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历史回忆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十八军先遣部队挺进康区zt

(2011-04-18 09:20:24) 下一个

十八军先遣部队挺进康区(1)



中央军委对西南军区拟推迟十八军入藏时间的意见,于3月2日作出批复,指 出:“中央和军委同意你们的各项布置。但现在不应动摇今年入藏计划的决心,而应力求在今年能完成计划。十八军在蓉雅间大体完成肃清土匪的任务后,应分批设 法前进。”① 第十八军党委遵照西南军区转达的中央军委指示精神,于3月12日报告了具体执行意见:为争取今年进军西藏,决定以军副政委王其梅、第二参谋长李觉率侦察营 和政策研究室及后勤人员,组成前进指挥所(简称军前指)进到康定,统一指挥第五十二师、第五十三师两支先遣部队。其任务是:调查西藏的政治、军事等情况, 提出供确定政策的意见;调查进军路线,研究昌都战役作战计划;筹措物资,组织运输,采购牦牛以备随军运输使用;与当地政府和土司、头人协商组织牦牛运输支 援等工作。决定北路先遣部队由五十二师师长吴忠、西藏工委委员天宝率一五四团配属军工兵营进到甘孜;南路先遣部队由五十三师副政委苗丕一率一五七团进到巴 塘。 西南局、西南军区于3月13日批准了十八军派出先遣部队的计划。 3月29日,王其梅①、李觉②率领的军前指及北路先遣部队,自乐山出发,从而揭开了向西藏进军的序幕。 王其梅、李觉率军前指离开乐山前夕,北路先遣部队五十二师一五四团于3月27日在乐山召开了出师动员大会,军师等领导人参加,向一五四团赠送了“进军先 锋”的锦旗。29日军前指和一五四团出发时,乐山党政军领导、乐山人民倾城出动,热烈欢送。同日,由吴忠率领的五十二师前指在驻地夹江纳入进军行列,向雅 安前进。 3月31日,军前指和北路先遣部队抵达雅安,受到西康省委和驻雅安的第六十二军部队的热烈欢迎。2月底进至雅安的由陈子植、陈竞波率领的先遣支队机关和两 个营,即并入军前指。 雅安是西康省省会,成雅公路的终点;再向西行已无公路,物资全靠人背马驮。4月初,军前指所属部队集结雅安。大军云集,粮食供应出现困难。西南军区支援司 令部闻讯急调汽车45辆运粮食15万公斤,于4月7日赶运到雅安,并设立兵站。4月8日飞机空投粮食2250公斤,得以缓解粮食不足的困境。此次组织紧急 赶运粮食,警示进军西藏的运输补给面临严峻挑战。 调查研究工作是先遣部队的重要任务之一。政策研究室与军、师前指在康定、甘孜、德格等地展开了紧张的工作。通过询问来往的商人、香客和拉萨来的人员了解情 况,运用各种方法,逐步摸清了西藏政治、军事的基本情况和动向,对康藏地区的地形、道路、气候和兵要地志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这些都为后来的进军工作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特别是通过社会调查,对西藏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情况有了比较详细具体的认识,充实了《进军守则》,完善了进藏应注意的各种事项,使之更 加切合康藏地区实际,并为上级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还通过对西藏气候、自然灾害的调查,提出包括防冻伤、防雪盲、防冰雹、防山崩、防雪崩、防塌方、防泥石 流、防高山病等方面的方法。 军、师前指及先遣部队经过一段实践,系统地总结出在高原地区行军、宿营、炊事、人马健康、爱护物资等具体经验;还总结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经 验。这些,为后续部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经验。跟随军前指行动的政策研究室,经过短短两个多月艰苦的调研工作,先后编写出《西 藏社会各阶层对我进军态度之分析》、《对西藏各种政策的初步意见》、《进军西藏应注意和准备事项》、《英美帝国主义干涉西藏问题之趋向和我之对策》、《西 藏财经问题研究提纲》、《藏人的风俗和禁忌》以及《进军守则》等材料,还翻译了许多藏文宣传资料,编写部队藏语文课本等。