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俞力工先生的新贴,带大家回到1986的利比亚............

(2011-12-15 17:28:32) 下一个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纵横 > 地缘政治热点 > 正文 收藏 | 复制 | 下载 | 缩小 | 放大
共享本文:          
卡扎菲为何下令通缉本拉登?
作者:俞力工 来源:乌有之乡 更新时间:2011-12-15 点击:1784 评论:1
1998年3月16日,利比亚司法部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通缉本拉登令,由于相关证据翔实,国际刑警组织随即于4月15日发出相应照会,并要求所有国家进行合作,将本拉登引渡至当事国利比亚。迄今,西方主流媒体始终把卡达菲描写为一血腥独裁和恐怖分子,然而对利比亚率先针对本拉登的举措,却绝口不谈,因此似有必要略加介绍。
(注:文中卡达菲即卡扎菲,译法不同)

  1998年3月16日,利比亚司法部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通缉本拉登令,由于相关证据翔实,国际刑警组织随即于4月15日发出相应照会,并要求所有国家进行合作,将本拉登引渡至当事国利比亚。迄今,西方主流媒体始终把卡达菲描写为一血腥独裁和恐怖分子,然而对利比亚率先针对本拉登的举措,却绝口不谈,因此似有必要略加介绍。

  话说1994年3月10日,一对具有德国高级情报人员身份的贝克夫妇(Silvan and Vera Becker)在利比亚街头遭4名恐怖分子枪击而重伤。Vera于3月28日不治而死,其夫婿Silvan则拖延到4月10日去世。凶手4人随即被捕,据查证,他们均属“利比亚战斗团”(Al Muqatila)的成员。该组织成立于九十年代之初,主张推翻卡达菲、建立伊斯兰政教合一体制。许多创始成员多有接受过阿富汗基地组织培训的背景,回返利比亚之后,活动范围主要在班加西一带。

  1990年苏联干预阿富汗的部队刚撤退,这批“国际恐怖分子”便开始寻觅新任务。此后无论是巴尔干、俄罗斯车臣、喀什米尔、新疆、印度、菲律宾、北非(如埃及、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等等,都成了其活动范围。他们的主要目标便是通过恐怖主义行动以建立纯正的伊斯兰教帝国。因此就在刺杀这对德国夫妇之前不久,阿尔及利亚便有许多外国游客分别于1993和94年遭恐怖分子杀害。1993年,纽约世贸大厦也第一次遭到伊斯兰恐怖分子的炸弹攻击。1995苏丹政府甚至曾向美国政府提出“将本拉登递解至美国”的建议,但却不为美政府所理睬。

  那么,为何利比亚恐怖分子要袭击这对德国夫妇呢?此事涉及到两件事体:一是1986年4月5日西柏林市驻德美军常光顾的一家夜总会La Belle被炸,造成3人死亡,其中2人为美国士兵。离奇的是,美国政府似乎不需要任何调查,一口咬定为卡达菲所为,并于9天之后,发动了“黄金峡谷行动”,对利比亚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攻击与破坏。至于此爆炸案的当事国,即德国,立即指派贝克为调查组组长,对夜总会案展开调查。因此,大可这么说,他是当时德国政府对国际恐怖主义组织了解最深的情报人员。1994年左右,本拉登恰好在北非活动。绝非偶然地,贝克夫妇也同时出现于利比亚,所谓冤家路窄,正面撞上难免吃亏。此外,只要稍加推敲便可推断,贝克不远千里前往利比亚暗中调查,至少说明德国当局并没有照单接受美国一方对利比亚当局的指控。同时他们夫妇的牺牲,多少也证实恐怖组织与利比亚政府的对立关系。换言之,La Belle的涉案人员如果是利比亚情报机构,而非恐怖主义组织,则恐怖分子就没有杀害这对夫妇的理由。

  另一桩事体涉及1996年利比亚恐怖分子所从事的刺杀卡达菲案件。据报道,该次事件卡达菲侥幸躲过,而袭击方的恐怖分子则有4人死亡。案发后,利比亚当局一举破获若干恐怖主义组织,并先后逮捕了上千名其成员(多于2009年前后释放)。谋刺卡达菲一事与贝克夫妇的被害,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不料,2002年一位名叫塞勒(David Shayler)的英国情报人员(情报局15局,即M15)对外透露,谋刺卡达菲案实为两位16局情报人员(Richard Bartlett与David Watson)所策划。且不说塞勒为了“泄漏国家机密”而坐了6个月的牢,他的“爆料”还具体指出“M16向利比亚恐怖主义组织提供了10万英镑的活动经费”。更让英国当局难堪的是,塞勒认为“贝克前往利比亚进行调查时,谋刺卡达菲的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安排中。就因为他们碍手碍脚,必须尽快将其排除之”(大意)。

  正如1995年苏丹的“将本拉登递解至美国”的建议不受理睬,1998年3月利比亚政府发出的通缉令也得不到美、英等国的配合。于是乎,5个月之后,即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与坦桑尼亚大使馆同时发生了严重爆炸事件。据报道,肯尼亚的美国使馆爆炸案造成212人死亡,伤者人数高达4000;坦桑尼亚则死11人,伤85人。

  爆炸案发后,美国政府立即悬赏2500万美元捉拿要犯阿里比(Anas Al-Liby)。令人费解的是,此人却在英国受到政治庇护,直到2000年5月份才离境前往他地。这一切,至少说明几件事实:一,卡达菲并非恐怖主义分子,也不曾滥杀过试图加害于他的恐怖主义分子;二,美、英两国长期对恐怖主义组织采取支持、纵容的态度,同时根据笔者的分析(见《利比亚与恐怖主义》),百年来英、美一向实施“支持阿拉伯地区最落后势力”的策略。因此绝非偶然,如今利比亚战斗团与若干其他恐怖组织,在北约空军掩护下打垮卡达菲政权之后,堂而皇之地参与了利比亚的新政府。2011/12/15

 

部分资料可参见:MI6 'halted bid to arrest bin Laden',The Guardian
http://www.guardian.co.uk/politics/2002/nov/10/uk.davidshayler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关键字: 卡扎菲 恐怖主义
责任编辑:执中   文章录入:
扩展阅读:
刘仰:卡扎菲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极端..非主流新闻报,10月29-30日互联网利比亚消息视频:不为人知的利比亚真相 非洲朋友评..黄尔文:是谁杀死了卡扎菲?非主流新闻报,10月27-28日互联网利比亚消息环球瞭望:逼死卡扎菲 美国扩大世界核安..卡扎菲之死引发争议和反弹
共享本文:           收藏| 复制本文| 下载本文
您对本文的评价: 查看点评排行
1
理性

11
博学

8
深刻

0
真挚

17
犀利

0
幽默

6
关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