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Zt 从“小麦行动”到中加建交

(2011-11-30 08:24:52) 下一个
  

  加拿大外交官在雪地没找到中国人,急起来了

  斯德哥尔摩的2月是最冷的月份。这个北欧名城,在冰雪覆盖、银装素裹之中,冬天白昼特别短,冬至那天白昼仅仅有两个钟头。酷爱冰雪运动的瑞典人都利用短促的白昼,到屋外进行活动,使这个城市的严冬并不显得冷清。这个城市的东北是各国使领馆云集的外交使馆区,各国驻瑞的外交官及其家属也入乡随俗,对冰雪运动也很投入。

  1969年2月3日白昼,身穿运动装的加拿大使馆参赞埃德蒙,背着一双滑冰鞋,整天在这一带徘徊张望,却并不溜冰。眼看白昼的短短两个钟头就要过去了,他急了,便向法国参赞安德列询问:“怎么中国人就不出来玩呢?”

  安德列说:“中国使馆当头头的都回国参加他们的‘文化大革命’去了,留在这儿的部下都很谨慎,除了出门购物办事,一般都呆在屋里不出来活动。”

  中国与法国有外交关系,两国外交人员都有来往,安德列也知道加拿大与中国尚未建交,就问:“你有什么事吗?我可以帮你转达。”

  埃德蒙晃晃脑袋、耸耸肩表示没有,称自己只是好奇而已。其实,埃德蒙可不是好奇,而是负有特殊使命。

  昨日,加拿大使馆收到国内的一份密电,指示他们同中国外交人员接触,传递一条重要信息:加拿大政府已经决定承认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加拿大官员因此需与中国外交官进行会晤。接到这份指示电之后,玛格尔大使将与中国外交人员初次接触的使命交给了埃德蒙。两人进行了研究,由于近期在斯德哥尔摩没有重大的外交活动可以遇到中国人,于是就选择了在冰雪运动中接触,传达信息。

  埃德蒙回到使馆,向玛格尔做了汇报。玛格尔决定让埃德蒙主动给中国使馆打电话。

  1969年的2月初,外交口传来好信息,据中国驻瑞典使馆发来情况报告说:我使馆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加拿大驻瑞典使馆参赞埃德蒙打来的。埃德蒙说:“我奉上级命令同中国接触,要与中国外交官进行会晤,传递一条重要信息:加拿大政府已经决定承认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与此同时,据外电自渥太华报道,加拿大外长米歇尔·夏普在议会的一次大会上宣布:我已经指示加拿大驻瑞典使馆同中国方面进行接触,转达加拿大政府关于两国在双方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谈判两国关系问题的建议。

  那段时期,周总理早已经注意到了,在西方世界的重要国家之一的加拿大,自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于1968年4月间出任总理以来,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承认中国,与北京互派大使。特鲁多的多次讲话,并不是“光打雷、不下雨”,现在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传来的是实质性的信息。他当然感到高兴。

  周总理细阅了答复瑞典使馆的文稿之后,在上面批示:“鉴于目前情况,可以向加方表示,我愿进行正式谈判。”

  由于原任中国驻瑞典大使杨伯箴早在1966年被调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中国驻瑞大使的位置已经在斯德哥尔摩空置3年了,同时,周总理也在考虑派往瑞典新大使的人选。

  毛泽东圈阅同意周恩来的意见。

  于是,中国与加拿大两国外交官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经过接触,就谈判的地点、时间和使用的语言达成一致后,中加双方各自任命了自己的谈判代表。1969年5月21日,第一轮中加建交谈判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进行。这一轮,中方代表为驻瑞典临时代办刘冀才,加方代表为加驻瑞典大使玛格尔,双方各有3名助手参加。谈判在双方使馆轮流进行。