这些材料上报下发,为中共中央、 西南局制定方针政策,为部队进行政策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3月,十八军将《对西藏各种政策的初步意见》上报西南局并中共中央,其主要内容是: 一、对西藏现行政教合一制度及对###、班禅的态度。西藏政教合一制度要逐步改革,实行政教分离。但由于西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根深蒂固,所以这种改革必须 根据西藏人民的觉悟程度,有步骤、有计划地在相当时期以后才能够达到。对西藏原有政权机构暂予保留,团结僧俗官员。目前可成立军政委员会,待条件成熟时, 再成立西藏人民自治政府。 二、对西藏贵族及僧俗官员的态度。除不可挽救的、与人民为敌的、罪大恶极的应予惩办外,一般的应采取争取、团结、改造方针。 三、对喇嘛(僧官除外)的态度。喇嘛在西藏人口中占数量很大,且又极为集中,是西藏政治、文化思想上的领导集团,故应根据宗教信仰自由原则,不予干涉。但 因其对西藏人民之政治、经济、文化之进步阻碍至大,故亦必须分别的逐步教育改造之。对寺庙财产一律加以保护,提倡奖励他们减轻过重的剥削。对宗教活动不予 干涉,勉励他们学习生产技能,参加生产。对有德望、有地位的喇嘛保持其合法地位,争取他们成为佛教内部的开明分子。 四、对西藏农民及牧民的态度。农牧民是西藏社会财富的主要生产者,是我们的基本群众,应当亲密地和他们团结,了解并帮助解决他们的疾苦,帮助农民兴修水 利,改良农具、耕种方法和技术。帮助牧民发展畜牧业,解决畜产品之出售。 五、对藏民社会福利政策。为打破民族隔阂,融洽藏汉感情,要以实际行动多为西藏人民谋福利,如进行医疗服务,举办供销社,提倡发展家庭手工业,改良交通, 修桥、筑路。推广寺外教育,包括电影、图画、学校、歌舞、音乐、戏剧等等,并尽量使用藏区原有形式。 六、改革康藏乌拉差役制度意见。乌拉差役制度弊端主要在土司、头人的剥削和虐待,如去其弊端,改为运输队,给以酬金,当能积极参加支前工作。对支前运输队 员,有病予以治疗,按解放军战士待遇,使他们乐于为人民解放军服务。 七、对西藏民族区域自治问题。根据共同纲领中民族政策的规定,西藏人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民族自治,使藏民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 民族团结的大家庭的一员,西藏人民在自愿的原则下,成立人民自治政府。西藏人民有发展其语言、文字及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中央人民政府 帮助西藏人民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建设事业。西藏人民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英美帝国主义及其他外国的侵略。 八、对西藏自治区初步划界意见(略)。 《对西藏各种政策的初步意见》的报告,受到西南局和中共中央的重视,成为西南局后来制定《十条政策》的重要依据,对中共中央制订解决西藏问题的方针政策起 了重要作用。 北路先遣部队在雅安进行了短暂休整、补充。吴忠、天宝于4月3日召集师前指以及一五四团连以上干部,作前进的动员部署。军前指将第十军支援的一个辎重团的 骡马689匹(包括饲养员442人),以及所驮运的粮食,全部调入该部。4月4日,郄晋武团长率第一五四团一营为前卫,向西进发。到达飞仙关时,此处的铁 索桥被土匪破坏,只得用简便器材架设便桥通过。接着,由吴忠、天宝率领的第五十二师前指并师侦察连、工兵连、一五四团主力、军工兵营以及由薛和率领的军侦 察科、测量队等单位,相继向甘孜前进。 4月16日,军前指率侦察营由雅安出发,向康定前进。途中所需粮食,除骡马驮运外,干部战士自行携带负重达30公斤以上。在高原缺氧条件下徒步行走已不容 易,负重行军更为艰难。 雅安至康定途中,要经过大小十余座桥梁。有的桥是由几根铁索上面铺装木板的铁索桥,行走时左右摇晃,上下摆动,令人头晕目眩。