都是为了在政治上遏制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质疑与反抗。
其次,美国当前主导建立TPP基础框架与其二战后主导建立OECC有相似的经济原因。二战时期,美国产能急剧扩大,所以战后为了保住就业岗位,避免经济因生产过剩而陷入衰退,美国急需扩大国外市场,欧洲则是当时美国传统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而当前美国为了振兴本土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样是急需扩大出口市场。早在1983年,美国向亚太地区的出口额就占到了美国出口额的34.8%,而向欧洲的出口只占25.7%,亚太地区成为美国头号的出口市场。2009年,美国贸易代表罗恩·柯克曾指出,美国最大的5个出口市场中有4个为APEC成员。由此可见,由美国主导的TPP与OECC一样,在经济上都是为了确保美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能够给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维持美国制造业的繁荣。
再次,美国当前主导建立的TPP基础框架与其二战后主导建立的OECC有相同的贸易主张。OECC在贸易上主张西欧各成员国要逐步取消对美国的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管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结果战后西欧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海外私人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而TPP也同样是主张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实行最自由的贸易,并要保护美国跨国公司的利益不受缔约国政府的限制,最终让亚太成为美国未来商品出口和资本输出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由此可见,TPP与OECC一样,在贸易上都主张各缔约国把对由美国出口的商品和由美国输出的资本的限制降至最低。
正是基于上述三个共同点,笔者认为,TPP很有可能就是当年OECC在亚太地区的翻版。假如果真如此,那么在TPP的基础上亚太地区就将发展出一个类似于北约的军事集团,因为当初北约就是在OECC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47年7月12日,英、法、奥、比、丹麦、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等16国在巴黎成立了OECC(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4月4日,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加拿大、冰岛、挪威和葡萄牙等12国在华盛顿成立了北约。可以看出,北约的发起成员国中除了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北美国家外,其余均是OECC发起成员国,两者成员的重合度非常之高。可以说,当年正是由于OECC使西欧各国与美国在经贸上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融合,才会使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也形成共同意识,最终建立北约。
再看TPP。美国除了主张贸易融合外,已经开始在TPP成员国和准备加入的国家内展开军事部署。在TPP的成员国和积极准备加入的国家里,除了智利和秘鲁属于南美洲暂不考虑外,在亚太地区,日本、韩国本来就有美军驻扎;在菲律宾,美国曾长期驻扎于苏比克军港,虽然在1992年时撤军,但两国之间仍有《菲美共同防御条约》;而近期,澳大利亚宣布允许美国从2012年起在澳北部港口城市达尔文部署海军陆战队;在新西兰,美国设有海军通讯站、导航站、宇航追踪站等,用于监控中、俄等国的核试验,并为美国空间力量服务;在新加坡,美国有樟宜海军基地,为美军第7舰队及其他过往船只,包括航母等大型船只提供后勤补给和维修服务;美国还获得了马来西亚、文莱等国的基地和港口停泊军舰、起降飞机的权利。一旦美国在TPP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类似北约的军事集团,如果那时中国还不肯主动加入TPP,那么它就会煽动中国周边的国家不断挑衅,给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不断地制造不稳定因素,干扰中国经济发展,最终妄图通过武力威胁逼迫中国就范。笔者以为这就是当前美国高调推行TPP的更深一层的战略意图。