  汉弥尔顿:小麦局早在1961年就已经承认了中国

  1969年圣诞与1970年新年都过去了,再过两三个月特鲁多执政就整整满两个年头了,他希望在此之前能宣布承认中国。他听取了夏普外长的汇报,得知中加建交谈判卡壳了,卡在台湾问题上。他听汇报时眉头皱起来了。

  夏普告辞走后,他就换上运动衣去滑冰。他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遇到什么难题,就去滑冰。他来到河边时,遇到了汉弥尔顿一家人溜完了冰正要回家。汉弥尔顿现在是众议院议员,尽管是在野党进步保守党的骨干人物,却是力主与中国建交的。汉弥尔顿朝他竖起了大拇指,问:“北京的事,怎么样啦?”

  他说:“正在进行。还有问题要解决。”

  汉弥尔顿听出此话的含意,就笑说:“你需要的话,我们可以谈一谈。”

  汉弥尔顿前些年任农业部长时卖小麦给中国搞的小麦贸易,曾在政界引起过不小的争议,并使其在加拿大很有些影响。

  1960年10月,迪芬贝克总理改组政府,原担任北方事务与国家资源部部长的汉弥尔顿转而调任农业部长。汉弥尔顿一上任,马上就面临要解决前任遇到一个大难题:50年代以来,加拿大产的谷物大量过剩,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生活。汉弥尔顿不理美国要西方盟国对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的反华政策,决定开辟中国这个极其广大的市场,并于1960年秋主动派人到北京进行接触;同年11月,中国采购人员也随即到了蒙特利尔。当时中国粮食极端缺乏。1961年初,中国和加拿大签订了购买2800万蒲式耳和1200万蒲式耳(两项共合100万吨)谷物的协定;这第一项粮食贸易协定,是开拓性的,它为当时加拿大增长迅速的剩余小麦找到了一条重要出路,也在政治上打开了中国之门的一道小缝,这才使得特鲁多得以在1962年实现了访问中国的夙愿。

  第一笔买卖做成之后,汉弥尔顿受到鼓舞,兴奋起来了,他立即继续着手与中国谈判签订长期粮食贸易协议。为此,他考虑拿出一个“以赠促销”的方案,赠送一批粮食给中国,以促使中国长期买加拿大的粮食。

  当时,中国做外贸受到很大局限。中国受美国发动的反华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只能与苏联及东欧国家做贸易,外汇储备极其短缺,很难使用外汇支付粮款。两国在1961年关于长期粮食贸易的谈判中,中方动了脑筋,提出了一个使加方十分动心的方案:中国在今后两年半内要购买约500万吨小麦和128万吨大麦,条件是使用加拿大贷款、在加拿大销售中国产品以及签订长期贸易协议。中方谈判代表强调说:贷款是主要条件。

  汉弥尔顿认真做了考虑之后,笑着说:“有数千年文明的中国人,缺美元却并不缺智慧。”

  汉弥尔顿觉得这个方案对两国都大有好处,就打算接受。

  但是,这个方案在内阁讨论的时候,遭遇到很大的阻力。阻力主要来自政治层面。首先是内阁实力派的财政部长、外交部长竭力反对。因为银行贷款需政府担保,这就意味着加拿大实际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反对者还担心,中国会利用加拿大粮食提前建立军事储备。有的反对者还担心会遭到来自美国的报复,在防御问题上不予合作或是减少美国资本在加拿大投资。还有人担心中国人会赖账。内阁为此争论不休。

  当加拿大的内阁还在反复讨论的时候,中国人并没有闲着,也在与澳大利亚进行粮食贸易谈判。从香港获得的消息传到渥太华,汉弥尔顿敏感地意识到,这个消息表明加拿大有可能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最后,汉弥尔顿为了促成这宗对加拿大极其有利的长期粮食贸易,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命来担保,将他的乌纱帽搁在总理面前作抵押!在当年4月间的一次内阁会议上,在反对派发言过后,汉弥尔顿站起来,大气凛然地扫视了会场一眼之后,严肃地向迪芬贝克总理说了这样一番话:

  “总理阁下,如果这项对加拿大国民极其有利的粮食贸易协议无法在内阁获得通过的话,鄙人作为管农业的部长,只好辞职。我在此声明,要是协议签订之后中国人失约赖账,就免去我的部长职务,不过要公布我辞职的真实原因。总理要是不同意我辞职,就请批准给予中国贷款的条件。”

  年近七十白发苍苍的老总理迪芬贝克听了,稍稍流露出一点惊诧神情,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在数次讨论这个问题时,老总理一直没有表态。此时,会议厅里已经静寂无声,反对者一个个目瞪口呆,没有想到汉弥尔顿会下如此大的赌注,拿自己的政治生命作押。

  至此时候,需要老总理表态定音了。迪芬贝克在盛产谷物的加拿大西部担任过20年律师,深知广大农场主的切身利益。老总理沉默地环视着与会者,以极其平静的声音说:“看,你们看!这个人是真的要辞职了,你们都听见了,他是动真格的了!因为他相信这是完全有利于加拿大国民的方案。你们不赞成的话,是否准备做出同样的辞职行动呢?!”

  老总理停了片刻,会场静极了,没有人再提出反对。

  老总理微微点点头,说:“好了,好了。不要再讨论了。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

  数十天之后,1961年4月22日中加两国在香港签订了第一个长期小麦贸易协定。协定规定,中方先付25%现金,其余部分使用加拿大贷款,期限9个月。实施中,贷款额后来突破达到1亿美元,因为中方买粮也突破了。通过第一个长期粮食贸易协定,加拿大共卖给中国3.62亿美元谷物,并自此开始中加两国持久小麦贸易的历史。

  1964年三四月间,汉弥尔顿卸任之后,偕夫人访问中国,得到周恩来亲切接见。

  独特的“加拿大方式”解决了建交谈判中的难题

  1970年6月,谈判又恢复了。加方懂得了台湾问题在中国人眼中何等重要了!王栋(中国驻瑞典特命全权大使)诚恳地告诉对方,英国一方面承认中国,另一方面在联合国追随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合法权利,周恩来总理就对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说:你们承认了新中国,但在联合国又承认了另一个“中国”,而我们只承认一个英国,这是不公平、不平等的。

  王栋强调说:“鉴于过去加方关于台湾问题的错误言论,为确认双方协议立场,并正视听,建交公报在文字上应该明确地体现出建交原则。”

  玛格尔表示:加方明白了中方的立场,不再坚持涉及“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错误主张。

  曲折过去了。1970年6月至9月,恢复谈判之后谈判的频率加快了。

  9月17日,中加建交谈判第14轮在加拿大驻瑞典使馆举行,谈判取得了突破,双方接受了如下表述———

  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加拿大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取得这样的突破虽说也是必然,但是来之不易。

  10月10日,中加建交公报签字仪式在加拿大使馆进行。中国方面由王栋大使,加拿大方面由玛格尔大使,代表各自政府在中国———加拿大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上签字。

  建交公报主要内容分为4段:

  1、自1970年10月13日起,两国政府互相承认并决定两国之间建立外交关系;

  2、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3、加拿大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4、两国在建交后的6个月内互派大使。

  在以上4段中,关键段落是第2段和第3段。其中第2段中“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尤其是“注意到”就是加拿大方面提出方案的原有的措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加拿大方式”。中方既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也照顾到加方的情况。

  10月13日,双方同时在各自首都公布建交公报。

  中加建交公布之时,第25届联合国大会正在纽约进行。不久,联大投票表决阿尔巴尼亚等18国联合向大会提出的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加拿大的做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震动,促进了好几个处于犹豫状况的国家与中国建交,投票赞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摘自《胜利在1971———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

  
http://past.tianjindaily.com.cn/docroot/200405/08/rb02/08072107.ht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