有的铁索桥载量有限,部队通 过时人需拉大间距,骡马要卸载, 所有驮载的物资,全由干部战士扛过桥去。这样,每过一道铁索桥都很艰难、费时。此时,高原已开始下雨,经常雨雪交加。淋雨、泥泞、柴湿、气压低,造饭困 难,加之高原反应,病号骤增,部队十分疲惫。 20日,军前指在大雨中前进。机关人马刚过前碉桥,桥基即被洪水冲垮。后续人员和骡马驮运的粮食,均被阻于桥东。王其梅、李觉当即决定,只带电台、机要人 员及少数参谋、警卫人员和测量队先进康定,前指机关大部人员和侦察营留在前碉桥至两路口之间抢修道路、桥梁,然后跟进。 21日,军前指翻越二郎山。二郎山海拔3212米,是进军西藏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因川西平原暖湿气流与高原冷空气在此相撞,气候变化异常,山顶有很厚的 积雪,常常东坡云雾缭绕,绵绵细雨,西坡晴空万里,山顶飞雪。山高坡陡,原始森林密聚,林中漫布藤葛和横七竖八的枯树,地下是腐烂枝叶和苔藓,蜿蜒小路且 泥泞不堪。加之高原空气稀薄,爬山时气喘嘘嘘,不时有人滑倒,衣服溅满泥水,有人还划破手脸,鲜血直流。王其梅、李觉等均弃马步行,与大家一起在泥泞中艰 难跋涉。经过两天奋战,越过二郎山,又越过当年红军长征路过的泸定桥,继续前进。 在此同时,北路先遣部队出康定后,已翻越海拔4300米的折多山。这座山由连续三层山梁组成,百里之内荒无人烟,山上空气更加稀薄。尽管内地三四月正是艳 阳天,此地却冰冻三尺,寒风凛冽,指战员们普遍有强烈的高山反应,呼吸急促,心跳过速,嘴脸干裂,还出现脸肿、眼肿、流鼻血、头晕等症状。吴忠、郄晋武、 杨军等师团首长身先士卒,与干部战士一道爬山,给大家以极大鼓舞。经过各级干部、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开展思想体力互助,终于顺利地通过进军途中这一座高 海拔的大山。 4月28日,五十二师前指率一五四团胜利到达甘孜。到达甘孜的前夕,在朱倭召开了北路先遣部队党委会。在党委书记吴忠①、副书记天宝主持下,研究了部队抵 达甘孜后的工作部署。 雅安至甘孜600余公里,先遣部队跋涉了24天,这是进军西藏初试徒步行军的第一次艰苦历程。由雅安出发时,根据骡马驮运和人员的背负能力,共携带20天 食粮。为确保这点粮食能吃到甘孜,只好加大每天的行程。第一五四团从两路口翻二郎山到鸭子口宿营,一天行程55公里;自折多塘翻折多山至长坝春宿营,一天 行程60公里。这种在高原条件下的负重行军,体力消耗极大,几乎到了人的生理极限。这是部队高度政治责任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的表现,也为后续部队的组 织行军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 吴忠此时率先遣部队进藏,碰到的不是荷枪实弹的敌人,而是粮食的极度匮乏。尽管他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从来没有叫过苦;但面临数千指战员缺粮断炊困境,使 他不得不向上级求援。 5月5日,吴忠向军部报告说:部队携带粮食已将吃完,空投未成,征粮困难。为长期打算,节衣缩食,争取时间,已动员部队从5月1日起每人每天只吃一斤粮 ①。并组织部队挖野菜(亦不多),捉地老鼠,捕麻雀充饥,以补粮食不足。同时柴草也很缺乏,只有拾柴草,放牲口,战士们普遍的口号是以度过灾荒年的精神, 同粮食打仗,度过飞机不能空投的日子。这个报告,西南军区转报了中央军委。 前方部队断粮,后方非常着急。先遣部队4月28日到甘孜后,空军飞机于29日准备向甘孜空投。部队听说要来飞机空投粮食,大家都翘首以待。郄晋武团长的日 记中记载了那天准备接收空投的情况:“战士们仰望着天空,十二时过去了,十三时又过去了,大家失望地回去了。”原来这一天二郎山上空有一雷电雨区,飞机不 能通过,第一次空投失败了。雷电雨区一直稳定在二郎山地区上空,空军部队每天都向甘孜试飞,但都被迫返航。甘孜部队日益严重的粮荒情况,牵动了西南军区首 长和空军指挥机关人员的心,敦促空运大队想方设法完成任务。飞行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多次穿云破雾,勇闯高原禁区,终于5月7日在甘孜投下108包大米,稍 解燃眉之急。 