中国现在不能、将来也没有必要加入美国主导的TPP
面对美国“来者不善”的战略布局,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在谈及对策之前,笔者首先想明确一点:中国现在一定不能,将来也没有必要加入美国主导的TPP。
要知道,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其他所有制造业共同的上游基础性产业,而某个技术标准下的节能环保设备及新能源产品一旦与一个国家其他的制造业生产设备成功对接,将具有不可替换性(或者替换成本非常巨大)。如前所述,美国主导下的TPP就是为了帮助美国向别的国家出口更多的节能环保设备和新能源产品,是一个侵犯他国经济主权的不平等贸易条约。
中国一旦加入TPP,就意味着我们将把整个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业拱手送给美国。一旦美国的节能环保设备及新能源产品占据了我国所有制造业部门的上游,那么中国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利润水平都将会由美国来决定,中国从此丧失经济主权。这已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问题。
其实,类似的教训就在眼前。由于我国大部分钢厂最初使用的都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所以炼钢高炉的参数都是针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品位而设定的。这样一来,我们的钢厂根本无法用其他品位较低的矿石炼钢。如果强行使用,反而会损害高炉,如果要更改参数,则耗资巨大。结果,一方面必和必拓肆无忌惮地将铁矿石的价格一涨再涨,另一方面是中国钢铁企业被迫接受。最终导致2010年中国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总合还不及必和必拓一家企业的利润多。
更何况,由于美国与欧洲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有很强的竞争关系,因此美国主导的TPP,欧洲是不会加入的,TPP不可能取代WTO。我们已经加入了WTO,此外还有FTA,所以不加入TPP我们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反之,如果中国不参加TPP,被国际贸易边缘化的将不是中国,而是TPP自身。总而言之,中国决不能以牺牲经济主权的代价追求自由贸易。

中国的非对称博弈对策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中国的应对之策也便明了。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所以,战略上我们应该采取“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首先要了解“敌之可胜”之处在哪里。笔者以为,当今的TPP与当年的OECC相比,最大的缺陷就是在OECC的框架下,美国和西欧各国是真正互利的,两者之间有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在美国的帮助下,西欧各国在战后20余年时间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黄金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而战后西欧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海外私人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也确保了美国经济持续的繁荣。
但是在TPP的框架下,由于亚太诸国与美国之间是一种单向利益输送的附庸关系。因此,亚太诸国与美国的共同利益基础,并不是出于两者自身的互利,而是在于他们联合起来,共同遏制中国,然后从中国身上“捞好处”。美国拉拢亚太诸国,将使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进一步复杂化。
而亚太某些国家甘做美国的“马前卒”,无非是希望如果美国的战略意图得以实现,到时自己也能在美国的允许下从中国身上分一杯羹。所以,一旦中国能够采用适当的方式,坚决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不让他们轻易占到任何便宜,他们又无法从美国身上捞到油水。这样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国家必然各怀鬼胎,离心离德。这正是“敌之可胜”之处。
中国又该怎样做到“先为不可胜”呢?首先要尽快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保证国内有一个和谐的经济社会环境。其次,大力支持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让中国本土企业能够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节能环保设备和新能源产品,然后尽快让我们自己的设备和产品占据整个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市场。最后,还要积极推进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而非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为基础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大力拓展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区。
笔者认为,做好这三点,我们就能昂然地“你走你的道,我过我的桥”,不跟美国在他制定的游戏规则框架下直接对抗,而是强化自己的优势领域,与美国开展非对称博弈,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
军事和经贸策略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策略手段。
一方面,我们可以适当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给那些美国的“马前卒”国以适当的震慑。所谓远交近攻,就是要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尽量避免与美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对抗(在伊斯兰世界仍然牵制着美国大量精力的前提下,我们有足够的战略空间与美国周旋,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但是对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马前卒”国,我们亦可以非传统的军事手段展示我国的军事存在。前一段时间中国处理湄公河船员遇袭一案,就是很值得借鉴的经验。只有维护本国的正当利益,让那些美国的“马前卒”国难以从挑衅中国的行动中得到实惠,才能迟滞以美国为首的亚太军事集团的形成。
另一方面,还可以采取“分而治之”的经贸策略。所谓分而治之,就是对那些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国家,可以与其大力发展自由贸易,甚至向他们适当地倾斜更多的利益。而对于那些美国的“马前卒”国,则不妨主动降低与其贸易往来的规模,尤其是削减对这些国家的进口贸易。我们要向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中国不是不接受自由贸易,只是不接受有损国家经济主权的自由贸易。
笔者认为,只要能够将军事和经贸策略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我们就能在贸易领域与美国进行一场不对称的博弈:我们埋头大力发展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区。笔者相信,中国平等互惠的自由贸易模式不仅能够瓦解美国主导的TPP的“攻势”,还将吸引更多的与中国有地缘关系的国家加入到中国主导的自由贸易模式中。如果有一天,大部分TPP的成员国都接受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美国精心设计的TPP也就名存实亡了。



关键字: 美国 TPP 自由贸易

作者 潘亮
环球财经 12-8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