这108袋大米共约5000余斤,对在甘孜的4500余人的部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按供应标准尚不足一日之需,但却带来了很大的精神鼓舞。此时每人每日定 量减少,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只能吃个半饱。然而当地寺庙却传出话来:“田鼠是地菩萨,麻雀是天菩萨。”为尊重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部队不得不停止捕捉鼠 雀。后来师前指通过甘孜当地政府和康北上层人士夏克刀登①,代购了青稞33万斤,再加5月7日至17日六架次飞机空投了大米万余斤,才缓解了缺粮困难。 甘孜地区在支援进军西藏,特别在支持昌都战役中,地位十分重要。西藏工委根据西南局指示,决定向4个县派出军代表,协助西康省甘孜地委开展新区工作。徐达 文、夏仲远、杨东生(藏族)、马扎布(蒙古族)分别担任甘孜县、德格县、邓柯县、炉霍县军代表。这些干部到各县后,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团结上层人士,动员 组织藏族群众支援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昌都,对安定社会秩序,稳定后方,都起了重要作用。 军前指于4月24到达康定后,携带的粮食也吃完,靠购买少量糌粑、土豆和挖野菜维持生活。尽管食粮严重缺乏,生活艰难,但军前指立即展开工作,调查西藏情 况,研究政策意见。 康定、甘孜地区为藏族聚居地区,其间杂居着少数汉族。虽然国民党管辖下的西康省下面设有专、县等政权组织,但实际上仍由土司②、头人统治着藏族群众。先遣 部队开展一切工作,都必须得到他们的同意与配合。军、师前指首长遵照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主动对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王其梅、李觉到达康定 后,即前往拜访康定军管会副主任夏克刀登及委员格桑悦喜、张西郎杰、益西郎杰等人,还广泛接触其他上层人士,宣传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统一祖国 大陆的任务和意义,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希望他们努力支援进军西藏。夏克刀登系德格玉隆地区大头人,土地、牛羊颇多,拥有相当数量的枪支和武装力量。 此时,夏克刀登不仅向部队出售了数十万斤粮食,还出动牦牛为部队承担大量物资运输。为解决渡过金沙江以后的随队运输,先遣部队要购买一批牦牛;通过开展统 战工作,在石渠即购得牦牛6000头。德格女土司降央白姆①和夏克刀登等人,都向部队出售了数百到数千头牦牛。至9月底,总共购得牦牛万余头,基本上解决 了随军运粮问题。康北地区上层人士在支援进军西藏任务中,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遣部队指战员在康定、甘孜等地,切实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尊重藏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到秋毫无犯。行军中保护沿途经 幡、玛尼堆,宁可在风雪中搭帐篷宿营,也不住喇嘛寺庙。借住藏族群众民房,一般都向房东赠送茶叶等物品,以示感谢。部队每日出发前认真检查,发现有使用群 众家中器物而丢失的,必定道歉并照价赔偿。购买柴草等日用物资,一律用银元付给合理价钱。到达驻地后积极做群众工作,为房东背水、扫地、劈柴,免费为群众 治病。对群众有意见的事立即加以改进,如停止打鱼、不再捕捉麻雀、田鼠等。群众说这座山是“神山”,部队就到另外的山上打柴。群众说那是他们放牧的草场, 部队就把军马赶到另外地方去放牧。群众经过玛尼堆从左往右边走,部队出操、散步路过玛尼堆也从左边向右转。一向遭受过往兵匪抢劫并无偿为藏军支差的藏族群 众,这次见到解放军大部队,他们不但未受损失,反而得到解放军的帮助,感到特别新鲜,对部队的疑虑逐渐消失。甘孜一位藏族老人到处讲:“当年的红军回来 了!我见过赵尔丰的军队、刘文辉的二十四军,也见过藏军,都是抢我们的,吃我们的。只有解放军是给我们、帮助我们的。”淳朴善良的藏族群众知道解放军是为 人民服务的军队后,就迸发出巨大的拥军热情。飞机到甘孜空投时,有一次将米包、银元箱散落在数十里以外,当地群众收拾起来,用牦牛驮运送还部队。第一五四 团三连班长宋毛志不慎把一支卡宾枪落入雅砻江中,被水冲到下游,被藏民格洛拾得。格洛是爱枪如命的猎手,但当他知道是解放军的枪时,还是走了很远的路,到 甘孜把枪亲手交还给吴忠师长。这件事成为甘孜军民颂扬藏汉关系的佳话。部队初到甘孜,房东外出时都把门锁上,后来不但不再锁门,还请战士帮助看家。部队借 住藏胞的房子,一般都是住在楼下(楼下是牛羊圈)。军民关系密切以后,群众一定要部队搬到楼上去住。他们称赞:“这次来的汉人军队和过去的汉人军队就是不 一样,是‘嘉萨巴’(新汉人)”。“新汉人”成为藏汉民族团结的纽带,使党的民族政策结出了硕果。 5月6日,一五四团政委杨军率二营从甘孜出发,16日抵邓柯。邓柯位于康北金沙江东岸。二营在邓柯一面打造准备渡江的船只,一面积极调查当面藏军和道路情 况。团主力和军、师直属分队在甘孜修飞机场,后转入抢修通往炉霍的公路。 6月上旬,五十二师前指接到军前指关于昌都战役的初步设想、拟将主力使用于右翼(邓柯)的电报。为进一步搞清邓柯当面和纵深情况,吴忠令郄晋武前往邓柯, 同杨军政委一起进行调查研究。郄于11日率团辎重连自甘孜出发,18日到达邓柯后,即获悉藏军由贡觉增兵百余到达卡松渡,有进犯邓柯、玉树的迹象。21 日,又得悉藏军近日将有所行动。郄、杨决定派人渡江向纵深进行侦察。22日凌晨3时,团侦察排渡过金沙江向纵深前进。10时,在距邓柯20公里处与藏军第 三团一部遭遇,并发生战斗。12时后,邓柯方面听到金沙江西岸有枪声,杨军政委、胡焕光营长即率第六连前往支援。该连渡江后即与藏军形成对峙,战斗至黄 昏,藏军后撤。此行动上报后,军前指电示五十二师前指,为避免过早暴露部队由邓柯渡江的作战意图,过江分队应立即撤回。六连等分队即遵令撤回江东。这次战 斗,一五四团过江分队因轻敌麻痹,并仓促应战,因而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但是粉碎了藏军进驻西邓柯的企图,摸清了藏军一些作战特点,起到了“火力侦察的作 用”。 6月18日,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薛和、西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康藏情报站(后该站编为十八军司令部侦察科)站长李奋率65人和第五十二师侦察连由甘孜出发, 于26日进抵德格。德格位于金沙江东30公里。由德格渡金沙江经岗拖去昌都、拉萨,为主要通商大道。岗拖驻藏军第十团一个连。薛和等抵德格后,即大力开展 对德格女土司降央白姆及其他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积极进行对康藏地区情况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兵要地志资料,及时掌握了噶厦昌都总管府及藏军动向等重要 情况。 6月16日,康藏公路通车康定。张国华由新津出发,沿途检查道路、运输情况,看望筑路部队,于6月29日抵康定。张国华在康定做调查研究和统战工作,并与 王其梅、李觉初步议定了昌都战役作战方案,随后返回四川。王其梅、李觉率军前指于7月10日由康定出发,24日到达甘孜。王、李与第五十二师前指领导人深 入研究了昌都战役的作战预案。军前指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开展统战工作,并摆沙盘、设敌情、落实战役方案;还深入到连排,与战士共同研究负重行军、宿营、 作战的办法。 由五十三师第一五七团组成的南路先遣部队,在副政委苗丕一①率领下,于4月3日自四川眉山出发,6日到达雅安。雅安以西的飞仙关大桥遭土匪破坏,8日,部 队在此也遭到土匪袭击,交通受阻。一五七团即派出部队将此股土匪百余人消灭,后留下一个营在飞仙关维护交通。因供应困难,主力进至天全即开始一面进行修 路,一面继续完成进军准备工作。公路粗通泸定后,张国华决定由苗丕一率500人(第一五七团一营及由该团抽组的兵站人员)作为先遣队,提前于5月25日向 前进发,6月13日到达康定。 与此同时,由平措旺阶和陈竞波(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率领的南路工作队,于6月8日由康定出发,沿途进行统战工作,动员土司、头人、寺庙支援运输,为南路 先遣部队提前进驻巴塘做必要的准备。 康定地委为支援进军西藏,决定巴塘党组织动员党员和东藏民主青年同盟②盟员到十八军,5月底即有50余人到达康定。这批藏族青年大部分为中、小学文化程 度,还有曾在北京、南京等地读过大学的,都会藏汉两种语言,为部队在藏区开展工作所急需。他们在康定经过动员学习,绝大部分参军加入了十八军。 在他们的动员下,巴塘人民积极支援进藏人民解放军,群众将自己家的粮食主动卖给部队,帮助进藏部队度过缺粮的困难。 此外,另一批北京藏民研究班成员30余人也于6月11日到达十八军驻地新津。这批人员是在北平、南京解放之初, 由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北京大学、南京蒙藏学校等院校及原蒙藏委员会、班禅驻南京办事处等机关物色的进步藏、汉等民族青年, 后集中到北京组成藏民研究班,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到达新津后,参军加入了十八军,也于7月1日进至康定。 西藏工委决定,将这两部分人组成西藏工作团,由天宝任团长、乐于泓① 任副团长。西藏工作团随即进驻甘孜,进行短期政治、军事训练后,分配到机关和部队、兵站等处,担任藏语文翻译和基层干部。这一批藏族青年,在进军西藏、建 设西藏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后来成了工作骨干乃至领导力量。 7月4日, 苗丕一率南路先遣队由康定出发,沿途跋山涉水、修路架桥,并做土司和寺庙的统战工作;经20余日的艰苦行军,于8月2日到达巴塘。 南路先遣部队所经过的雅江至理塘之间,社会情况比较复杂,常有土匪出没。8月2日,理塘兵站铁木工队到毛垭土司②管辖地区上山伐木时,指导员朱红水被土匪 打死,翻译受重伤。兵站要求毛垭土司维持社会治安。土司将土匪活捉,但要自行处置,兵站不同意,要由部队处理。毛垭土司遂停止了支援解放军的物资运输,导 致南线运输中断。这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毛垭土司事件”。第十八军党委为此发出通报,要求严格执行政策纪律。后来经康定地委、南路先遣部队党委派人耐心做工 作,事件才得以平息。毛垭土司于10月底恢复了支援运输工作。 巴塘为南路进入西藏的主要通道。清末赵尔丰部就是从康定经巴塘到达昌都的。巴塘以藏族为主,杂有汉、回民族,文化教育比较发达,设有师范学校和中心小学, 藏汉双语教学,不少青少年兼通藏汉语言、文字。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势力进入巴塘,法国天主教、美国基督教均有牧师在此传教。巴塘还有国民党党部、立法委 员、“国大”代表等,政治情况比较复杂。解放前夕,巴塘成立了以平措旺阶为首的共产党组织及其外围的“东藏民主青年同盟”,吸收了一批青年,成为西康地区 进步力量的代表。苗丕一等到达后,根据军党委的指示,组成以苗丕一为书记、平措旺阶和陈竞波为副书记的南路先遣部队党委,统一领导巴塘地区的作战准备和支 前等工作。 南路先遣部队到达巴塘后,积极组织后方运输及支前工作,加紧建造渡江作战船只,动员组织巴塘地区牦牛500头,准备随部队渡江运输。 至此,第十八军北南两路先遣部队分别在甘孜、邓柯、巴塘、德格等地建设起坚实的进军基地,为昌都战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http://3g.163.com/book/3g/section/0000GUQU/0000GUQU5.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